万宁七旬老人坚持创作琼剧剧本琼剧唱出时代新声
文明海南 发表于:2019-12-01 00:22:24
原标题:万宁七旬老人坚持创作琼剧剧本 琼剧唱出时代新声
陈关孩(右二)与乐队成员在排练。
陈关孩在整理创作材料。
陈关孩在琼剧演出中伴奏。
不大的排练室里,23位琼剧演员正紧张地排练着。伴着乐声,他们认真投入,或唱或演,动作收放自如。
这是琼剧《扶贫书记下村来》《移风易俗树新风》《毒途知返》的排练现场,这些剧本都出自同一位作者——今年已经77岁的退休文艺工作者陈关孩。自2005年退休后,陈关孩依然坚持文艺创作,把大量精力花在琼剧剧本的创作上,继续用琼剧这个海南群众最喜爱的方式,宣传党的各项政策,传递党的声音。
A
退休老人发挥光和热
“表演很精彩,唱腔很准,而且剧情大快人心,看得真痛快。”近日,在万宁市东澳镇东澳村委会文化广场上,一场精彩的琼剧正在上演,村民潘纪武观看表演后说出了这番心里话。
当天的表演中,演员既没有华丽的彩妆,也没有亮丽的服饰,简简单单的扮相,却吸引了上千名村民观看。
“人气高的原因,是陈关孩老师的剧本写得好。”万宁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肖琦海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陈关孩创作的剧本,语言、剧情很接地气,所以很受农村居民的喜欢,“他的《扶贫书记下乡来》《毒途知返》等作品仅在2018年就巡回演出29场,今年又继续参加巡回演出,反响很好。”
陈关孩的多部作品被万宁市戏剧家协会作为“送戏下乡”项目的演出节目,而他本人也经常随队进村参加演出、伴奏,给村民送去欢乐。
“我这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在文艺工作里,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辛苦。”今年已经77岁的陈关孩仍然精神矍铄,说起自己热爱的文艺工作时扬眉奋髯,他说,“虽然现在年龄大了,但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是陈关孩对文艺工作一直以来的态度。1966年,22岁的陈关孩参加万宁市文艺轻骑兵下乡演出,自此与文艺工作结缘。从万宁市文艺轻骑兵,到市委党校、市文化馆、市文联,直到退休,陈关孩始终笔耕不辍,坚持乡土文艺作品创作。
党的十九大以后,万宁市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琼剧来宣讲十九大精神。2018年7月,陈关孩接到来自万宁市委宣传部的邀请后,二话不说便接受了任务,提笔创作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琼剧,将扶贫政策、移风易俗、禁毒禁赌等内容宣传到群众中间。
“我钟于民,身为机关下乡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哪里有贫困户,我就在哪里精准扶贫。”这是琼剧《扶贫书记下乡来》中的一句唱词,这个剧本是陈关孩在党的十九大后创作的,他说,“党有很多好的政策,作为一名党员,我想把这些政策告诉更多群众。”
截至目前,陈关孩先后创作了琼剧、小品、快板等40多个(部)作品,其中近两年就有7部新作品被编演,他还曾为相关单位撰写了多个电视专题片脚本。
B
创作灵感源于生活
把一生献给文艺事业的陈关孩并非科班毕业。陈关孩家住万宁后安镇,他读高中时因喜爱文艺,跟老师学会了手风琴、二胡、扬琴、竹笛、唢呐等乐器。
“高中时一位姓黎的老师教我们音乐,我学得最棒,后来一直在班上教其他同学唱歌。”陈关孩说,后来他还当上了学校文工团乐队的队长,“从那时起心底就埋下一颗文艺的种子。”
多年来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农村生活经验,不仅磨炼了陈关孩的心性,也让陈关孩对农村群众的生活了解多、感情深。
“我很感激那段岁月,没有那段岁月的积淀,我也无法创作出优质剧本。”陈关孩说起最初的作品,充满了自豪感。他的作品大部分都与农村群众的生活有关,比如《追花生》《采胡椒》《闹元宵》等。
“我创作的小琼剧《追花生》编排表演时间只有35分钟,这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很新鲜的乡土作品,当时在当地电视台播放了3天。”陈关孩说,他还花了几个月时间创作了一部现代琼剧《新花共蒂》,文稿就用了140页纸。他创作的舞蹈《舞龙》等少儿节目,经常代表万宁参加全省汇演,并获得业界好评。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陈关孩在万宁党史办、文联工作期间,先后给当地组织、宣传部门撰写了《改革开放》《宝岛明珠—万宁县》《耕者有其田》《琼崖尽是春》等30多个电视专题片脚本,其中《琼崖尽是春》专题片分别在央视和省电视台播出。
“那时候创作特别有激情,为创作出精品,我白天经常下到农村采访,晚上加班赶写,成稿后也是反复修改。”陈关孩坦言,有时候身体健康出问题,但手中的笔还是放不下。
海南日报记者从他写的一份脚本底稿中看到,一段解说词这样写道:“春,使万宁的海韵椰风更显风彩。石梅湾,海面波平浪静,海水清澈见底。沙碧滩白的岸上镶嵌着世界唯一的纯青皮林带,人们到这里来享受着大自然的抚摸和吻爱。”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反复改才能成品,如果你不用功,群众就不满意。”陈关孩说,为了写好作品,他经常会花大量精力反复打磨,“熬夜也是常事,后来家人有意见了,我就改成凌晨5点多起床,一直写到天亮。”
陈关孩说,让作品唱出时代声音,反映百姓心声,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他一直的追求。
C
盼琼剧事业越做越好
“万宁人爱看琼剧、唱琼剧、爱听琼剧,希望琼剧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群众基础越来越深厚。”2005年,从万宁市文联退休后,空闲时间变多的陈关孩没有选择含饴弄孙的悠闲生活,他先后在海口、定安、东方等地的民间剧团参加义演。
陈关孩最擅长的是扬琴伴奏,由于技艺精熟,热心于参加琼剧演出,他也渐渐成为各剧团不可或缺的一员。
2014年,陈关孩回到万宁后,他与万宁市戏剧家协会的成员们成为了朋友,并成为团队中的一份子,编写剧本,参与彩排、演出。
“琼剧是表现群众真实生活的缩影,讲的就是群众的身边事,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观众。”陈关孩说,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观众喜爱,他都十分高兴,“我喜欢在台下敲扬琴,近距离感受群众的热情。”
陈关孩也会把自己创作的剧本提供给其他表演团队演出,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演好”。每当看到大家的演出取得成功时,他在高兴之余又有一些隐隐的忧虑。“目前市里能写琼剧剧本的人不多,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培养一些琼剧创作人才,支撑万宁琼剧事业的发展。”陈关孩说。(记者 袁宇 通讯员 陈燕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