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冬雨悄悄变的何止身材和造型...
宝宝们晚上好耶,三爷来辽~
前几天娜扎“开口脆”的英语被炒上了热搜,而这边周冬雨的英语口语被网友们花式夸。
被夸的视频就来自于周冬雨参加的新综艺《小小的追球》,一档关注“地球变暖”的慢综艺,嘉宾们要飞往北极,最偏远的城市去亲身感受和体验。
无论是选址,还是立意都非常值得一看,而且真的好看,豆瓣得分高达8.8分。
不知道大噶之前有米有看过周冬雨早期的英语水平,真的是正常交流都很困难,她自己也说过英语不行,高考26分。
但是冬叔是真的刻苦,据传请了一位外教在身边,随时教授和对练,这才有了今天被夸的“口语交流无压力”。
▲其实在飞机上交流那段更好,但是没找到合适的视频
当然了,还有更多的网友在感慨,周冬雨的皮肤也太好了吧!
在飞机上这段自拍,光线不好也很糊,但应该是纯素颜,还是能看出肤质很不错。
如果跟三爷一样看了整期,大概也会时不时感慨,这肤质,也真是没得挑了。不光是白,关键还很清透。
三爷知道,很多童靴都在求扒周冬雨皮肤那么好的秘籍,emmm...我哪有哪个本事啊!
而且就算能扒到,我们也不一定能执行噢,第一,执行不起,第二,不一定适合。
皮肤的美可能是有统一标准的,但是每个人的皮肤状况却完全不同,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流程,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是常有的事。
所以在构建自己的护肤流程前,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皮肤类型,
所以,今天咱们「入门手册」第7课,就来聊聊“皮肤分型”吧。
避免有宝宝这是第一次看到,还不知道我们在干啥,我再絮叨两句。
想做护肤手册的想法,源于很多宝宝在后台反馈找不到旧文的内容,某些名词新来的朋友表示看不懂、跟不上进度,
一篇一篇的看文也总是像拼图一样,左一块右一块,今天看这个好,明天看那个也好,绕一圈都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而我们的「入门手册」,就是要深入浅出的,重新梳理出一套,小白看完也能转身成老手,至少能成半个大人的那种!
约定好,以后我们会在每周末更新「入门手册」,想建立系统护肤知识的宝宝记得持续关注。
顺便,奉上前六课的内容,
之前讲各种皮肤结构和问题,咱们是用“带着问题看文章”的形式来表现的,为了能和日常疑问结合起来更好理解。
但今天咱们要讲“皮肤分型”,按各种的分型来讲会更清晰些哈。
其实我们日常护肤中,经常在给自己的皮肤分型,干性、油性,敏感、城墙等等,还有比如经常按男性、女性讨论护肤的,其实也是一种粗略的分型。
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凭感觉”来的,三爷觉得这样也没什么错,毕竟自己皮肤什么样,自己的感受是最直观的。
还有一些情况或者某部分童靴不太能辨别,或者分辨没那么清晰,所以市面上也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皮肤测试,
而业内比较公认的皮肤分型测试,是来自鲍曼医生(Leslie Baumann)的16型皮肤分型测试(Skin Type Solutions),详细的把皮肤分成了4个维度:
干性 vs 油性
敏感 vs 耐受
色素 vs 非色素
紧致 vs 皱纹
最后综合得到16种皮肤类型。
可以说从基础肤质到皮肤的承受能力,从美白到衰老都覆盖到了,算是比较全面细致的系统测试了。
测试的具体题三爷就不放在文章里了,大噶在网上就能搜到,在我们后台回复“16”,也能得到试题推送。
关于“干性 vs 油性”
一般来说,决定干性油性基础肤质的因素是皮脂腺的发达程度,越发达出油越多,皮肤就越油,相反出油少一些就是中性,甚至干性。
但除了的简单的干-油,也会有很多人有困惑,觉得自己无法单纯的用干-油来归类。
比如混合肌,皮脂腺密集的T区出油较多些,U区就少一些,就这样还会分为两种,T区油U区正常的混油肌,T区正常U区干燥的混干肌。
再比如外油内干,它并不是一种肤质,而是皮肤屏障受损的一种表现,但它客观真实存在,挑护肤品时确实需要另外考虑。
对于油性肌肤,护理的核心是less is more。
在日常routine中,需要强化控油、疏通,弱化补水保湿。
关键步骤:
✅减少饮食摄入油脂,
(皮肤出油的原料来自饮食摄取,减少摄入油能有效改善皮肤出油)
✅合理的日常清洁,
(皂基近几年被太过妖魔化,但对于健康油皮,皂基的清洁力是适配的)
✅定期的深度清洁,
(定期使用清洁泥膜对于油皮的控油工作也有帮助)
✅日常/定期用酸疏通,
(脂溶性的水杨酸非常适合用来疏通毛孔内的皮脂)
❌过度使用控油产品。
(日间使用控油产品有助于保持美丽,但是夜间尽量就不用这样的产品,让皮脂腺畅快的排泄才有助于皮肤健康)
如果出油非常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可以考虑口服药物泰尔丝来控制。
但三爷不是太推荐这种方式,毕竟是药物要尊医嘱,而且有备孕需求的女性也绝对不能吃。如无特别必要,都不推荐这种方式。
弱化补水保湿,就是不过度使用保湿产品,不觉得干的时候甚至可以不用,或者用轻盈的带有保湿作用的精华来代替,现在设计的一些无油保湿产品也可以,比如倩碧的透明黄油。秋冬觉得干燥的时候再适度加点保湿产品。
对于干性肌肤,护理的核心就是要more了,皮肤缺失的那点我们得通过外部手段补足。
在日常routine中,需要强化补水保湿,弱化清洁。
关键步骤:
✅弱化清洁,
(减少清洁步骤中自然皮脂的流失,比擦保湿产品更为重要)
✅加强保湿,
(没啥好说的,多使用一些封闭性高、滋润度高、含油量多的保湿产品)
✅定期“补水”,
(由于皮肤屏障的存在,水是补不到深层的,但是保湿面膜可以短时提高角质层含水量,对于缓解干性皮肤的干燥紧绷是有帮助的)
✅口服“补油”,
(可以通过少吃油减少出油,也可以多吃油增加出油,但要吃优质油脂,口服鱼油相对简单好操作)
❌高温清洁、泡澡。
(高温会洗掉更多的皮脂,加速皮肤的水分流失,对于干皮最好不要)
对于混合皮,要么学会分区护理(用不同的护肤品,或者局部涂抹),要么学会“将就”,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对于外油内干,需要的是屏障修护,参考文→屏障修护篇 。
需要注意的是,皮脂分泌受到温度影响,所以寒冷的秋冬,油皮也可能变成干皮,并不新鲜。
同样的,随着年龄增长,皮脂腺能力退化,油皮也会变成干皮,所以要学会快速跟随肤质调整产品。
多说几句,不要纠结于产品宣传、功课文说的适合什么肤质,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你觉得舒服最为重要。
关于“敏感 vs 耐受”
这是三爷非常纠结的一节,因为我预感到了估计很多人会说这一节测的不准,就是“我敏感但测完说我不是”。
按以前的人种调查数据来看,我们应该属于皮肤耐操型占据极大比例的那种,敏感应该是一小撮。
但是就现在网络“统计”来看,宣称自己是敏感皮的可不是少数。
两个原因,一是自认为“敏感”的,比如用了猛药产品or自己过敏的某些成分而不自知,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就认为自己“敏感”的;
二是过度护肤情况增多,太过重视护肤反而造成了很多不合理护肤导致屏障受损成为敏感肌的(有认为日本皂基盛行也是导致他们敏感肌人数增多的原因)。
敏感肌可以分为天生的和后天的,后天的“作”出来的敏感肌,可能是清洁过度、敷面膜过度,或者是有过皮炎、晒伤等问题的,合理进行屏障修护,大概率是可以弥补的(也有真的回不去的)。
而先天的敏感肌,除了谨慎选择产品,靠修护也是不太可能进阶成耐受性的。但合理饮食、加强运动兴许可以有点帮助。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敏感和过敏是不一样的,要区分的话,过敏是有明确的过敏成分的,比如某些人对酒精过敏,但抛开酒精,你让它用酸、视黄醇这类猛药却都没问题。
而敏感一般是没有这样明确的指向性的,通常是对有刺激性的成分、产品都有“红、肿、热、痛”的反应,甚至环境热了、吃热食了都能引起敏感反应。
敏感的需要改善敏感,一般是修护屏障,而对于过敏,需要找到过敏原,只要避开它,别的就没那么多禁忌了。
关于“色素 vs 非色素”
是不是色素性,主要影响因素是,你的黑色素细胞是不是容易活跃。
就是说是不是容易被紫外线、炎症等因素影响,导致黑色素细胞疯狂生成黑色素。
这个没法测出来,但是可以通过你的过往经历、现有斑点、人种等推测个差不多。
色素性,要重视抗炎和防晒。
色素性皮肤,更容易晒黑(但却不容易被晒伤),痤疮、皮炎后更容易留下“痘印”,所以日常想要白要注意防晒。
痤疮、皮炎等皮肤问题一旦发生,要格外注意抗炎,不然就容易留下色沉,造成肤色不均。(参考文献→抗炎篇 )
非色素性,要更重视防晒。
色素性皮肤遭遇紫外线的时候,黑色素被大量生成,成为“保护伞”保护真皮层。
但是非色素性就缺少这种保护,所以非色素性得皮肤癌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其实比色素性更需要做好防晒,人家是为了“美白”,这是为了“保命”,尤其是高海拔、臭氧层薄的地区。
关于“紧致 vs 皱纹”
关乎于老化的一个维度,从测试题就能看出来,这一维度设计的方面最多,覆盖到遗传、日晒、饮食、抽烟、环境污染等。
综合方方面面影响老化这一件事,也说明了三爷之前说过的“抗老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但其实三爷对这块倒没什么好说的,紧致性无非就是更不容易长皱纹,而皱纹性更容易长皱纹,要注意抗衰。
可三爷觉得,照现在大家对于护肤的重视、热情,抗老这一项还需要强调吗?无论是紧致性还是皱纹性,我想大噶恐怕都不会在这一项上少投入,所以就不多废话了。
只提醒一点,不要冒险用太多的猛药。
现在的护肤环境,成分党至上、猛药至上,从日系产品总被人诟病无卵用就能看出来。
但是,猛药在高功效的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它可能对于皮肤也有日积月累的隐性损伤——引起小炎症,是会“抹黑”皮肤,加速老化的。
所以,不要自认为是城墙皮,就玩命的使用猛药,建议用猛药时都给皮肤一个适应期,哪怕是城墙皮,操作方法就是前期小用量、间隔使用。
再来,猛药尽量不叠加使用;最后,用完一次猛药,建议给皮肤一个休整期,不要持续不停的用猛药。
好啦,本期滴「入门手册」就到这里吧,我们下个周末见~
记得留言给「入门手册」提提意见噢,顺便等一个“在看”!
爱我戳一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