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京津冀各院儿科“小字辈”奉上一堂病例分享大课
健康报?医生频道 发表于:2020-01-08 20:14:05
原标题:现场 | 京津冀各院儿科“小字辈”奉上一堂病例分享大课
《不“速”之客》《一“挤”致命》《挑食的童年》《我的痛,谁能懂?》《不简单的发热头疼》……近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的首届京津冀儿科住院医师病例汇报大赛,不但吸引了不少参赛者经过重重筛选带着珍贵的病例前来交流,还邀请到了近20位京津冀大牌儿科专家坐镇点评,观战、聆听者更是兴奋不已,把会场挤得满满当当。
“无论是我们敬仰的医学前辈大师,还是现在业界大咖大腕儿,都是从住院医师成长起来的。” 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处长邱杰分析,这场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儿科学系、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天津医学会儿科分会、河北医学会儿科分会联合举办的面向“小字辈”——住院医师的大赛,之所以参与者众,正是因为大家看到了住院医师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这样的病例汇报比赛,既是对住院医师综合诊疗思维和临床能力教育成果的检验,更是一堂珍贵的医学病例大课。
专业课:
概念要准、研究要深、标准要高
这次比赛的内容是讲病例,可选手们带来的病例各个“谜团重重”,“抽丝剥茧”寻找病因、曲折复杂的诊治过程,个个堪比悬疑、侦探小说。
场上,更投入的似乎是评委。他们目不转睛盯着病例幻灯片,一字一句地听着选手讲述,时而眉头紧锁,时而会心微笑,时而低声讨论。甚至随着选手一步步揭秘“病因”时,有专家忍不住出声“对对对,我猜也是这样!”引来现场一阵欢乐的笑声。
欢笑过后,点评时间到,评委们露出严肃的一面。一名选手在介绍患者收治的情况时,用到“重症难治×××病”。评委由此向在场住院医师严肃发问:“什么叫重症、难治?这种定义不要在最初的时候下。还没开始治,医生自己先畏难怎么行?”
台上,选手娓娓道来;
台下,评委热烈讨论
另一名选手讲述了两种疾病的“重叠症”,也被评委认真纠正:“什么叫重叠症?这个概念要厘清。患者的症状既像这个病,也像那个病,但是又都不完全对得上,那不叫重叠症,那是诊断不明。”
还有一位选手讲述的病例让人印象深刻:家长因挤掉了孩子手臂上的一个疙瘩后,引发感染了险些致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评委表示,仅讲到如何治好该病例并不解渴:“人们会想知道,是不是随便什么人挤疙瘩都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事实上,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容易得败血症、脑炎等,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究一步,有所思考、启发。”
现场,点评老师和参赛选手有问有答,有探讨有提点。“我都感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评委,而是一名学生了。”作为评委的河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安淑华表示,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医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这样的交流,受益人不仅是学生、后辈,也包括前辈们。”
评委除了在学术上、临床上要求颇高,甚至其他“专业”领域,也不吝指点。 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教授在赛后点评时,起身询问会场后排的观众,能否看清所有幻灯片上的字。看到大家纷纷摇头,她指出:“今后大家在制作PPT时,要在字体字号、间距、各种展示技术上多加学习。不是我们把想传递的信息一堆小字一股脑儿贴上来就可以,要想办法让大家看清楚、看明白,这是前提。”
宋红梅还对最终的评分结果进行了分析:“病例好坏固然重要,但口齿清楚、音量语速适当、活泼生动、明白晓畅、在规定时间内讲完、讲好也很重要。”她表示,能不能把任务在各个维度上全力以赴、专业地做好,是能力和态度问题。在这方面,演讲技巧和医学是相通的,要时刻高标准严要求自己。
人文课:
用真心让病人愿意随诊一辈子
虽然医学需要冷静、理性,但当住院医师走出诊室、手术室,走上演讲台,细心的观众发现,那些在比赛中流露出感性一面的选手,不但打动了自己,也打动了评委,得分不低。
当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医学部的选手蒋丽君讲到,看到病愈后的孩子笑,像看到雨后晴空;她感慨于患儿家属的感慨“不敢想这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片刻无言。细微处散发“在服务患者中实现人生理想”的光芒,让人为之动容。
当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的选手高洁,在讲完一位男童的不明疼痛终于查明、治好,自信地说出“你的痛,我能懂”时,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当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选手张天楠讲到,一位患者因疾病原因无法正常摄入一些食物,导致生长受阻。该科医生跟踪该病例16年,苦苦寻找病因,锲而不舍的治疗终有好结果时,不少观众发出低声惊叹。
“年轻大夫如果想更快地成长,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同时要真心为孩子着想。当你付出了真心,孩子和家长一定能感受到,那么这个病人就愿意在你这里随诊5年、10年,甚至一辈子!”当张天楠讲到该科专家魏敏教授对此的寄语时,现场更是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通过本次比赛,我们看到儿科的未来是很有希望的,愿儿科青年医师继续夯实基础、求真务实,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水平,做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赛后,天津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张玉琴教授由衷表示。
“比赛终有名次,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天有教授说出了比赛现场所有人的心声。
热烈的气氛中,点评老师展开了又一场比赛——争夺下届大赛主办权。
文/ 健康报记者 崔芳
编辑制作/ 胡彬
死亡率7%,超七成围产期子宫切除因它!看北医三院专家如何让胎盘植入不再可怕?
多学科协作,“黑科技”加身……康复医学在革新中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