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
第一财经 发表于:2020-01-16 10:04:45
原标题: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
坐在轮椅上的乡村教师彭筱云,是被推着进入红毯的。露出笑容的马云上前弯腰,和她握手、拥抱。
5岁时,彭筱云因为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但自幼喜爱读书的她克服重重困难,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了甘肃庆阳市正宁县永正小学一名乡村教师。从教20多年,彭筱云把家安在了学校,用残疾的躯体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撑起起一片蓝天,大家亲切地叫她“老师妈妈”。
1月6日晚上,彭筱云和其他99名乡村教师,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他们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平均年龄39岁,最小的只有23岁。
从2015年开始,每年1月,马云公益基金会和乡村教师们在三亚一起面朝大海,一期一会。除了为那些在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差的地方依然坚守的乡村教师们提供精神和资金支持,还要探讨乡村教育下一步的发展。
做过6年英语老师的马云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说:教师是他最喜欢的职业。在阿里,员工们都喊他“马老师”,他的微博名也在几年前改成了“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
如今,换了江湖的马云和马云公益基金会,一点一点探索对于乡村教育的发力点。今年,马云不仅关心乡村教师,还为乡村校长发声。在一天前的校长领导力论坛上,马云呼吁大家“帮帮校长”,他说校长就是学校的CEO,如果校长没规划,老师就看不到希望,学生也很难有未来。
今天,他再次犀利谈起“撤点并校”话题,认为乡村里“两三个老师、十几个孩子”的情况,既做不好教也做不到育;而并校不是一并了之,现在正进入最难的攻坚期。
“教师梦”背后
马云是个闲不住的人。过去,他的重心在阿里以及心系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卸任后,他要关心空气和水,还要关心沙漠与教育。
对于教育,马云认为这个词要拆开看:教是知识,育是文化。中国的教育一定要想明白,教育不是为了考试和求职,而是为了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他说,学校应该是动物园,要各类动物互相生存、依赖和配合;而不应该是养鸡场,如果用考核鸡蛋的标准去考核老虎,老虎肯定是不合格的。
事实上,近几年,马云已经逐渐把自己的精力投入教育。尽管一年飞行超过800小时,极为繁忙,但是每年的XIN公益大会、乡村教师表彰会、湖畔讲课等教育相关的活动,他都不会缺席。
2014年,马云辞去阿里巴巴CEO一年后,马云公益基金会成立。到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正式发起了“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暨2015马云乡村教师奖”,马云微博改名“乡村教师代言人”。
从2015年开始,“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举办一届,每届寻找100位优秀的一线乡村教师,给予连续三年总计10万/人的现金奖励与专业发展机会。还设立“马云乡村校长奖”,10年内将投入2个亿,每位获奖校长将得到50万元的实践经费以及赴国际知名学府学习的机会。
五年前,在讨论举办地点时,马云建议,乡村教师大多来自偏远山区,很多人没看过大海,也没坐过飞机。“大海是最能激发想象力的,要去就去三亚。”
没有想象力的老师会很难教出有想象力的孩子。在四川丘陵地区长大的金堂县偏远乡镇又新镇又新学校孙向兵老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2017年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是他第一次见到了大海,“不仅心胸开阔,视野也变得开阔了。”
一个老师影响一群人。首批“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甘肃的小学老师张晓琴反复提到自己的思想被“唤醒”了。从三亚回来后,赶上了自己带了9年的一届学生参加高考,她拿着奖金请同学们吃了顿饭,说了一句过去9年里都没有教过他们的话:“藐视平庸的一切,要敢于追逐梦想”。
2012年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袁辉,则是只身一人来到了湖北省巴东县乡村教学点,他教过语文、数学,当过班主任,和孩子们一起爬树,有一套“快乐教学”法,并在2019年获奖。学生们看到他和马云的合影,把他当成明星要签名。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老师们不能天天拿着自己的奖杯,最重要的是是靠努力不断创新和探索。他说,马云的观点让他印象深刻:看一个地方教育好不好,不是看考试成绩好不好,而是要看这个地方的人们是否热爱学习。
一谈起学生,袁辉的表情眉飞色舞,他在朋友圈晒出了不少在海边捡的不少贝壳和珊瑚石,摆成了心形,说要带给可爱的孩子们。
最缺“软实力”
把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中国乡村里,乡村教师们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乡村孩子。
但乡村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投入下,教学楼、电脑等硬件设施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在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中,有乡村老师提到,有些乡村学校里面的硬件条件甚至比城里面好,但现在最缺的就是“软实力”。
多名乡村教师对记者提到了一个共同面临的挑战:生源流失严重。
张晓琴老师对第一财经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村里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去城里读书,留下来的往往是家庭条件相对差、或是家长顾不上家庭教育的那些学生。如果老师态度也有问题,教育也会出很大问题。
2017年获奖的山东乡村教师王菲也深有同感。她提到,她所在的镇上的中心中学目前一共186名学生,而她刚刚参加工作时,学校一个年级三个班,每个班级50多名学生,但现在整个年级只有53个孩子。她估计,再等9月新学期开学,可能只有更少的学生来。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孙向兵提到,农村地区不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沉迷网络,对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导致了厌学、出走问题也是屡见不鲜。是否能够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乡村教育在这方面非常欠缺。
而在教育的另一端——师资方面也有不少挑战。
记者采访中,多名乡村教师提到,每年去大学招聘老师时,有的毕业生一听到地区偏远就不愿去,还有的好不容易招上了,连合同都签好了,坐车绕道学校一看,第二天就毁约走了。
此外,还要面对老师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以及职业天花板。 “老师们发工资都一样多,你为什么那么拼命?”有乡村教师提到,有人把教师当信仰和事业,也有些人把教师当工作。
比如,海南乡村校长包瑞曾提到,他刚到学校时,很多老师在学校里养鸡养猪,还有大量老师上班期间在校外喝茶喝酒、打麻将,他不得不把老师们从麻将桌上“抓”回学校来。
这些乡村教育的现实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马云乡村教育系列项目不仅支持乡村教师,还资助乡村校长和乡村师范生,并且大力推进撤点并校。
“以前一个教学点是一个老师、十几个孩子;并校以后,学生多了、老师多了,资源可以集中。”马云说,“并校不是一并了之,里面涉及到一系列配套,良好的寄宿环境,生活老师的配备,课外活动的设置,心灵的关怀。”
他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是“家校合一”,“在城里面,‘教’以学校为主,‘育’以家庭为主,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家校合一’,既要教得好,还要育人,所以生活老师要培训,要担当起父母的角色,给孩子以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建一个学校、建一个宿舍是容易的,但是把这套体系建起来,这才是我们对农村地区家教合一的关键点。”
让乡村的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是马云和同行们希望实现的目标。“今天的知识不一定是力量,而掌握通向知识的方向是一种力量,创造力是力量、创新力是力量、想象力是力量。”
“我相信这些在农村的孩子更有机会。”马云鼓励乡村教师和校长,“你要做下去,你要爱它。爱它,你一定能找到方向。”
责编:宁佳彦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