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社会“包袱”?国家新印发的这个文件给出了权威说法
鱼台县老年大学 发表于:2020-02-06 12:05:47
原标题:老年人是社会“包袱”?国家新印发的这个文件给出了权威说法
点击下面音频收听语音版
▼▼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规划》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谈到,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 要改善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另一方面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包括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充分调动大龄劳动者和老年人参与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重视“老有所为”
重视“老有所为”,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不可忽视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不宜片面地、错误地把老年人看成是包袱和负担,看成是无用之人。老年人虽然不再有年轻人那样的蓬勃朝气和锐气,但是老年人饱经世事风霜, 拥有年轻人不具备的经验和智慧,也自有其价值和作用。而且,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的可预期寿命正在延长,低龄老年人完全有能力也有时间为社会发挥余热。
人不可能青春常在,但可以老当益壮。不要把老年人视为社会的负担和包袱, 而应一样看作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推进者。关怀老人,在重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同时,不可忽视“老有所为”“老有所用”。
积极参与社会
退休老人如果身体尚可,让他们有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为社会发挥余热、改善社会劳动力的有效供给的同时,也有益于加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摆脱孤独寂寞感。让精神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可以延缓衰老尤其是心态的老化。
与此同时, 老龄人口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去,通过参与外界活动,收获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这就需要社会改变对老年人的形象定位,积极创造条件,便于老年人用适合他们的方式融入社会,让他们在“有所为”“有所用”中燃烧余热,而不是把老年人视为“包袱”冷藏起来、闲置起来。
基于此, 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既是爱老尊老行为,也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努力中应得到充分重视。
六十岁以后,放下过去,好好过吧!只有放下了过去,一切才会呈现出最为美好的一面。只有放下过去,才能拥抱今天,活在当下。
您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呢?
可以在下方留言!
【夕阳茶馆】唱戏对健康的作用
王爱玲:手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