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个职场难题,我邀请了大厂员工和知名博主来回答
陶瓷兔子的小木屋 发表于:2020-02-29 13:00:25
原标题:这6个职场难题,我邀请了大厂员工和知名博主来回答
作者/七天路过, 头图基于CC0协议使用
1
我听过这样一个形容,那些还没找到理想工作的人,会成为漂流者。而所谓的找,与其是在外界找,在不同的行业里找,不如说是往内心找。
TED上有一个视频叫《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视频中演讲者说我们之所以对于选择恐惧其实是源于误解。
我们往往觉得我们掌握得再多一些信息,我们再多一些数据,我们就能做出最优选项。但即便你了解了全部,职场中的选择和挑战依然会很难。
因为有很多因素它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办法像1+1=2那么清晰。你需要让自己拥有一种“规范性”的力量:也就是为自己创造选择的理由,这样你才能让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
放假前我在读者群里征集了一些职场问题,然后邀请了几位在大厂工作的朋友以及知乎和微博的博主来分享。
2
第一个问题是由一位在百度工作的朋友回答的,很多人认为在大厂上班就是认为996是福报的人,真的是这样吗?
1.如何看待工作和人生的关系?
她的回答是:
工作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如果你需要钱,就去工作,无非就是卖自己的时间给老板。我只对我的领导负责,我要尽我所能完成他给的任务,支持他的决策无论对错,帮他完成他的kpi,必要时候给他面子,做他的里子,扮演他的多啦A梦,他要什么数据我都能第一时间拿出来。
然后,我获得我应得的钱,拿这笔钱想干嘛干嘛!
最后她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所以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绝对不会工作。
以下3个问题邀请了微博博主陈大力来回答,她做了很多年的自媒体作者,在毕业后又毅然选择了去工作:
2.刚毕业如何决定去小公司还是大公司?
大力的回答是:
第一份工作最好去大公司,名头响,也相当于是你的一张名片。当然小公司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管理更扁平,或者你涉及的工作更灵活,又或者成长空间更大……不过,如果第一份工作就是小公司,那么必须做出很好的项目成绩,这样以后也会构成自己的话语权。
这里我再补充一下,虽说大公司对学历有要求,但据我的观察,其实他们更看重过往的工作经验,以及招聘进来以后能否快速上手。如果你目前的学历和经验都不占优势,不如先去大公司对口的上游或下游小公司待一待,积累经验后再跳槽,也是一个很好的“迂回”战术。
3. 怎样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1)工作中的负面情绪,不带到生活中。
工作就是工作,可能过程中会有无数种负面的情绪堆积于身,我也遇到过,我的办法是不管工作中情绪多糟,及时切换状态,不带到业余生活。出了公司门,刚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全部忘掉,其实这些情绪都是情绪垃圾——不能向领导同事发泄,带到生活中也解决不了,对不对?
(2)年轻的时候可以选择工作为主。
年轻的时候多拼一点完全没问题。我认识很多【斜杠青年】,很多时候第一份工作结束可能意味着第二份工作开始(比如下班后写书),很辛苦,但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很有价值。
当然也有人喜欢轻松的生活——这种心态已经注定了个人发展空间有限,不过不强求,这个看个人选择。
(3)构建一个舒适的生活中的朋友圈。
跟完全不同行业,甚至不同风格、不同年龄的朋友在一起玩,永远是最痛快的。这种完全跟工作无关联的友情,也才比较生活。所以建议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彼此之间自由自在的朋友圈子。
4.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快速发现工作中问题的根源?
答:我感觉这个跟写论文很像,【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掌握精髓,但是一个东西的精髓怎么掌握呢,就是大量的实践加上思考。
写一篇完整的论文之前,少说要看几十上百篇完整、成功的论文,不然不可能知道要怎么写。熟悉论文写作、洞悉本质,是因为自己熬过了一次又一次亲自写的过程。工作同理。
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一定是要大量地进行过这项工作,不浮躁、不划水、沉浸其中去做完。必要的时候需要前辈稍作点拨,但具体开悟还是自己来。
5. 如何处理领导和同事间的关系?
这个我邀请了知乎大V周宓来回答:
她提到:和领导、同事都只有一个原则,带给别人价值是最重要的,也是你来上班的核心,其次是少给别人添麻烦。
我对这点无比赞同,与其想着怎么让领导和同事喜欢你,不如先做好打底:不让别人讨厌你,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少犯错。
6. 如何在女生扎堆的环境中完整的生存(不拉帮结派,不特立独行,不委曲求全)
这个是一位网易的朋友来回答的:
少说话,尊重别人喜好,别做别人讨厌的事儿。比如我一个同事非常喜欢cxk,谁开玩笑会被拉黑那种,我虽然也会跟风黑,别在她面前黑。
3
在这里推荐一部职场的电影和一本职场必读书。
《实习生》讲述了一位已经功成名就退休的70岁老人重新被返聘到公司里做实习生的故事,作风老派的大叔和美国甜心安妮海瑟薇展开了一段职场忘年友谊。
里面这位老人有句话很打动人: 只要热情不减,人生就会精彩。
电影主要分享了两点,第一:学习是无止境的,即便你70岁,也可以是个实习生,也可以开启你的第二人生,还有一点就是在职场和生活中很难做到平衡,只能取舍,所以你要找到一个好队友。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的三大阶段》告诉我们在未来职业周期会被延长,我们的工作时间会长达40年,我们需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像火箭一样,要有一级火箭和三级火箭,不断在职场中助力,而不是中途掉落。
作者在书中有3个燃料可以提供:
1.可迁移的技能,比如说服式的沟通技巧和独特的技术能力等。
2.有意义的经验。比如你在业务中沉淀出来的方法论。
3.持久的人际关系。未来10-20年里保持联系的人,都会成为你珍贵的人际关系,在跟你的这些同行者中发现培养技能和进入新行业的机会。
1和2决定了我们的成长底线,只有技能足够纯熟才会有向上的空间,而3决定了我们成长的斜线,有意义的经验和良好的关系才能加速我们成长。
每一个职场难题背后都有值得学习的部分,在问题背后的思考和尝试,锻炼着我们的肌肉和思维,才使我们不至于成为漂流者。
我今年27岁了,工作5年,在这个年纪我发现过去很多关于工作的困惑都迎刃而解了,但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困惑。可是在解决这些困惑而不是选择逃避的道路上,我更加了解自我了。
我知晓自己的优点,也洞察自己的缺点,并且尽力为之改变。
是困惑和解决困惑的路径让我们变成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人,变成了更独特的我们自己。
♥
合作微信:cherishbaobao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