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新生辅导绝不是简单的“喝茶聊天”

一读EDU  发表于:2020-03-07 17:01:11

原标题:新生辅导绝不是简单的“喝茶聊天”

全文2874,预计阅读5分钟

新生辅导,以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很多大一新生可以选择新生导师,院系的辅导员也会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各位新生辅导工作者注意了,新生辅导绝不是简单的“喝茶聊天”!

由于新生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有其明确的教育目标。因此,采用适当的方法以实现较好的教育效果是项目执行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每一个新生导师都要有意识地补充与学生辅导相关的知识,有意识地提升与学生辅导相关的工作技能。

“新生引航计划”是中国人民大学新生辅导工作的一次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让我们跟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晓京研究员的视角,看看对简单的“喝茶聊天”Say No的新生辅导工作究竟有哪些tips需要注意呢?

新生辅导绝不是简单的“喝茶聊天”

01

谈话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新生引航计划”以帮助学生完成入学适应为基本教育目标。因此,新生辅导工作应从了解学生开始,即全面地认识学生。

全面地认识学生都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这样几方面:

学生的家庭情况

2. 学习基础方面:一般容易出现的情况有,学生可以从家庭中获得建议和支持,从而在面临选择时比较好地应对;学生可以从家庭获得建议,但是家庭的建议与学生的意愿相左,从而出现冲突;学生不能从家庭获得建议和支持,靠自己做决定,因此对学校和老师寄予希望。所以,在入学适应阶段了解有关信息对后续的学生工作非常重要;

3. 情绪情感方面: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原生家庭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在较为开放、宽容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状态也比较稳定,而如果学生受到来自家庭的期望和压力较高,比较容易出现自我否定或一旦愿望不能实现而感受到巨大压力的情况。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非正常家庭的孩子一定有问题,但这类家庭容易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困扰,这些困扰如果不能有效化解,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问题。

学生入学之前的学习经历

学生入学前的学习经历会影响其入学后的表现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选择。

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值得注意的情况一类是一贯优秀的,从小学到高中,以较高的分数进入学校的“学霸型”一类是曾经受挫,但是后来居上,尤其是高中发挥超常,幸运入门的“幸运星”一类是不满高考成绩或专业,立志复读,终获成功的“自我激励型”还有就是文艺或体育特长的“特长型”学生

这些经历多多少少都会对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选择或者情绪或者做事的方式产生影响,对这些学生,我们也更需要从不同的方面给予关注,帮助他们厘清社会舆论、家庭意见与自我意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这需要老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细细体会。同时,学校学生处针对全校新生的调查,其研究结论可为大家的工作提供更翔实、具体的数据,可以参考。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被称为“我时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常常伴随着强烈的个人主义的倾向,且欠缺“自我修复”能力,普遍具有依赖心理,因此表现出更加依赖外界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和生涯规划

毫无疑问,这一批学生比我们上大学的时代比,更加“有准备”:他们更早地开始了对大学、大学生活的了解,这是好的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由于有些信息的来源问题,部分学生对大学,对大学生活的想象,对学校历史、传统、专业优势等等的了解还是非常狭窄,甚至片面的。

特别是由于社会舆论关于大学排名、关于学校声誉、关于专业与职业关系等的误导,学生们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职业发展方向等等的认识是比较混乱的。这个倾向需要我们在辅导过程中给予重点的关注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学生,这是新生辅导工作的谈话内容指南。

我建议,可以通过请学生撰写自传或自述的方式展开辅导工作,也可以将有关问题“打成腹稿”,形成一个结构性的访谈提纲,在“闲聊”中了解上述有关问题

新生辅导绝不是简单的“喝茶聊天”

02

谈话技巧

谈话是新生辅导的最主要方式。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既有其正式性,也有其非正式性。导师需要根据辅导的要求和时间节点,设计一个谈话的要点,应该清楚每一次见面大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与专业指导不同,新生辅导谈话的特点有几个

1. 内容更广泛:什么话题可能都会涉及到;

2. 更私人:当学生对导师有了一定的信任后,其谈话内容会比较多的涉及家庭、个人感受、情感等等更为私人的话题;

3. 更具体:学生们往往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找导师“聊天”,而这里的所谓“问题”大量涉及校园生活中非常具体的问题,可能是选课,可能是办理各种手续,可能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可能是情绪情感,还可能是与父母的关系等等。

针对新生辅导项目的目标——解决新生适应的问题,结合新生谈话的特点,我们建议大家:

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要求我们,谈话话题不能过于随意,我们的观点绝不能有与国家法律法规、重大方针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偏离的地方。

有重点。新生辅导,主要是解决新生适应的问题。其工作重点就是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做好规划,掌握方法,建立自信。所以,新生导师应该从新生辅导工作的内容出发展开辅导工作,而不是随意发挥

有准备。新生适应的大量问题是发展性的问题,与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状态密切相关。做好新生辅导工作,需要有心理学的准备,并应做到对本学院或本专业培养方案、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的各种机会的了解,以便在辅导中给学生以积极的回应。

会转介。即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将自己处理不了的“专业性问题”或“专门化问题”及时地转介给专业的部门或专门处理该类事务的人员,这是提高辅导效率、提升辅导质量、避免不必要的问题的重要方法。

懂政策。如果导师接收的是少数民族学生,请事先留意一下学生所在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相应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辅导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涉及民族政策的问题,还是要向学院或学校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事请教。

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分辨哪些学生的思路是清晰的,对自己的认识是明确的,是否养成了学习生活习惯,而哪些同学思维缺乏逻辑,处于十分混乱的自我认知当中。善于倾听、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是学生辅导谈话不同于其他类型谈话的要点。

慎建议。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的新生问题是发展性问题,而这些发展性问题又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自我评价等等相关。这些问题不能通过给建议的方式解决,而必须经过学生本身连续不断的“自我探索”才能完成因此,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慎建议,引导学生“回归自我”,对学生的成长更有意义。

善总结。希望各位老师可以将做导师工作当成一种研究的乐趣,带着我们从事研究的态度开展辅导工作善于围绕辅导工作梳理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深化我们对大学新生群体的总体认识,从而提升辅导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由于赋予了辅导工作以研究的视角,我们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辅导工作,不会轻易地产生工作的倦怠。

新生辅导绝不是简单的“喝茶聊天”

本文获授权转自“Edu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id:rucedu),原题为《张晓京:新生辅导不是简单的“喝茶聊天”》,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张晓京研究员。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