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又来了!为什么“小巷总理”这次拍手叫好?
文汇报 发表于:2020-03-09 18:03:36
原标题:表又来了!为什么“小巷总理”这次拍手叫好?
今天上午10点,上海各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向市防控办提交昨天0—24时辖区内的发热筛查情况,形成了本市实施新冠肺炎发热筛查“零报告”制度后第一份《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热筛查情况报告表》。
这项由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的“零报告”制度,让“小巷总理”的任务清单里又增添了一项工作。但记者从多个街道、社区的反馈来看,这一新制度不仅没有增加基层负担,而且还将平时就在做的工作梳理得更清楚了,还有基层干部对这项新增工作拍手叫好。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根据市防控办发布的通知,“零报告”制度明确了由谁来负责落实某个群体的体温监测及发热筛查——比如,对来自或途经重点地区的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人员,由实施隔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14天每日体温监测;对来沪返沪从事教育、托育、医务、家政、护理、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业人员,以及物业、快递、公交、出租车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由所在单位落实14天隔离观察和体温监测等。最后,这些发热筛查情况统一向所属街道(镇)报告。一般在每日7至9点,各街道(镇)汇总辖区内居(村)委会、企事业单位上报的前一日24小时发热筛查“零报告”情况和发热症状个案表后,上报至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这一制度明确了落实统计的归口,让大家更清楚发现疫情后该向哪里报告、单位发现向谁报告、社区发现向谁报告、最后谁来汇总等问题。
“单位数1443,居委会20,监测人数2038人,有发热症状0人。”这是曹杨新村街道上报的第一张《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热筛查情况上报表》。
该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辖区内628家沿街商铺,街道依托网格化综合管理机制,以片区为单位,分别建立三个片区商铺微信群,将所有已经开放经营的商铺负责人加入群内,每天上报复工人数和体温监测情况,切实落实商铺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同时,片区巡查员坚持每天对沿街店铺进行全覆盖巡查,一方面巡查是否有未申请即复工的违规行为,一方面抽查经营的商铺,核实当日群内上报的复工人数、体温监测情况是否真实。如果发现谎报、瞒报,当即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任整改,对于2次以上违规的商铺约谈负责人。线上报送和线下抽查的方式,在曹杨同样运用于28家物业服务企业相关人员的体温监测。
普陀区石泉路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零报告”制度,街道将统计口径分为3块:小区、企业、社区卫生中心。尤其是在当前复工阶段,对于人员流动大、密集的企业能被纳入街道归口统计,可以让街道快速掌握企业排查到的住在该街道的体温异常员工,再由街道通知对应居委会对接,加强管控,“在复工阶段,这么做能更好地‘对外防输入、对内防扩散’。”
“请问,您是***本人吗?(停顿)请问您今天的体温是否高于37.3.?(停顿)请问您今天有没有出现咳嗽的情况?(停顿)请问您有没有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停顿)请问您是否有出现腹泻、寒栗、胸口闷、喉咙痛、身体酸痛这些症状?(停顿)好的,我都清楚了,请问你对我们街道还有什么其他建议吗?(停顿)好的,非常感谢您的配合……”这是普陀区石泉路街道运用AI给居家观察户打的机器人电话“台本”。
目前,监测人数的“大头”往往在居民区。记者发现,以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AI语音健康助手成为第一道监控网。宝山区吴淞街道海滨新村居民区书记郁金秀辖区内共有420多名返沪人员。若是按照每人每天1个电话来计算,9名居委干部一天就要打上近50个电话。现在,吴淞街道统一为居民区配备了辅助工作的智能机器人。她考虑录上一段语音,将为什么开展这项工作、不配合的后果等等统一向返沪人员说明。智能机器人一分钟内能打6个电话,对于数据有异常(如未拨通、温度有异等)情况进行人工拨打、核实,让每个居委会日均人工电话监测数从几十个减少到了个位数。
当然,传统的“人肉统计”也有新方案。昨天,浦东花木街道牡丹社区第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舒征就在微信工作群里成功“发包”:“各位楼组包干员请注意,有任务来了!”原来,之前通过小区包干、楼组包干的方式,全面排查了居民的情况,“有这些楼组长在‘接包’,一旦发现什么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就会在我们的工作微信群里反映。”为落实好“零报告”制度,花木街道昨天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辖区内的居民区和单位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网格化管理要求,依托现有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由专人负责落实发热筛查与报告工作,并督促发热人员及时就诊。
作者:单颖文 王嘉旖 唐玮婕
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