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日本甲级战犯,战后却逃脱死刑并当上首相,外孙是安倍晋三
文史砖家 发表于:2020-03-11 18:04:53
原标题:此人是日本甲级战犯,战后却逃脱死刑并当上首相,外孙是安倍晋三
文/格瓦拉同志
二战结束后,日本甲级战犯们因其罪行滔天,大都被处以死刑或终身监禁,但亦有数人逃脱重罚进而重新步入政坛者,其中成就最高者,当属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外公,以极端反华而闻名于世的前首相岸信介。
岸信介1896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由于生父系由岸家入赘到佐藤家,所以岸信介在中学之前都姓佐藤,但随后他便被过继给父亲的本家,遂恢复本姓为岸。岸信介于192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同年进入农商务省工作,经过15年的努力,最终升至工务局长。1936年,岸信介被调往伪满任职,出任实业部总务司长、产业部次长和总务厅次长等职。
在伪满政权任职时期的岸信介
岸信介在伪满任职期间,与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伪满“国务院”总务厅长星野直树、满铁总裁松冈洋右、满业会长鲇川义介狼狈为奸,共同控制了伪满的内外事务,被时人称为“满洲五巨头”。岸信介在伪满任职期间,以生活放荡、性情古怪、刚愎自用著称,因此获得“昭和之妖”的蔑称。
岸信介在1939年奉调回国,在阿部信行、米内光政、近卫文麿内阁都担任商工省政务次官的职务,等到东条英机在1941年组阁后,又相继出任商工大臣、军需省次官等职。在东条英机执政期间,岸信介积极支持老友的战争政策,并全面负责战时统治经济,指挥军需生产和战争物资的调配,成为东条的得力干将。
东条英机内阁合影(第二排左二是岸信介)
1944年7月,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岸信介开始劝说东条英机应与美国媾和,以便尽早结束战争。结果,岸信介的建议遭到东条英机的痛骂,两人就此分道扬镳。日本投降后,岸信介被认定为甲级战犯,在东京巢鸭监狱入狱3年时间,但最终却因为在塞班岛等战役中跟东条英机意见相左,并有劝说后者停战的建议,因而得到远东军事国际法庭的宽恕,没有被判处死刑。
1948年12月,岸信介被释放出狱,并在1952年被解除“整肃”,由此重返政坛。同年,岸信介组建“日本再建同盟”,并于1953年当选为众议员。1954年,岸信介与鸠山一郎共同组建日本民主党,担任干事长,并在次年带领民主党与自由民主党合并,形成目前日本最大的政党-自民党。1956年,岸信介担任石桥湛山内阁的外相,并在石桥于1956年2月因病辞职后,正式出任首相。
岸信介与美国签署新安保条约
岸信介执政3年时间里,通过调整金融政策、振兴中小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等政策,使得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在军事领域,岸信介加速扩充军备,并将与美国签订新安保条约作为最大的追求,意图使美国从“可以”保卫日本的战略,向“必须”保卫转变;在对华关系上,岸信介极端敌视中国大陆,与此同时与台湾当局保持紧密关系,给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1960年1月,岸信介访问美国,并在新安保条约上正式签字。同年5月,在在野党缺席的情况下,岸信介强行通过批准新安保条约,并准备接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日本,以此来显示日美友好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岸信介的举动却引起爱好和平的民众强烈反对,多达数十万人的抗议群众昼夜围攻首相官邸,呼吁岸信介撤回新安保条约,并强烈要求他下台、谢罪。
岸信介与胞弟佐藤荣作合影
为了弹压民众的反对情绪,岸信介竟然出动机动队,残忍地杀害东京大学学生领袖桦美智子,结果引起更加激烈的反弹。同年7月14日,岸信介被右翼团体“大化会”成员荒牧退助刺伤。由于新安保条约在次日自动生效,再加上岸信介担心艾森豪威尔访日的安全问题,所以在7月15日宣布辞职,并让位给自民党新任总裁池田勇人。
岸信介辞职后,并未就此归隐山林,而是在幕后继续从事政治活动,并依然在日台之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从1968年起,岸信介相继担任皇学馆大学校长、日韩合作委员会日方会长、日蒋合作策进委员会成员、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理事,并在1982年出任自民党最高顾问。1979年8月,凭借着对国际组织做出的重大“贡献”,岸信介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奖,真是何其讽刺。
岸信介与两个外孙-安倍晋三(中)、岸信夫
说一段题外话。岸信介的胞弟佐藤荣作也做过首相,在执政期间(1964-1972年),不遗余力地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反对中国大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顽固地阻挠中日人员往来,给两国关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除此之外,岸信介的女婿安倍晋太郎曾担任外相,并有问鼎首相大位的机会,而安倍晋太郎之子,亦即岸信介的外孙安倍晋三,则是日本现任首相。
1987年8月7日,岸信介因病死去,终年91岁,由此结束自己颇富争议的一生。岸信介死后,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发表评论称:“由于被指名为甲级战犯的岸信介复出为首相,不少人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无法明确追究战争责任的原因。”事实的确如此。
资料来源:《岸信介回忆录》、《日本史》、《日本通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