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又是来源于蝙蝠?为什么不灭绝蝙蝠一劳永逸?
董董道道 发表于:2020-03-12 14:08:00
原标题:病毒又是来源于蝙蝠?为什么不灭绝蝙蝠一劳永逸?
研究表明,2003年SARS病毒源于蝙蝠。而造成此次武汉肺炎疫情的病毒是一种未知的、不同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于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研究,已有大量前期研究认为,蝙蝠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起源。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在演化关系上最为接近的类群,都能在各类蝙蝠中发现,因此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经众多科研人员的这一研究结果又震惊了世界。怎么又是蝙蝠???据研究,蝙蝠身上携带有大多数的人类致病病毒,(狂犬病毒,SARS,埃博拉,现在又有新型冠状病毒)。基于此,许多网友发文了“既然蝙蝠这么多病毒,那么为什么不把蝙蝠灭绝?”似乎还有很多网友会同意这个言论。面对这种言论,我觉得有必要发表一下看法。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蝙蝠:
蝙蝠(学名:Chiroptera)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兽类;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 。全世界蝙蝠的数量总数还是哺乳动物中比较大的,占比大约20%。
蝙蝠的寿命最长可达33年,大多数种类可能平均4-5年。对于人类是何其短暂。最小的是混合蝠,体重仅有1.9克,翼展16厘米;一些狐蝠的体重可以超过1.3千克,翼展可达1.7米。颜色多样,大多是福色、灰色和黑色。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蝙蝠分布于地球上除南北极和某些大洋岛屿以外的所有地方,可以分为两个亚目,全世界共有16科185属962种,中国约有7科30属120种。蝙70%的蝙蝠种类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节肢动物为食;其余的种类主要以果实、花蜜和花粉为食;极少数热带种类是食肉的,更有3个种类的吸血蝙蝠以血液为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了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在蝙蝠机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
蝙蝠社交能力也是不错的,他们也会交谈。一些社交性的信号可以用来吸引配偶、保卫食物、召唤同类以及驱逐一些掠食蝙蝠的动物。这些信号通常采用有的时候人类也可以听到的低频信号传输,传播距离甚远。同时,这些声音也会因为发声蝙蝠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幼小的蝙蝠在和母蝙蝠分开以后会发出“孤独信号”,母蝙蝠会根据发声的不同迅速地分辨出是否是自己的幼崽。另外,许多小型蝙蝠对它们经常使用的回声的频率也很敏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出版的《1996年受胁动物红色名录》中公布了蝙蝠(翼手目)动物受胁状况,指出处于极危险(CR)种类有26种,濒危(EN)有32种,易危(VN)有173种。虽然蝙蝠是适应性最强的哺乳动物之一,但在现代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许多环境已不适于蝙蝠的生存,特别是山洞的旅游开发,使它们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已大大减少。用于消灭昆虫的毒剂和木材保护药剂等把它们在冬眠的时候药死,许多错误的观念也使人类大批地捕杀它们。一些种类栖居的空心树木被伐掉了,废墟被拆除或者被重修得严丝无缝,使其无法生存。同其他动物一样,许多蝙蝠也在自然界越来越少,趋于灭绝。严重的物种濒危局面令人深思。(这一点或许正和篇首的诸多网友的心意,真的趋于灭绝了)
生态系统的保护已经是人所共知的话题,而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中尤其要注意关键物种的保护,一旦这些关键种数量发生大变化,就容易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森林中,大蝙蝠亚目的蝙蝠(果蝠)往往是关键种。其中还涉及到动植物协同进化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可以这样说,蝙蝠对许多生命的延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蝙蝠被消灭殆尽,那么这些靠蝙蝠授粉的植物在衰老后,种群也将不复存在,而自然界的环环相扣又让这些植物关乎着许多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如此紧密的联系可能催生出一系列难以预测和承受的连锁反应。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中,生物多样性的开发与利用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或许我们不曾想到,蝙蝠种群的消失能严重到影响多国经济发展的地步。与发达国家依靠资本与科技不同的是,对于许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林业经济仍在GDP中占较大比重,也是许多靠山吃山农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像现在常见的香蕉、大枣、芭乐等一众水果,除人工授粉外,蝙蝠都是实现自然授粉的重要帮手。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也证明:蝙蝠是人类的良师。人类通过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发明了雷达。某些国家研制的隐形飞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蝙蝠的拷贝。在医学上,从吸血蝙蝠唾液中提取的抗凝血蛋白质溶解血栓的速度比一些临床所用的药物快一倍。而食虫蝙蝠的粪便在中药中被称为“夜明砂”,有清热明目的功能。蝙蝠集居地积累的排泄物多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类所利用,在许多热带国家,它是一种经济的、优质的农业肥料。人类在自然面前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也许有一天人类发现了蝙蝠的免疫机制就像雷达仿真一样,会制造出造福人类的科技发明。另外根据研究发现蝙蝠的免疫系统不同于其他的哺乳动物,它很少出现病症。这也是它成为百毒不侵的宿主却没有灭绝的原因。
蝙蝠体内有着一个“病毒库”,其尿液、粪便中都携带不少高度多样化的烈性病毒。据没个科学组织的研究表明,蝙蝠身上携带有大多数的人类致病病毒,(狂犬病毒,SARS,埃博拉),因此我们惧怕蝙蝠,甚至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虽然当前正在举全国之力进行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阻击战中,万恶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宿主可能是蝙蝠,人们深恶痛绝。让我们损失惨重,但科学家提出,它们携带病毒也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不应视为异端而赶尽杀绝。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冷静下来,对比历次人类战争,社会中各种交通事故,罪恶案件,全世界真正死于蝙蝠口中,死于其携带的各种病毒感染,根本九牛之一毛都不到。世界面对诸如战争等如此无法估量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尚且没有因噎废食,何至于要置蝙蝠于死地?
就因为某些片面宣传的误导而痛下杀手,还是惧怕于吸血的邪恶?如果说只是受到误导尚有情可原,若惧怕于吸血鬼般的形象,个人看来简直荒谬不堪。要说到喝血,并不是只有吸血蝙蝠和水蛭,人类似乎也是其中受益者。哪怕是文明的现代社会,仍有许多地方保留着以血液为原材料的特色食物。而且比起吸血蝙蝠咬破猎物皮肤但不取其性命的仁慈,人类则显残忍得多,因为一旦对某种动物产生食用兴趣,获取最常用方式便是想尽办法将其杀死。许多地方将烤蝙蝠翅或炖蝙蝠汤视为一道风味,这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饮食,也是许多游客闻名而来的佳肴。没有所谓的寻野味满足一己私欲,没有去打扰破坏蝙蝠的生存环境,自然也不会将其本身携带的病毒传播至人身,进而进行传染病的蔓延。或许,那些致病病毒,对于蝙蝠本身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呢。显然,人们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它们的存在对我们构成威胁,实际上蝙蝠正在默默为许多动植物付出一切,如果一定要说存在不利影响,我相信也是微乎其微。自然因为其携带各种致病病毒就断言要采取行动使蝙蝠灭绝的言论也是极端错误的。
许多地方将烤蝙蝠翅或炖蝙蝠汤视为一道风味,这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饮食,也是许多游客闻名而来的佳肴。没有所谓的寻野味满足一己私欲,没有去打扰破坏蝙蝠的生存环境,自然也不会将其本身携带的病毒传播至人身,进而进行传染病的蔓延。或许,那些致病病毒,对于蝙蝠本身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呢。显然,人们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它们的存在对我们构成威胁,实际上蝙蝠正在默默为许多动植物付出一切,如果一定要说存在不利影响,我相信也是微乎其微。自然因为其携带各种致病病毒就断言要采取行动使蝙蝠灭绝的言论也是极端错误的。
何况整个生态链赖以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即便是从进化角度,适者生存,物种的灭绝也是要遵从自然选择的淘汰程序的。太多的物种就是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破坏了其生长生活环境,进而威胁甚至直接导致了其的灭绝,这是一种人类发展衍生的罪恶。
一个物种存在就有其在生物多样性和整个生态链中的重要作用,并非是以对人类的潜在危险等级和好恶进行分类,进而进行针对性对待。譬如任何一种言论说是为了某种私欲甚至因为携带致命病毒就灭绝某个物种的行为都是错误和自私的。
现在的大多数动物保护品种的划定,还可看作是受大众的喜好而定,我们人为将它们分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可爱的、凶猛的,很多时候忽略了它们对生态平衡以及为人类创造价值所做出的贡献,原因仅在于我们觉得它们长得不好看,本身携带病毒。实际上这样做颇有一些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吃饱了就骂厨子的忘恩,当然这么说也有失偏颇,因为许多时候我们压根不知道它们在背后的付出。所以物种多样性保护应成为社会共识。摒弃“野味文化”,摘了有色眼镜的世界才能更加五彩斑斓。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