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节气——惊蛰
植润文化 发表于:2020-03-20 09:31:10
原标题:今日节气——惊蛰
惊蛰一到,万物一新,让我们共同期待:
惊蛰的一声惊雷
震醒蛰伏越冬虫
驱走鬼魅与魍魉
愿春回大地,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惊蛰(zhé),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三候
惊蛰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若“腐草为萤”,“雉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惊蛰民俗
祭白虎
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驱虫
惊蛰之后,候虫苏醒。《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惊蛰诗词
《秦楼月•浮云集》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绿杨随风,浓杏拂墙,和着春风细雨,出去看看春日美景。
《 闻雷》
唐 · 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菩萨蛮·春雨》
宋·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闻蛙》
宋·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 拟古 · 其三》
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窗外景色多么美妙,泛舟湖上,谈笑间欣赏春的活力与绚烂。
《市饮》
宋·陆游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 春雨早雷》
唐 · 张说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惊蛰,是万物新发的一天, 阳光、雨水、空气和心情,都是新的。
在这个全新的开始, 愿你的心里装一个桃花源,无论怎样的境遇,都对生活充满热爱。在这个人间最美的时节,用最美的姿态,遇见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