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历史最善良的太监,故意念错皇宫圣旨,却救了上千人性命
德聚仁和 发表于:2020-04-07 09:31:02
原标题:被称历史最善良的太监,故意念错皇宫圣旨,却救了上千人性命
此人被称历史最善良的太监,故意念错皇宫圣旨,却救了上千人性命
漫天星宿中,帝座之西有四星名叫“宦”,因此古代人常把近身侍奉皇上的男人称作宦官,也就是俗话说的“太监”。太监这个群体在近代以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有着很强的存在感,不过受大太监魏忠贤等人的影响,古往今来人们对太监们的印象都不太好。其实历史上善良的太监还是有的,唐朝时就有这么一位太监,故意念错圣旨上的一个字,救了上千人的性命。
后唐时期,朝廷的势力逐渐弱化而地方藩镇势力则蠢蠢欲动,但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地方势力如果不联合起来而单独作乱,多数只有死路一条,而后果则往往不止诛九族那么简单。
话说当朝皇帝李存瑁得到消息,地方上有个五代十国的残余势力、前蜀国皇帝王衍,此人荒淫无度,似乎有起兵作乱的苗头。于是李存瑁决意出兵讨伐,没成想王衍自知不是朝廷的对手,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吓得要投降。
为了表明自己投降的诚心,王衍不但命人将自己结结实实地绑了起来,还随身带了口棺材到国都去向皇上请罪。王衍的这个做法着实让李存瑁有些意外,这样的胜利似乎来得太过简单,大臣们纷纷上书,请皇上不要心软,恐怕王衍的投降是诈降,安全起见还是要将此人除掉以免后患。朝堂之上,王衍请求皇上网开一面,放过蜀国的数万百姓,自己甘愿赴死让朝廷放心。
事已至此,李存瑁如若不拿王衍杀鸡儆猴,恐怕其他地方势力还会有作乱的心思,于是他下了道圣旨,上面写着八个大字“王衍一行,并宜杀戮”,意思是只要跟王衍有关系的都要除掉,包括他的仆人、亲信朋友等。
这时候有位宦官要出场了,他就是张居翰,张居翰是朝廷的老人了,他侍奉过两位皇帝,在宫中的地位比较高,所以就连李存瑁对他都要礼让三分。
作为皇上的近身侍奉太监,王衍一事的来龙去脉都被张居翰看在眼里。“王衍一行,并宜杀戮”这八个字看似简单,背后实则牵连着上千条人命。
王衍即便有作乱之心,可他的仆人们是无辜的,皇帝这样不分青黄皂白地大开杀戒,如果传出去岂不是让人觉得他是个嗜血残暴的昏君。作为宫里的老人,张居翰既不愿意皇帝遭人指责,也不愿看见这上千条无辜的性命受牵连,因此他想了个法子。
前往蜀国宣读圣旨的时候,张居翰扯开嗓子,故意将其中的一个字念错,把“行”念成了“家”,这圣旨就变成了“王衍一家,并宜杀戮”。如此一来被除掉的只有王衍他们一家人,至于他的仆人和亲信则万幸免遭此劫。
执行的官员并不知道事情的原委,只知道奉旨办事,于是真的只杀掉了王衍一家。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地方领头人一家子都被除掉了,也就没有威胁朝廷的可能了。
从这件事上看来,张居翰虽然是个身体残缺的太监,但他的确心地善良、办事周到,或许这也是他能够得到皇帝信任的原因之一。不过假传圣旨这事在历朝历代都是欺君的大罪,搞不好也是要株连九族的。张居翰做这件事的时候肯定也想过这一点,不过最后他还是冒着风险给办了,可能他觉得自己孤家寡人一个,能挽救上千人的性命也算是功德一件。
其实太监在清朝之前都是比较有权力的,给大家科普个冷知识,历史上的太监并非都是阉人,这个习惯是东汉才开始的。而且清朝之前,太监可以担任很多官职,甚至可以带兵打仗,比如明朝的郑和十岁就入宫当了太监。只不过清朝时期中央集权加重,太监就完全沦为了皇帝的家仆,只剩下李莲英、安德海这样的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