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近期多次释放信号强调扩大内需,有何深意?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07 10:00:09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经济界联组会讲话时强调,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既要扩大开放,稳定外部需求,更要瞄准国内产品和劳务,刺激对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刺激内需抵减骤降的外需。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目标,有利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而增强我国经济对抗外部风险的韧性。
深刻认识扩大内需战略的必要性
近段时间以来,中央多次释放扩大内需的信号。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可见,扩大内需战略已然成为共识。
首先,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该战略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福祉需要,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完美融合。从一定意义上说,扩大内需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过程。
其次,扩大内需战略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不是排斥外需,相反,要稳定乃至促进外需发展。该战略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坚持。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中国经济深度全球化的重要举措。该战略的实施过程也将是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度接轨过程。
第三,扩大内需战略是强化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大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内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扩大内需战略反映了国家对本国经济主导作用的清醒认识,反映了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理念。该战略的实施过程也是增强我国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过程。
构建内需体系需要采取哪些举措
从民众福祉、市场化改革和自我发展能力角度看,构建内需体系需要落实以下举措:
一是要以人民美好生活为直接导向,构建消费支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从构建消费支出体系的角度来说,关键要使人民群众“敢消费、能消费、会消费”。这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所在。
要保民生,使人民群众“敢消费”。要重视基本医疗、大病医疗和教育救济,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在城镇,要满足中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众的多层次住房需求。在农村,精准扶贫政策要持续发力,解决农民最基本的“吃、穿、住”问题。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收入增加时,人民群众才敢于消费。
要保就业,使人民群众“能消费”。劳动收入是居民消费的主要收入来源。要合理调整过去的GDP增长偏向,强化稳定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促进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强化对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并合理放松管制,使之不断发展并创造充足就业岗位。同时要引导农民工、城镇居民、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缓解结构性失业,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提高城乡居民的劳动收入水平。
要搞创新,使人民群众“会消费”。要鼓励商品流通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商品流通效率。2019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等商业新模式。这是促进商品流通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产销对接的重要手段。以商业模式创新打通国民消费的“最后一公里”,使人民群众的消费方式“多样化”。
此外,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大“消费池”。决定民众消费的收入既包括劳动收入,还包括财产性的要素收入。要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信贷资金市场化配置,增加人民群众的利息收入;要促进国有土地和农村土地“同地同权”,加快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和承包土地资本化流转,增加广大农民的非劳动收入,支撑人民群众的高质量消费。
二是要坚持市场机会均等原则,构建投资支出体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臻完善,但是市场主体在不同经济领域的市场机会仍然不均等。通过放开市场准入限制,搞活民营经济,提升国有资产竞争力,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接轨,还可以有效增加投资需求。
要简化工商登记,服务万众创业。要落实“一网通办”,简化登记手续;要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要大幅降低注册资本限制,让更多立志创业者摆脱资本短缺困境;在放松注册资本限额管制的同时,依托电商和银行网络,加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引导无注册资本保障的各类市场主体诚信经营,严厉打击商务欺诈行为。
要放宽市场准入,刺激民营投资。在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尽快制定细则,鼓励民营主体进入,对有条件的地方,如海南自贸港,可以先行先试。对部分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建立民营主体受托经营制度,以民营企业合理注资为条件,以保障国有资本回报率为前提,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并妥善解决国企职工就业问题。借此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地,形成更加市场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基础。
此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核心技术和优质人力资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水平快速提高,但是由于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市场主体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动力不足。因此,在诸多重要的生产领域,我国的核心技术依然缺乏,支撑技术创新的人才储备不足。未来,在新基建等领域要加大建设力度。同时要优化教育支出,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尤其要加大科研支出和刺激力度,大幅提升科研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国智造”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
(作者为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副院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