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表面与中国达成共识,背地里却“玩手段”至事态升级:不参加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08 10:30:08
印度:已决定不考虑加入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
印度新闻网站“The Print”5日援引政府高级别消息人士的话称,印度已决定不考虑加入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其中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另一名匿名官员解释称,作出这项决定的背景是,中印边境对峙冲突导致20名印军士兵在6月15日阵亡,“因此,即使某些条件在政治上对印度有利,政府也不会再考虑加入RCEP”。
RCEP部长级视频会议于上个月举行,各方确认力争在年内签署协定。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称,“相信印度的参加将为该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并就继续争取印度回归谈判的方针达成一致。
有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印度此前也曾以贸易不公平、伤害本国农业和工业等原因对是否签署RCEP持观望态度,但此次表态几乎相当于彻底关闭了与RCEP各方重启对话的大门。
该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始终担心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占比等诉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导致其对外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而此次中印边境对峙则给了印度退出RCEP的最好“台阶”,既满足了其国内对政府“强硬反华”的期待,又可借机卸去RCEP成员国呼吁该国重新加入谈判的压力。
中印双方日前均通过各自渠道向外界释放了“脱离接触”的信号,但印军仍在边境地区强化备战。印度陆军高官5日对《印度斯坦时报》表示,“我们已为长期对峙做好充分准备”。报道称,除M-777型榴弹炮、T-90主战坦克外,印军还在印中边境地区部署了C-17重型运输机、阿帕奇攻击直升机、C-130J特种作战飞机和P-8I侦察机等。
另据《印度教徒报》5日报道,印度政府正为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做准备,以寻求通过外交渠道为双边紧张局势降温。
消息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透露,这项决定是印度总理莫迪3日对“拉达克地区”进行视察后作出的。莫迪当时与第14集团军司令哈林德·辛格进行了长时间的“一对一”谈话,而后者此前曾代表印度出席印中军长级会谈。另有媒体报道称,“辛格可能向莫迪提出了很多建议”。
来源:环球时报
中印就缓和两国边界事态达成积极共识 同意加强沟通
2020年7月5日晚,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通电话。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中印关系历经风雨考验,取得今天的发展局面来之不易。前不久中印边界西段发生加勒万河谷事件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中方将继续有力捍卫自身领土主权,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王毅强调,实现发展振兴是中印两国第一要务,在这个大方向上中印有着长久的共同战略利益。双方应始终坚持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战略判断,高度重视当前两国关系面临的复杂局面,共同努力尽快加以克服和扭转。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正确引导舆情民意,维护和推进两国正常交往合作,避免采取将争议扩大化、复杂化的做法,共同维护中印关系大局。
双方就缓和当前两国边界事态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
一、双方同意遵循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认为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对双边关系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应把边界问题置于双边关系的适当位置,避免分歧上升为争端。
二、双方重申遵守两国就边界问题签署的一系列协定协议,共同努力缓和边境地区的局势。
三、双方同意将通过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加强沟通,不间断地举行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会议,不断完善和加强边境地区信任措施建设,避免影响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事件再次发生。
四、双方欢迎近期两国军事和外交会晤取得的进展,同意继续保持对话磋商,并强调应抓紧落实两国边防部队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各项共识,尽快完成双方一线部队脱离接触进程。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延伸阅读:
中印谈判有突破,但印度还在做火上浇油的事
印度政府在国内面临的问题这么多,而且还有这么棘手,民间还有这么多事情有待去做,为什么新德里一些人还在不遗余力地挑动“抵制中国制造”,鼓噪在经济技术上与中国“切割”,甚至在边境上不惜做出冒险的举动?
刀哥问了几位研究印度问题的专家,印度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总结起来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为了稳定国内民众和其他政治派别的不满情绪。
莫迪第二任期以来,其一系列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如宣布建立罗摩庙、推出统一民法典、修改公民身份法案等等,激化印度社会族群、教派、阶级矛盾与冲突,社会骚乱此起彼伏。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莫迪政府得以通过封城暂时抑制了社会的进一步动荡, 但封城举措又将数千万“日薪”族推进“病死”或“饿死”的两难困境。英国广播公司(BBC) 称封城造成印至少 5000 万人失业。
而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则称,封城导致的4 亿非正规部门从业人员因失业而“陷入深度贫困”。民众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一触即发。
可以说,印度在加勒万河谷挑起的致命对峙和在民间掀起激烈的“抵制中国制造”,一下子就转移了民众的注意力和情绪,让印度政府和人民党马上抓住了转移矛盾的一根稻草。于是,政客和军方在国内及媒体上表演“强硬”。通过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煽动,获得民众对新德里的支持。
第二,在推动“印度制造”方面冒一把险。
莫迪之所以能率领人民党击败传统政党国大党,就因为他过去在古吉拉特邦搞经济和制造业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所以,在 2014 年第一任期刚一开始,莫迪就誓言 2022 年要让印度制造业在 GDP中的占比由当时的 18%提升至 25%。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德里推出一系列大胆的经济改革计划,但效果并不好。莫迪十分看重的印度制造业逐季度下滑,近两年制造业占比更是徘徊在 14%-15%的区间,为过去 50 年里最低。
而且,这次新冠疫情引发国际产业链断裂,导致印度制造业的脆弱性彻底被暴露。莫迪政府面临国内反对党的批评。尤其是在手机、纺织、电子和汽车零部件,因中国零部件的“断供”,印度工厂几乎陷入停工待产状态。
既然遵循正常的市场规律,难以让印度制造在本国有所作为,印度政府可能索性想冒一把险,通过挑动领土争端,在印度国内制造反华情绪,然后借着这股情绪,对中国制造、中国企业采取逐步切割的措施。
比如,印度政府拟对 300 余种“非必要低质产品进口”设置更高贸易壁垒和抬高进口关税。这些“非必要低质产品”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已经打算利用自己的产品作为替代品。与之类似,排除华为和中兴产品,也是为了使用印度国产电信设备。
作为一个软件大国,印度也是对中国十分不服气。看着抖音等中国APP在印度占据着巨大市场,印度方面早就想找借口封禁,然后以这种强制性,推动国产软件的替代。于是,这一次印度方面很好地利用了国内反华情绪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借口,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第三,为了遏制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加强自己对地区的控制力。
南亚乃至北印度洋区域一直被新德里视为“后院”。然而,自中国推出相关发展计划和倡议以来,印度的战略疑惧与防范牵制明显增强。不仅公开质疑中国在南亚的战略意图,还认为中国在印周边“谋棋布子”“海陆合围”,削弱印度的地区主导权。
精明的美国人看到了印度人的战略需求,抛出了“印太战略”,而考虑到自身并不具备单独与中国抗衡实力,新德里不得不策略性迎合美遏华战略。这是印度对美国的“印太战略”有较强认同感和接受度的重要原因。
美国越是战略上拉拢印度,印度制华怼华的底气也就越足。近年来,在“印太战略”框架下, 美印军事防务合作正在助力印军事现代化步伐,这也在另一方面让印度有了搞冒险主义的念头。
当然,冒险是有代价的,而且这个代价正在逐渐显现。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印度会发现,因为在战略和经济上的冒险,受伤的只会是它自己。
来源:环球时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