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来垮塌无数次的危崖,国家用百根巨型铁链锁住,如今成景区
2020-07-14 -
上海市10个景区景点你去过几个?还有哪些?排名不分先后
2020-07-14 -
乘坐火车去朝鲜,铁路沿线的朝鲜妇女在忙什么?
2020-07-14 -
管清友:本轮牛市已到中后期;投资者要保持冷静,野心不要太大
2020-07-14
瓦罕走廊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公里。 瓦罕走廊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部地势较低。瓦罕走廊属于高寒山区,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
瓦罕走廊在地图上就是中国和阿富汗边界附近那条长长的“尾巴”。瓦罕走廊是帕米尔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中亚国家与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东亚与西亚之间的唯一直接陆上通道。美国好莱坞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亚历山大眉毛上粘着雪花站在雪峰上,遥望着被皑皑白雪覆盖的雄浑的兴都库什山。当年亚历山大就是通过瓦罕走廊进入印度次大陆的。自从张骞打通了连接东西方之间的丝绸之路以后瓦罕走廊就成为这条古道上一个重要环节。
瓦罕走廊是从喀什到撒马尔罕的重要丝路通道。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欧洲文明在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环节的瓦罕走廊交汇融合。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在他的《佛国记》中对瓦罕走廊描述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途中经过瓦罕走廊,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后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通过瓦罕走廊攻打小勃律国,此后这里就成为唐朝、吐蕃、大食三方势力争夺西域的重要战略据点。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攻克伊犁并成功俘获准噶尔汗国大汗绰罗斯·达瓦齐,被准噶尔汗国作为人质软禁在伊犁的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被释放,然而仅仅两年后他们就举兵叛乱,清军在平叛后重新统一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此后清政府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帕米尔地区设官、驻军镇守。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到了19世纪80年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的边疆危机空前严重起来。这一时期英、俄两大列强围绕亚欧大陆内陆腹心地带展开了激烈的地缘博弈,而中国新疆以及邻近的中亚地区正是双方博弈的焦点。1904年1月被后世誉为“地理政治学之父”的麦金德爵士在他的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中提出一种观点:俄罗斯是占据国际地缘心脏地带的大国。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三面为山系环绕,河流都流向内陆湖或者北冰洋,是海上无法到达之处。
所以欧亚大陆心脏地带是天然的巨大堡垒。历史上控制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总能不断汇起强大军事力量对边缘地区造成严重威胁。然而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游牧民族退出了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同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使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民族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威胁。如果技术的发展使得该地区民族为某种集权体制组织起来,那么距离诞生一个世界帝国也就为期不远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已使俄罗斯具备这样的实力。
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到来之前沙皇俄国的地盘虽大,但因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局限使其境内的荒漠和冻土地带无法进行基本的工业化开发,因此沙俄两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潜藏的地缘能量并未得到充分释放。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铁路在欧亚大陆内部迅速扩散,过去被海洋国家围困在冻土地带的大陆强国俄罗斯已具备了成熟的条件去改善其物力、财力状况和武装部队的质量。假以时日俄国将极有可能发起一场规模宏大的“西进运动”。
麦金德设想:俄国首先会向南、继而向西拓展势力范围,从而把中亚和东欧囊括进一个巨大的枢纽地带之中。俄国将在这一地带之内建立独占性市场,开发其间数量惊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以此积攒继续向大陆边缘扩张的实力,直到最终获得理想的出海口。在此之前俄国尽管有着漫长的北方海岸线,然而常年冰封的状态使这条航线在那个破冰船尚未发明出来的年代缺乏战略价值。俄国事实上成为了一个被西方海权国家所封锁的大陆国家。
由于远离国际贸易主航道,所以俄罗斯的发展几乎只能依赖于内部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彼得大帝起俄国就制定了不断南下寻找不冻港的既定国策。所以麦金德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早就被俄国人付诸实施了。19世纪后半期俄国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中亚地区,因为一旦获得这一地区就将同时对东面的中国、西面的中东、南面的英属印度同时构成战略威慑。对俄国而言:如果能把英国人挤出印度,那么自己就将获得南下印度洋的出海口。这对已寻找出海口作为既定国策的俄国无疑有极大的吸引力。
事实上英、俄两国围绕亚欧大陆腹心地带的地缘政治博弈早在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被正式提出的百年前就已展开,麦金德只不过是把英、俄之间的博弈进行系统化总结并进而提出一种正式的学说理念。1810年日后的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秘密潜入波斯会见波斯地方王公,试图在波斯扶植一个亲英的政权。仅仅两年后俄军在阿拉斯河击败了英国支持的波斯军队,逼迫波斯恺加王朝签署《古里斯坦条约》:声明放弃对格鲁吉亚、达吉斯坦、明格里等的主权要求。
1825~1828年另一次俄波战争又带来了影响深远的《土库曼恰依和约》:波斯王国被迫将阿拉斯河以北的全部领土(包括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割让给俄国,由此拉开了俄国南侵的序幕。英国为抢得先机于1838年立即发动第一次阿富汗战争,1841年阿富汗人奋起反抗,1842年英军狼狈撤出阿富汗,撤出喀布尔的1.6万名英国军民中仅1人获救,英阿战争的惨败结束中断了英国在中亚的扩张企图。现在轮到俄国人出招了。
1864年10月7日沙俄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中国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65年6月16日由米哈伊尔·切尔尼亚耶夫少将率领的1900名俄军士兵用12门大炮攻占了3万大军防守的塔什干城,从而将中亚地区的浩罕和布哈拉两个汗国分隔开来。1868年4月由沙皇任命的突厥斯坦总督康斯坦丁·冯·考夫曼派遣3500名俄军入侵布哈拉汗国重镇撒马尔罕,迫使布哈拉汗国的统治者承认自己为俄国的藩属。在随后几个月里考夫曼连续击败布哈拉军队主力。
考夫曼的战绩迫使布哈拉的埃米尔(国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俄国的保护国,同时将泽拉夫尚盆地割让给俄国。不到3年时间中亚三大汗国中已有两个被俄国降伏。1869年冬季一支俄军小分队秘密登上里海东岸的克拉斯诺沃茨克(今土库曼斯坦巴希),在此建立了一个窥视希瓦汗国的永久要塞。1873年春考夫曼集结起一支1.3万人的大军从塔什干、奥伦堡和克拉斯诺我沃茨克三个方向同时穿越沙漠对希瓦汗国发起进攻,5月28日希瓦都城被俄军攻陷。
1875年8月22日俄军展开对浩罕汗国的军事行动,在安集延、奥什等重镇相继陷落后浩罕汗国被改为沙皇俄国治下的费尔干纳省。1881年沙俄又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得以占据伊犁西部霍尔果斯以西的大片中国领土。1884年初俄军攻占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枢纽——土库曼人驻守的最后一座重要城镇梅尔夫城(谋夫城)。至此沙俄在中亚吞并了相当于半个美国大小的土地,由此建构起一道西起高加索、东至固勒扎(今新疆伊宁)的包围圈,将英属印度直接置于这一包围圈的威慑之下。
中亚已被沙俄视为自己攫取印度洋出海口的地缘通道。英国自然不能坐视俄国对英属印度的威胁,于是英国人的目光再次瞄准了作为英属印度和俄属中亚之间过渡缓冲地带的阿富汗:1878年11月英国派遣3.5万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此战英国仍没能完成征服阿富汗的既定目标,但迫使阿富汗方面接受《甘大麦条约》,阿富汗的内政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英国的控制。正是英俄之间这场大博弈使瓦罕走廊的战略价值凸显了出来:1895年3月11日英俄之间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英、俄两国就各自的势力范围协商如下:“英国和俄国在维多利亚湖(佐尔-库耳湖)以东的势力范围将以下列一线为界,该线从湖东端附近的一点起,沿上述纬线以南的同一山脊而行,当该线到达纬线以后,便沿该山脉的横向山岭下降,直至阿克苏河畔的克孜尔.拉巴特,如果该地位于上述纬线以南,则从这里再向东延伸与中国边界相接。如果查明克孜尔.拉巴特的位置是在维多利亚湖的纬线以北,则该线应划在阿克苏河畔位于该纬线以南的最合适地点,然后再按上述方向延伸”。
这条界限——沿着喷赤河(阿姆河上游)及其支流帕米尔河,现在是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东段边界。根据协议的这一划分标准:瓦罕走廊被划在俄罗斯帝国之外,从而使其成为沙俄势力范围与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区。尽管瓦罕走廊只有6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但在当时却是全世界两个最强大的帝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区,无论谁得到这里都可以使其成为将自身势力范围向中亚、印度、波斯以及我国的新疆、西藏等地辐射的重要地缘通道。
在此之前瓦罕走廊隶属于中国清政府的管辖之下,然而英、俄两国无视这一基本事实擅自把瓦罕走廊划入阿富汗,由此作为俄属中亚和英属印度之间的战略缓冲区。清政府眼看着自己的领土被别人划来划去当然也是心有不甘,然而这时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刚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正处于国力极为衰弱时期的清政府除了向英、俄两国表达抗议之外也实在没别的什么办法可以阻止此事了。当时的阿富汗国王阿布杜拉·拉赫曼汗正被国内冲突弄得心烦意乱,又面临英、俄两国的巨大威胁。
所以阿布杜拉·拉赫曼汗其实并不愿为瓦罕走廊之事再在外部树敌,于是一幕奇葩的场景就此出现:阿富汗方面拒绝接受被英、俄强行划给自己的瓦罕走廊,结果英国为让阿富汗国王收下瓦罕走廊向其支付了185万卢比。新中国成立后经中、阿两国的协商划分了两国国界:瓦罕走廊东部约100公里长的部分划入我国版图,西部约300公里长的部分并入阿富汗。如今瓦罕走廊无论是对中国和阿富汗两国而言或是对周边的亚洲腹地国家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表面上看这里是联系中、阿两国的通道,实际上可以说是连接东亚和西亚的战略地缘通道,也是沟通中亚和南亚的地缘通道。这里毗邻中巴经济走廊,这意味着守护好这里对中、巴两国的经济及外交合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起这个内陆小国就陷入到持续的战乱中:苏军从阿富汗撤退后阿富汗就陷入到塔利班和北方联盟的内战中,再然后就是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当战乱横扫阿富汗时瓦罕走廊却如一处天堂秘境似的遗世独立。
尽管1895年英、俄两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把瓦罕走廊划入了阿富汗,然而百年来崇山峻岭的包围使瓦罕完全与世隔绝。在极端分子和战乱横扫阿富汗全境时大山为瓦罕提供了庇护。这里没有爆炸、没有战争,尽管这里和阿富汗其他地区一样贫穷闭塞,然而人们却不需要时刻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当地有些人甚至压根就不知道塔利班政权是什么,也不知道美军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当阿富汗其他地区充斥着爆炸声之际这里仍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安宁。
由于瓦罕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如今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美国、俄罗斯以及塔利班等极端势力对此地都有些鞭长莫及,如果我国在瓦罕走廊我方一侧设置军事基地就可以有效阻止宗教极端势力向我国新疆地区的渗透。至于阿富汗一侧的瓦罕走廊则可以扮演中阿之间的重要桥梁:阿富汗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而我国在这方面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工业不发达的阿富汗也迫切希望通过对外出口矿产资源改善国家的境况。
瓦罕走廊恰恰是阿富汗与我国陆路连接的唯一通道。这就使两国之间存在合作基础。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这一地区规划公路、铁路、高铁等基础设施将对目前贫穷且经战火洗礼的阿富汗意味着什么,而这又会对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产生怎样巨大的影响呢?况且正如上文所说的瓦罕走廊绝不仅仅只是连接我国与阿富汗之间的地缘通道,通过这里我国可以打开与巴基斯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联系通道,如果经营得当就可以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获得西部印度洋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