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云冈石窟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10 09:30:17
你一定听说过它
虽然可能从未谋面
故事开始于一千多年前
以刀、锤、斧、凿的尖利
决然抚平山崖的棱角
在“叮叮当当”的回响中
岩石的粗砺被驯服
曾经的坚硬顽固
就那么自然而又神奇地
化作了一片法相庄严
云冈石窟五华洞前石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王朝兴衰、时代变迁、文化交融
……
一个个错落的窟龛中
藏着许多人的
许多故事
它
是云冈石窟
雕凿
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
悠悠流淌的武州川水
见过很多人的身影行过
然而有一段见证
与众不同
云冈石窟景区内秋色美不胜收。新华社记者 范敏达 摄
那是在距今1500余年的北魏年间
这里是王朝的都城——平城
伫立于岸边的
是高僧昙曜
瘦劲骨骼,袈裟飘逸
他那时大约不知道
自己的执着与诚心
最终会演化成
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的蔚然大观
——
正是他
“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
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开凿之始
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
营造这片盛景
大致历经了近70年之久
而如今
透过45个主要洞窟、209个附属洞窟
1100多个佛龛、18000余平方米雕刻面积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
扑面而来的恢弘雄浑
大同云冈石窟景区一座洞窟内的石刻佛像头部。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盛大之外,别有匠心
大大小小的造像
最高者17米
最小者仅2厘米
万千雕凿费尽工夫
刻划出的
是历史的模样
融汇
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
——冰心
北魏
驰骋纵横的游牧民族建立起王朝
佛教
兴于西方而法流东国
在武州(周)山南麓
这场相遇
碰撞出了云冈石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多元文化的融合
成为了琳琅满目的线条与雕饰
云冈石窟石刻。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早期的昙曜五窟
造像作风劲健质朴
技艺上承汉代的优秀传统
也吸收融合了
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
中期石窟富丽堂皇
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
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而晚期的佛像与菩萨
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
正是清新典雅“秀骨清像”
大同云冈石窟景区一座洞窟内的石刻造像。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令人目眩的
不只是艺术上的登峰造极
更有历史、建筑、音乐等等内容
徐徐铺展
云冈石窟第10窟明窗莲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比如著名的“音乐窟”
前室北壁最上层天宫伎乐十四身
分别演奏吹指、齐鼓、排箫、
琵琶、横笛、琴、五弦、筚篥、
箜篌、腰鼓、义嘴笛、法螺等乐器
门楣上一组舞伎群
动作连贯,气韵奔放
云冈石窟第6窟中心塔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融汇于此,也定格于此
无数种奇想
有了共同的名字:
“云冈石窟”
更迭
北魏雄风犹拂面,万里铁骑归佛山。
——余秋雨
初见云冈石窟的人
总会生出这样的好奇:
佛像身上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洞?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
那是岁月更迭留下的痕迹
在漫长的时光里
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
大规模的泥塑翻新及维修
在修补佛像时
工匠打孔把木桩嵌入佛像并固定
之后缠麻
外覆泥塑彩绘
然而
又过去很多年
泥皮脱落,木桩枯朽
终究只有这些孔洞
留了下来
再坚固的岩石
也抵挡不住时间的力量
然而,总有一些东西
在时光轮转中
愈发闪亮
那是文明的宽度
也是文化的温度
正如众多佛像
口角边挂着的笑容
端庄而自信
纵是千载过后
依旧动人如初
云冈石窟第5窟佛像。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逝者如斯夫
顺着历史的河流回望
我们却愈发折服于
它无与伦比的美
更愈发惊叹于
它独一无二的价值
中国第一个规模巨大的石窟群
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
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
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
最高成就
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
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瑰宝
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
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
它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遗产
撩拨开历史的重重帘幕
它一直就在那里
不动声色
却光彩夺目
这就是
云冈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