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伊斯坦布尔省首府。它同时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搜狗百科)
拿破仑曾说过“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首都必是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这个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大陆的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把守着连接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伊斯坦布尔作了一千七百年的首都,一千一百年东罗马帝国、近五百年奥斯曼帝国以及土耳其共和国初期的首都。
伊斯坦布尔曾经有三个名字,它最初是希腊人的殖民地,叫拜占庭。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厌倦了元老院那帮子老家伙们的管制和聒噪,跑到遥远的拜占庭建都,将罗马帝国的权力重心东移,此地开始被称作君士坦丁堡。1453年这座城市被奥斯曼人攻占箕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在古希腊语中是“进城去”的意思。
前一日的飞机晚点,本该上午到达结果下午三四点钟才一路颠簸到达酒店。得,什么也甭干了,赶紧上床睡觉。清晨五点半天不亮就被呼唤祈祷的大喇叭声喊醒了,有些气恼,我正做着梦呢,看看女儿还睡得像个baby。 好容易熬到了饭点把女儿喊起来一起去吃饭。 土耳其的早餐一般般了,我这个吃素的能吃的不多,只吃了片面包,两个煮鸡蛋和一点蔬菜,不饿就行了。 论早餐哪个国家的也比不上咱祖国的酒店的早餐丰富,稀饭面条馄饨和几十种各式各样的菜肴任你吃个够,就是有时吃完会肚痛。
酒店订在老城区中心处的一个安静干净的小街上,出门五分钟就可以到主要的景点了。
清晨的伊斯坦布尔还未完全醒来,初春的气温只有十一二度,比我们美国的乡下还要冷。远远的看见了圆顶的清真寺,我和女儿兴奋地猜着哪个是蓝色清真寺,哪个是索菲亚大教堂,结果哪个都不是。
走过花园先到了苏丹哈迈德广场,几个高耸竖立的纪念碑映入眼帘。
这是君士坦丁大帝从古埃及的卢克索神庙运来的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 (Obelisk of Theodosius),用来装饰帝都的。 这个尖碑有近3500年历史了。 由于运输时的损坏,现在的高度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
蓝色清真寺还没开门,先去旁边的苏丹艾哈迈德一世 (Sultan Ahmed I) 的陵墓看一下。 这位苏丹13岁即位,27岁就过世了。 在他任位期间修建了著名的蓝色清真寺。 他还打破了奥斯曼王室百年来的惯例,继位后没有杀害自己的兄弟Mustafa, 而是把他送到远处的王宫和祖母生活在一起,这也许是因为他考虑到到自己还太小没有生育能力,他死后他兄弟Mustafa 一世继承了王位。
蓝色清真寺完工于1616年, 这座有着四百年历史的清真寺因寺内墙壁使用了手绘的的蓝彩釉贴瓷故得“蓝色清真寺”一名,当夜晚降临,清真寺沐浴在一片蓝色的光影之中。 建筑参照了邻近的索菲亚大教堂的拜赞庭风格又加入了伊斯兰元素,四周建有六座宣礼塔。
网络图片
进入清真寺后感觉蛮失望的,小小的,暗暗的,完全不能和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壮观炫目的大清真寺相比,后来看到别人的照片才知道敢情我们正赶上清真寺在翻修那,只开放了一小点,根本看不到传说中的蓝色穹顶。9点钟旅游团大部队已经到来,人群拥挤中只粗粗地看了看。
再看看我照的,屋顶大部分都被遮住了,一对比才发现那些个方形白色柱子都是临时加上去的。
中央花园同一池水映着另一座和蓝色清真寺相差了一千多年的索菲亚大教堂。
索菲亚大教堂也搭着脚手架在修,只能照一半脸,剩下的靠大家想象了。
有着一千五百年历史的索菲亚大教堂前九百年是拜赞庭帝国的东正教教堂,落成于公元537年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间,那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 奥斯曼穆罕默德二世占领拜赞庭后被没有把它摧毁,这个有着文青情怀的奥斯曼苏丹决定把它保留下来,把内部翻修了一下,加入了伊斯兰元素,外部加了几个宣礼塔,把它变成了土耳其的清真寺长达四百年,今天它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博物馆。
索菲亚大教堂是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落成前最大的教堂,以巨大的穹顶闻名。悬挂在四周高处的金色的阿拉伯书法也蛮有意境的,一个个都看似一幅画,笔线流畅又飞舞。
在变成清真寺后东正教的镶嵌壁画被伊斯兰图案覆盖,二十世纪土耳其共和国时期这些壁画被逐渐发现修复,得以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教堂最前方的圆顶上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的壁画,在那里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在教堂的出口处有一面镜子提醒游客回头看这幅被保留下来的基督教壁画,圣母圣子像的左侧的是教堂建造者查士丁尼大帝,手捧索菲亚大教堂; 右侧是君士坦丁大帝抱着君士坦丁堡。
查士丁尼一世从所占领地区四处敛来材料来建造和装饰大教堂,里面红柱子来自有着4000年历史的埃及法老时代,脚下的大理石来自希腊神庙。
身体有恙可以大拇指放到这个wishing column 的洞转个一整圈,传说查士丁尼一世有一天在教堂里走,走累了就把头靠在这个柱子上,一会儿突然发现自己的头痛病消失了。
拜赞庭帝国在十三世纪初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洗劫过,其实这次东征的目的地本来是埃及,却在威尼斯总督丹多洛Henricus Dandolo的诱导下转攻君士坦丁堡。据说那时威尼斯商人曾被拜赞庭排斥过,据说他个人还在早年于拜赞庭行商时被迫害下狱弄瞎双眼,这都在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加之当时十字军财务困乏、债务重重,支付不起和威尼斯人签下的协助提供战舰和运输的合同中的报酬。这时他时来运转了,一位叫小阿列克秋斯的被囚禁的前东罗马王子逃跑出来见丹多洛要求他帮他攻打君士坦丁堡,他承诺会给他优厚的银两,于是乎丹多洛干脆决定带领十字架攻打拜赞庭。 。 这位九十多岁的高龄瞎眼老头不知从哪来的精神头,带领十字军于1204年攻陷了拜赞庭序对其进行了人类历史上对文明最野蛮的一次洗劫和屠杀,索菲亚大教堂被抢劫一空,皇家图书馆被烧毁,大量宗教遗物被运回欧洲,其中包括如今仍竖立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驷马铜像。 威尼斯人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短暂的拉丁帝国,不到60年就被拜赞庭帝国的流亡皇室后裔夺回,拜赞庭帝国复国,但那时国力已经大衰。
在索菲亚大教堂二楼的一个角落里还可以看到据说是Henricus Dandolo的墓碑,不过奥斯曼后来把他的真正墓穴摧毁。
从索菲亚大教堂马路对面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进去就可以参观规模巨大的拜赞庭时期的地下蓄水库。 这个地下水库是和索菲亚大教堂同一时期建造的,以提供当时的拜赞庭居民的饮用水,这座140米长、70米宽的地下水池可储十万吨水。奥斯曼帝国时期就被停止使用。
希腊美杜莎女神石像被当柱底侧着和倒着放以免人们被她看到变成石头。
地下水库动用了七千奴隶来修建,这个流着眼泪的哭泣柱代表着数百个死去奴隶们的眼泪。
索菲亚大教堂不远是奥斯曼帝国的老皇宫- 托普卡帕宫(Topkap Palace),从征服者默罕默德到19世纪这里住过25位苏丹。
皇宫门前排着大长队买票,看了让人头疼,好在有卖fast track 票的,比正常票贵30里拉,毫不犹豫地买下,节省体力更重要。
一进门就看到人们排着队跟帅哥警卫照相,以往旅行中见到仪仗队的士兵俺都是要冲上去合影的,不过这次俺岿然不动,凭啥啊,他们骑在高头大马上俺站在下面,搞不好会被误以为给他们牵马的小仆了,要是反过来还差不多哈。不过见了帅哥还是要拍的,土耳其的男人有的长得还挺好看的,走在大街上时常可以看到像明星般的帅哥,比我在摩洛哥看到的穆斯林男人好看多了,还有性感的络腮胡茬。 女人嘛似乎没有见到让人惊恐的,也许是因为包着头巾把飘逸之美给遮住了。
去王宫参观我很喜欢看人家的床了,发现很多国王和家眷的床也是不太舒服,苏丹的大床看着挺好嘛。 我从小就喜欢大大的床,就像东北大炕那样,可以在上面随便翻滚驰骋。
网络图片
奥斯曼帝国早期的苏丹们很善于学习,苏莱曼大帝七岁时就被送往宫里学习科学、历史、文学、神学和兵法。他会讲五种语言,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诗人,他对艺术团体和工匠们慷慨资助,他在位期间是奥斯曼帝国艺术、文学和建筑的黄金时代。
多情的苏丹曾用笔名 Muhibbi 为他最爱的女人许蕾姆深情款款地写道:
My woman of the beautiful hair,
my love of the slanted brow,
my love of eyes full of misery ,
I'll sing your praises always,
I, lover of the tormented heart,
Muhibbi of the eyes full of tears,
I am happy
身为苏丹他对人生有自己的领悟:
每个人的归宿都一样,
只是故事有很多版本
皇宫里的图书室
那些我爱的精美高雅的瓷砖马赛克,看着赏心悦目。
皇宫内还有炊具展览,奥斯曼人很重视吃,军队出去打仗除了要带神职人员外还要有一个强大的炊事班。 吃好了才能有精神头作战,两军作战往往是在比后勤的供应,后勤要是跟不上就离败退不远了。
展厅里还陈列很多从欧洲和中国来的精美瓷器,中国的瓷器深受苏丹和后妃的喜爱,除了艺术上的欣赏外中国瓷在他们看来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防身用途,他们认为中国的瓷碗可测出有毒的食物,会令瓷器变色。奥斯曼人会在中国瓷器上加上一些具有土耳其风格的修饰,看到很多镶嵌着宝石的中国瓷碗。
这些展览不准拍照,很值得一看。
几个景点逛下来后已经很累了,到处是人到处排队,有些热门的展览是人挤人的节奏。 准备歇了,和女儿往回走休息,一路上看到橱窗里的色彩缤纷的甜点。 穆斯林人做的甜点对我们来说都太甜了,我们在摩洛哥也吃过类似的甜点,这次在土耳其餐馆送给我们的甜点我和女儿只吃了几口就不想再吃了。
回到酒店旁边的餐馆吃饭,我的点菜水平一直都很不错的,总是能点到好吃的。看了看菜单我点了个很有土耳其特色的Ottoman testi。 上菜的时候很惊讶,服务生是端着火盆上来的。 原来这道菜需要在陶瓦罐里烧制。 菜端上来需要先把火敲灭,然后把罐子的底座敲掉再把菜倒进盘里。
我最喜欢吃穆斯林人的大饼了,又香又软还不油腻,临走前还让伙计又给我带了点回去吃。
作者:边走边看66
来源:旅拍网
http://www.travphotos.com/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