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南方暴雨何时休?气候专家:今年气象不正常,是黑天鹅事件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17 01:30:57

今年暴雨目前从持续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来看,略弱于1998年;接下来是否会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与雨带何时北抬及能否接上台风雨紧密相关,存在不确定性

南方暴雨何时休?气候专家:今年气象不正常,是黑天鹅事件

文|《财经》记者王丽娜 实习生 徐辰烨

编辑|鲁伟

“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的防汛关键期即将到来,南方暴雨何时停止?


7月15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汛期专题新闻发布会。对于近期长江中下游强降雨持续到何时的问题,中央气象台台长王建捷表示,7月15日至7月16日长江流域还会出现降水,与前期7月4日至7月10日的降雨过程相比降雨强度减弱。7月17日至7月20日,将有新一轮较强降雨过程,影响范围比较大,还会涉及江淮、黄淮等区域,带来暴雨或局部大暴雨。


王建捷称,未来10天,长江上游和淮河流域降水比较频繁,长江沿江和两湖出现汛情的地方要特别注意降水的影响,在川渝陕甘交界处、淮河流域要注意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的洪涝气象风险。


2020年夏季,南方多地出现暴雨。截至7月13日早7时,洪涝灾害已经造成了全国27个省区市3873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61.6亿元。


“接下来如果继续下雨,长江中下游的防汛抗洪形势则会非常严峻。”水文气候专家姜彤告诉《财经》记者。姜彤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研究,提出了气候极端事件强度-面积-持续时间辨识方法,研究成果更新了中国旱涝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的认识。


针对南方暴雨何时结束、北方防汛的重点是什么、今年是否会发生流域性的大洪水、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以及如何完善灾害风险管理等话题,7月15日,《财经》记者专访姜彤。

南方暴雨何时结束存在不确定性

《财经》:根据7月14日的长江流域重要雨情报告,未来一周长江流域有一次移动性强降雨过程,接下来抗洪形势怎样,哪些地方洪灾会比较严重?

姜彤:7月15日,我路过南京的“南京眼”步行桥,那是长江夹江水道上连接江心洲与河西的桥梁,桥已经因洪水被封,水位已经接近沿江江堤高度。现在湖北宜昌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多数地区,都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接下来如果继续下雨,长江中下游的防汛抗洪形势会非常严峻。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到7月20号,长江中下游一带还有强降雨。现在各方都盼望的天气形势是副热带高压或雨带北抬。


如果北抬,南方降雨结束,整个长江中下游洪灾都会缓解。之后,北方将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南方进入高温期。

《财经》:如果不北移,会带来哪些气象灾害,是否会加剧洪灾风险?


姜彤:如果雨带不北抬,长江流域继续下雨,洪灾风险就会加剧。目前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河道和水库容量已经接近饱和,而且长江的水注入东海的流速很缓慢,需要几天时间干流水位才能降下去。


长江中下游如果继续下雨,江西和安徽的洪灾更会雪上加霜,江苏可能跟着受灾,7月15日江苏沿江个别地区已经有内涝现象。


所以,我认为现在局势比较危急,目前来讲这个阶段特别关键。未来面临的一个变量是雨带何时北抬,如果北抬不了,长江流域继续下雨,南方洪灾会雪上加霜。


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是台风,如果在10天之后继续下雨,接上往年7月底开始的台风雨,降雨还会持续,洪灾将更为严重。


因此,目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天气预报压力很大,这些气象因素叠放在一起,对今年的降雨和洪灾影响非常大。

《财经》:如果雨带北抬,北方将进入主汛期,下一阶段防汛抗洪形势如何,防汛重点在哪?


姜彤:雨带北抬,北方进入主汛期以后,北方防洪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城市的暴雨内涝。城市除了热岛效应,还有一个雨岛效应,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暴雨趋多趋强。另外,北方城市排水的设计标准、城市规划、防洪理念等都与南方城市不同。另一个是要关注北方山区突发性强降水带来的山洪、泥石流和滑坡。


近年来,中国洪水的形式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江大河流域性洪水多一些,损失也很大。1998年之后,随着对大河流域的治理、水利防洪设施的完善,大河流域防洪标准提高。21世纪,中国的洪水灾害主要表现在中小河流和山区河流以及城市内涝,山洪造成的死亡人数也较多。今年南方暴雨,也是山洪造成的损失最大,比如这次高考延期的安徽歙县就是山区县城。

今年气象不正常,会否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存在不确定性

《财经》:今年南方接连数日的暴雨,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中央气象台首次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这种气象现象是否正常,今年暴雨和洪灾严重是否与气候变化的背景有关?


姜彤:今年6月以来,安徽铜陵,广西阳朔、富川、武鸣,贵州惠水,湖南隆回,江苏赣榆,江西新建,四川西昌,重庆南川等站日降水量破历史纪录。


从较长的时间维度看,中国区域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其中长江中下游有所增加。中国区域暴雨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暴雨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


从今年暴雨现状看,气象是不正常的,南方多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今年的气象无疑是一个“黑天鹅”事件或者极端水文气象事件。有些观点把今年暴雨、洪水和气候变暖直接关联起来,我认为把单一事件与气候变暖这一长期趋势相关联是不合适的。洪水是由大气降雨和地面河道的承受能力等相互博弈的结果,也就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博弈的后果。


从长期趋势看,未来极端气象事件增多趋强,不只是强降水,还有干旱和高温等。

《财经》:今年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比往年偏早,而结束梅雨季较常年较晚,这是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


姜彤:与一般情况比,今年梅雨季入梅早,什么时间出梅现在还不知道。这是今年特殊的大气环流形势决定的。雨带一直停留在长江流域地区,长江中下游主要是因为梅雨相关的天气系统比较稳定。


我若干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分析长江流域的极端降水演变规律。发现梅雨季节的降雨从原来稀稀拉拉的小雨变成大雨或暴雨。这些年,梅雨季节的降水的确是这个情况,今年进入梅雨季后,都是以暴雨为主,且暴雨的时间持续长。

《财经》:现在公众都很关心,今年是否会发生类似1998年的特大洪水,对此您怎么看?


姜彤:比较洪水这种极端天气事件,要从降雨和洪涝灾害损失两方面比较。降雨主要从三个要素判断。第一是降水强度,已经有多个气象站记录的降水破1998年或接近1998年纪录;第二个是降水的影响范围,1998年降水是流域性降水,上游和中下游都有强降雨。今年是中下游强降水,上游少;第三是持续时间,1998年降水从6月份持续到八九月份,梅雨季之后接上台风雨,持续时间很长。今年南方暴雨到目前为止,还要看能否接上台风雨。如果台风雨接上了,就会跟1998年差不多。


到目前为止,今年暴雨从持续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来看,略弱于1998年,今年主要暴雨过程累计持续39天(1998年42天),主雨带累计雨量600毫米以上(1998年700毫米以上),影响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1998年几乎是全流域)。


洪涝灾害损失方面,现在洪灾集中在长江中下游。1998年,洪灾损失严重的是湖南、湖北,还有江西、安徽、江苏。自从1998年之后,随着长江经过整治、三峡水库综合调度、水利设施的完善、退田还湖、河道整治等因素,洪灾范围没有1998年大,这一次洪灾损失主要出现江西省和安徽省。


今年会不会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牵扯雨带何时北抬和能否接上台风雨,存在不确定性,目前难下结论。

安徽和江西为何受灾严重

《财经》:您能否简要概述一下,今年夏季以来雨带的移动轨迹和今年暴雨、洪灾的分布情况?


姜彤:今年6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持续偏强,是南方暴雨的重要原因。6月上旬,降雨主要集中于江南南部、华南北部等地。6月中旬以后,副高明显北抬,江南北部到黄淮地区水汽输送偏强;冷暖气团在我国江南北部到黄淮地区交汇,形成持续性强降水,降水明显偏多。6月中下旬至今,雨带一直停留在西南地区东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与梅雨相关的天气系统相对稳定。“七下八上”期间,我国东部主雨带呈现明显阶段性变化特征。7月中旬,主雨带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降水强度强;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雨带将北抬至黄淮、华北至东北中南部地区。


江淮大部、江南北部、江汉东南部及贵州大部、广西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400毫米-1000毫米,局地超过1000毫米。


江南北部、江汉东南部等地暴雨日数有3天-7天,局地超过7天;其中湖北鹤峰(11天),安徽黄山(10天)、黟县(10天)、祁门(10天)、岳西(10天)、天柱山(9天),广西融水(9天),江西安义(9天)等站暴雨日数达9天以上;江南北部及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等地暴雨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天-4天,局地偏多4天以上。


受持续降水影响,珠江流域西江、北江和黄河上游、太湖、鄱阳湖先后出现今年1号洪水;长江第1号洪水于7月2日正式形成;7月4日修河第1号洪水形成;7月10日赣江第1、2号洪水分别在下游和中游形成;7月12日鄱阳湖水位超1998年,水体面积10年来最大。


今年的洪灾,南方暴雨刚开始时,两广地区主要是广东受灾, 进入6月后洪灾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以江西省、安徽省最重。

《财经》:今年江西、安徽洪灾为何很严重?


姜彤:灾害是否严重受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三要素综合影响。今年6月以来,江西大部累计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北部600毫米以上,局地超过800毫米;全省平均降水量58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9.4%,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多。


江西位于6月以来暴雨落区主要影响区域,从危险性来说,致洪危险性比较大;另一方面,作为对洪水调蓄有重要作用的鄱阳湖水体近年来持续缩小,影响了鄱阳湖对洪水灾害的调蓄功能,加大了洪灾脆弱性。


另外,江西今年受灾严重还与其地形有关。16万平方公里的江西省,是一个大盆地。


江西的通江湖泊之一是鄱阳湖。受降雨影响,鄱阳湖水位高,长江的水位也高,水出不去。江西省赣江上中游支流梅川、同江等5条河流水全部排到鄱阳湖,鄱阳湖吞吐不下,对流入的水流产生顶托,顶托后发生洪水。


安徽情况类似,安徽省三大水域分别为长江、淮河、巢湖,今年淮河也比较紧张,巢湖较小容量有限,安徽长江干流依靠泵站调蓄水,水存不下直接排江,但长江水位很高,也排不了多少,因此这次安徽和江西受灾严重。

洪水影响的空间格局在变化,防洪压力更分散,压力更大

《财经》:近年来,洪涝灾害为何频繁发生?近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今年洪灾主要在长江中下游,长江流域的洪灾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或者现象?

姜彤:洪涝灾害发生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博弈的结果。


洪涝灾害的动力因素是强降水。中国是季风气候,季风的特点是降水变率大,水汽来源是东亚季风,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从长期趋势看,随着气候变暖空气温度升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提高,海洋热容量升高,更多的水汽向大陆传输,更容易下雨,强度会更大。其次,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快速城镇化、城市向农村地区扩展,新建城市破坏了原有水网地区的蓄水能力,还有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等。原来的长江流域水系发达,都是水网地区。城镇化后,破坏了原有水系的连通性和蓄水能力。


中国的洪灾主要有四大类:大江大河的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发生的流域性洪水、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城市内涝。中国的洪灾从整个趋势看,在洪水灾害空间格局上发生了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流域性的、区域性、大范围洪水为主,比如1998年特大洪水,一年就发生一次大洪水,持续几个月。进入21世纪到目前,变成分散、多点式、小范围的洪水,即以中小型河流洪水和城市内涝及山洪为主。


所以,某个城市突然内涝了,某个地方发生山洪,这些都是一次次洪水事件,从洪水风险图可以发现,进入21世纪后,星星点点洪水事件分布数量很多,但实际上很多影响范围较小。而上世纪90年代,风险图上显示的多是大面积水灾。

洪水形式发生转变,防洪的任务就从主要预防干流性的流域性洪水,变成预防分散的、区域性、小范围的到处防洪。防洪的压力其实更分散,另外增加预报预警的难度。

《财经》: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是否可以说今后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多?


姜彤: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洪水频率和强度会增大;二是干旱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大。以年尺度来看,这是复合极端事件的影响。洪水增大,干旱也在增大。这两个长期趋势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形成。


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到2040年之前,洪灾和干旱的频率总体在增加,我们称为旱涝交替。


长江流域有个特点,可能这一段时间下雨,一下子把全年下完了,今年就是如此,比较特殊,全年的降水量集中在一个时期内,暴雨成灾。今年9月份以后,长江流域可能会面临秋旱、冬旱。


长江流域的气候比较复杂,近年来降水特征变化挺大。新的特点就是降雨极端性更强,影响的空间范围更局部,不像原来降雨多是稀稀拉拉的,现在是强降雨的量占比重比较大。每一场降雨事件的影响范围小,但整个流域多场降水的综合影响范围更大。

中国气象风险预警能力待提高,暴雨的精确预测是国际难题

《财经》:现在中国的气象预警能力有哪些不足,暴雨预警存在哪些问题?


姜彤:现在综合空-天-地立体监测能力有待提高,目前主要关注区域性、大城市的监测,山区突发性洪水监测与预警能力不足。另外,预报手段也不足,数值预报模式能分辨到一公里到几百米。


中国气象风险预警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对暴雨的预警。暴雨的精确预测本身就是一个国际难题,暴雨的特点是区域小、强度大,在哪下、下多少等,预报模式难以实现精确分辨。


相比南方,北方地区的暴雨预警更难精准。北方干燥,雨带北抬以后北方水汽增多,冷热对流较强,凝结形成急流。目前主要通过雷达波探测,如果云密度很厚,水汽很多,雷达波反射波回来显示的是图斑,红颜色一出来说明这块云有可能下大雨,但雨的强度是大雨级别还是暴雨级别,很难预测。

《财经》:对频繁发生的洪灾如何应对并加强灾害风险管理?


姜彤:灾害风险管理首先是管理风险,包括灾前、灾时、灾后。第一,应像普查人口一样,对气象灾害状况进行体检,哪个地方容易受灾、历史灾害次数、强度和灾害损失等。


第二,水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应做到基于影响和风险的预警,比如考虑到可能影响多少人、多少房屋和财产等有目标地发出预警,而不是只发出雨量数字。这个预警理念应传递到普通老百姓中,一旦发出不同颜色的预警,如红色预警,政府部门和普通老百姓就会按照预案进行行动。


第三,平时应做好风险管理。现在的情况是,当洪水来临后,突然发出洪水预警,非常仓促,相关部门和老百姓都不知道具体的预案,只知道有水来了。风险管理变成了紧急管理,但一旦抢险救灾一结束,政府部门和老百姓又去忙别的事了。


再有,灾后一定要做财政和技术规划,比如完善防洪设施、城镇规划、改善预警系统等,都需要财政支持和技术改善,这是灾后风险管理的重点。其次是非工程性措施如保险,巨灾保险是灾害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这也就是中央领导所强调的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实习生刘梓桐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社会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