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玉皇山保护文物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19 11:50:09
鲁网7月19日讯济南市长清区大崮山村,村里有座玉皇山。玉皇山上有座玉皇庙,庙内有碑刻等文物。
相关资料记载,大崮山村是历史上皇帝封禅泰山的必经古驿道。时代变迁,村内至今还留存着不少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始建于唐代。
村民说,有的文物遭到破坏。为了保护这些文物,村民自发组织了义务文物保护队。今年73岁的韩绍荣是义务队的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义务队保护文物的故事从1998年就开始了。
为了保护文物,韩绍荣在山上一住就是20年
在山上住了20年
从济南出发,进入长清后沿着104国道行驶,大崮山村便位于104国道长清段南侧。村里有2800多人,人多地少,村民以打工为主。
7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大崮山村,在玉皇庙见到了韩绍荣。
韩绍荣穿着红色队服,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头短发,身材不高却壮实,走路时腿脚有些不灵活。
“来这边的屋子吧,我就住在这。”在庙内东侧有一处水泥房,就是韩绍荣的住处。屋内略微凌乱,台式电视机还在播放着电视剧,茶几上有吃剩下的咸菜和半个苹果。一张单人床,一把椅子,一张破旧的沙发,几乎就是全部的家具。
“我在这住了快20年了。”韩绍荣说,1998年几位村民来找他,说希望能重修玉皇庙,把这些文物保护起来。那一年韩绍荣还没有退休,“为什么大家来找我,因为我有一定的号召力,我从小在这长大,对山里也了解。”
韩绍荣说,那时村民都是义务自发的,想加入的就报名。“我从家里把床搬了上来。”从那时候起,韩绍荣就住到了山上。“我的家人都支持我。”说起家人,韩绍荣说,他的孙子也有了孩子,家里还有9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他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五世同堂家庭。
自费修建上山的路
在村子里能看见山上的庙宇,红色的大殿外墙,最外侧是石头围墙,庙内四个方向立着碑刻,韩绍荣说,现在看到的玉皇庙并非最初的样貌。“现在看到的院墙和大殿都是在原来的地基上建起来的。”
上山有一条水泥路和一条台阶路,这两条路也都是后来修的。记者看到,台阶位于玉皇庙正门前,台阶沿山而下,从门前延伸到山下的村子,台阶两边也都安上了护栏。站在庙门前,整个村子尽收眼底。
韩绍荣介绍,台阶是2015年队员们义务修建的。“那时候,玉皇山就是杂草丛生的荒山,上山路是多年村民踩踏出来的土路。”为了方便村民上山,韩绍荣等人决定修建上山的台阶。
回忆起修台阶,韩绍荣很感慨,“石头都是找来的,再大家一起一块一块抬上去。”若是有村民捐助,进展就能稍快一些。赶上有人捐钱,他们就买成铺路的石头。“铺路也需要技术,我们请工人砌石,为了省钱,抬石头搬水泥之类打下手的活儿都是自己干。”
韩绍荣说,水泥路也是在那一年修的,“有个老板看到我们修台阶,问我们多少钱一天,我说都是义务的没有钱,老板得知后很感动,主动要求捐赠水泥修路。”韩绍荣说,轻点的石头就一个人往上扛,七八十斤的就两个人抬,再重的就三四个人,最终水泥路也通车了。
从三十多人到八九人
韩绍荣说,1958年,玉皇庙遭到破坏,一片狼藉,大殿没有了,碑刻也都倒在地上。韩绍荣一边说,一边拿出照片,“这是原来的样子,什么都没有了,光剩地基、石柱子,到处是荒草。”
韩绍荣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来山上玩,对山上很熟悉。“原来这个山不叫玉皇山,是因为有了玉皇庙之后才改的名字。”年轻时,韩绍荣做设计工作。因此他根据小时候的记忆,把玉皇庙的大致原样画在了图纸上。根据这些图纸他们对玉皇庙进行重建。“钱都是村民自己出的,大家捐了一部分,我自己出了一部分。”曾经的这些图纸留了下来,记者看到,纸已经泛黄,但是线条和结构依然清晰。
韩绍荣说,“原来有30多个队员,到现在还有八九个人。”
一开始,这支队伍叫护林队。至今韩绍荣还留着当时的纸质决议,决议上写着:护林队对玉皇山所有的树木花草、文物有管理看护的权利,保护该山的文物、树木不被人为损坏、盗窃……
“山上有白皮松,是一种珍贵的树木,经常有人来偷树,连根挖走。”韩绍荣说,多年前,就有人到山上偷树,因此,除了保护文物,他们也护林。山上荒草多,护林队就在山上种树。
“这么多年了,队员有的老了,八九十岁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韩绍荣回忆道,韩海师是护林队主要发起人之一,那时候他们一起组织队伍,但是在队伍成立前的一个多月韩海师便因病去世。“他有心脏病,他走之前跟他妻子说山上还没有修好,要代他去修好。”韩绍荣说,韩海师去世后,他的妻子崔其珍加入了护林队,和韩绍荣一样致力于玉皇山上的文物保护,现在崔其珍已66岁。
玉皇庙现存13块碑刻之一
祖辈留下来的不能断
韩绍荣介绍,玉皇庙内现有的碑刻有13块,其中最久远的可追溯到唐朝。“主要就是记录当地时事,比如捐款、修建之类的,也有一些诗作。”大殿前有两根龙柱,曾经有人出价十万一根收购,韩绍荣说,“这是文物,给多少钱也不能卖。”
“没完,年年都在修。”韩绍荣说,这么多年维修都是自己出钱。说起为什么要做这些,韩绍荣直言,“祖先留下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断了。”
韩绍荣说,除了玉皇庙,村里还有唐王寨、青云观、光明寺。玉皇庙位于大崮山山脉南边,唐王寨则在北边。相传唐朝初期,李世民被起义军围困在唐王寨,也就是现在的大崮山村。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为了感恩,下令在大崮山村修建了青云观、光明寺,并修了官道和官井,还在附近小山上建起了玉皇庙。
韩绍荣说他们也不知道是否有记载,但是他们从小听老辈人讲故事,这是从泰安到济南的官道,是必经之路,这里还流传着皇帝出行的传说。
大殿前有两根龙柱
部分文物遭到损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崮山村留存至今的古迹多数始建于唐代,后经宋、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形成一定规模,部分文物古迹遭到损坏。也有村民说,“村里这些文物长清县志均有记载,但后来都没有维护好,看着让人心疼,确实挺可惜的。”
韩绍荣记得,每逢农历三月三、九月九这些日子,山下的居民三三两两地上山进香。除了本村村民,济南市也有人过来进香。采访当天,记者看到有市民过来游玩,有人第一次来,有人已是熟客。韩绍荣说,小时候他们经常来山上玩,四里八乡的村民都来这进香。
据了解,大崮山村目前留存的历史建筑和古迹中,都属于县级及县级以下的文物保护单位。在韩绍荣的记忆中,村里一直都平平安安,没有过灾难,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一种庇佑。
他告诉记者,“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有资金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
维修是个逐步的过程
长清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常主任告诉记者,县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有使用单位的,由使用单位来维护和维修。
对于此事,常主任认为,“村民想把文物维修和保护起来的想法很好,我们也想把长清区的文物单位能修的修。我们也在报告,市里也在统计,每年都有计划。文物修复是一个过程,需要逐步维修,有哪些是亟待维修的,哪些可以后期维修,这都是需要计划的。”
“目前玉皇庙在使用,就玉皇山这个位置来说,他们作为使用单位,有使用人,我们也希望村里和使用人进行维修,但是维修并不是想怎么修就怎么修的。”常主任说,维修仅限于日常的保护维修,并不是建设一些大型的建筑,或者把这个地方改建扩建,需要按照保护方案和原有的建制维修。
另外,维修也仅限于小型维修,不能大型维修,“本身建筑和主体没有问题的不用大修,比如顶部漏点雨,这些日常维护是可以的。”
对于村民说的唐王寨遗址,常主任说,其属于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登记单位,按照现状保存就可以。“文物保护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干预,干预之后可能原貌就变了。”
关注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量大但是资金缺乏
据了解,目前长清区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一共190多处,而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中不完全是古建筑,也有古遗址、石刻等。
“维修前需要先对文物本体进行评价,急需维修的、还能用的、后期可以过几年再维修的,都得区分开。有的保存状况完好或者保存现状比较良好的,有的亟待维修,比如有坍塌的。”常主任告诉记者,“文物肯定是会维修,但最大的难题还是在于资金。再者量大,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常主任说,目前的现状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比较多,没有这么多专项资金。“因为需要修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多了,原来这个情况我也给省市级单位汇报过,现在整个古建筑文物维修的方式呈一个倒金字塔形。国家级的比较少,市级的占中间,县级及县级以下的文保单位比较多,但是资金呢,国家级的和市级的都比较充足,到了县级资金就相对少了,因为它的量太庞大了,量多之后,所以不可能有这么大量的资金对其进行维修。这个从全国来看也是这样的现状,呈倒金字塔形状。”(据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