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20 08:05:25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长江流域的环境史,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长江的源头有沱沱河、当曲和楚玛尔河。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是世界第二长河,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江西湖口以下至入海口为长江下游。

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我们都知道,地球上同一纬度位置的地方,气候、降水量都差不多,环境差异较小,而同一经度的地方,环境差异则比较大,长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正好是在同一纬度位置上,因此,长江不同江段的洪水,几乎都是同时的。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我国的地形图

我国有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长江主要流经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每年的6月中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相遇,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称之为“梅雨”,梅雨主要是太平洋暖湿气流带来的。与此同时,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也能够穿越喜马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峡谷、河谷地带,深入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是太平洋暖湿气流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交汇地带,西南地区的降雨量也集中在夏季。四川盆地多山脉,容易形成地形雨,山地年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以上,四川盆地的降雨也集中在夏季。

每年的6月至7月,气温升高,我国的青藏高原,有大量的冰川融化,青藏高原上的冰雪在夏季融化,也会增加长江的径流量。因此,长江不同江段的洪水,几乎都是同时的,这就是长江洪水的自然来源。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史

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的丰富,先秦时期,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高达49.6%,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分布有大量的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黄河流域则分布有大量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如果,我们生活在先秦时期,来到华北平原,会发现这里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和鹿、虎、狼等野生动物,战国时期,黄河并未筑堤,也未形成“悬河”,当然,这并不表明黄河的洪水不会泛滥,当时的黄河在华北平原频繁改道,这并不影响人类的生活,到了战国中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才开始大规模筑堤。

商周时期,冶炼青铜器,需要用木材,春秋战国以后,冶炼铁器,也需要木材,农业生产,则需要毁林开荒,因此,先秦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的森林资源开始遭到破坏,森林的破坏,必然加剧水土流失,黄河本身就携带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黄河河道被固定以后,日益成为“悬河”。秦汉时期,我国的水患,主要来自于黄河,治水首先要治理黄河。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中国古代,治理黄河

(一):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

在西汉以前,我国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仍然保存完好,我国的长江流域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了,但是,在西汉以前,总体而言,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带,河湖密布,山地和丘陵地带则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战国时期的吴国、越国的居民,都居住在地势较高的丘陵或者冲积扇上,低洼地带有大量的沼泽,河谷地带则水位变化幅度大,山地和丘陵地带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把长江下游一带的湿地、沼泽改造成农田,首先要排涝,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修建水利设施,工程量十分巨大,这在战国时期,是无法完成的任务。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杭州湾附近,由于受到海侵的作用,充斥着大量的苦咸水,正因为如此,所以,春秋战国时期,位于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和越国的实力都非常的弱小。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杭州湾与太湖

(二):云梦泽、江汉平原与彭蠡泽

楚国的发源地,其实在汉江的中上游一带,楚国的都城丹阳是在今天河南省的淅川县,即丹水和淅水的交汇处,周天子要讨伐楚国,首先要渡过汉水,楚国早期的核心区域是在河南省的淅川县附近。今天的江汉平原,在春秋战国时期,绝大部分地方还是湖泊,是云梦泽的湖面,江汉平原的绝大部分地区实际上是古云梦泽演变而来的。

“云梦”是楚王的狩猎区,当然,云梦与云梦泽是两个概念,云梦的范围涵盖了今天湖北省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有多种地貌景观,包括湖泊、沼泽、平原等等,云梦泽指的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墨子说:“荆有云梦,犀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奔腾而下,出西陵峡以后,即进入到平原地带,此时,水势减缓,位于长江中游的云梦泽以及众多的湿地起到了调节长江水位的作用,夏天洪水期,当长江水位高涨时,长江水进入到云梦泽,冬天枯水期,云梦泽的湖水则储存了一部分水源。长江洪水自然泛滥,溢出河岸,就进入到这一片区域的平原、湖沼中,所以墨子说:“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云梦泽、洞庭湖与鄱阳湖的位置

春秋战国时期,还未出现洞庭湖,但是,洞庭湖平原是一个河网密布的平原,也能够调节长江的一部分洪水。自东晋时期开始,洞庭湖开始沉降,并逐渐形成湖泊。云梦泽位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汉江与长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云梦泽沉积,使得荆江三角洲不断扩大,由于长江北岸的湖泊和沼泽面积日益萎缩,长江水开始进入洞庭湖平原,使得这里的平原和沼泽演化为“八百里洞庭”。云梦泽在唐朝的时候,已经淤平,但是,洞庭湖仍然起着调蓄长江洪水的作用。

长江到了江西湖口附近,还有一大片湖泊,那就是鄱阳湖,鄱阳湖古称彭蠡泽,但是,唐朝以前的彭蠡泽与现在的鄱阳湖并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古彭蠡泽在长江的北岸,现在的龙感湖(位于湖北省与安徽省交界处)、大官湖(位于安徽省西部一带)、泊湖(位于安徽省西部一带)等湖泊在西汉以前,是连为一体的,与长江的水面相通,是古彭蠡泽的范围。西汉时期,古彭蠡泽不断淤积,逐渐与长江分离,古彭蠡泽被分离为不同的湖泊。由于古彭蠡泽的消失,长江北岸的湖泊水面不断缩小,长江南岸的水面则逐渐扩大。

秦汉时期,赣江在注入长江的同时,还在今天的湖口县与星子县之间,形成了一个狭长的水面,这个水面就是鄱阳湖的雏形,随着古彭蠡泽与长江的分离,鄱阳湖的水面逐渐扩大,到了唐朝的时候,演化成了浩渺的鄱阳湖,当然,鄱阳湖在向南扩展的时候,原先属于陆地的地方,全都淹没了,鄱阳湖是一个典型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时,长江水进入鄱阳湖,枯水期,鄱阳湖水则进入长江。

为什么长江北岸的云梦泽、彭蠡泽都消失了,而长江南岸的洞庭湖、鄱阳湖则扩大了呢?这其实是自然环境自身的变迁所导致的,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的北岸容易出现泥沙淤积的现象,而长江的南岸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击,故而,在自然环境下,北岸的湖泊会逐渐淤积,南岸的水面会扩大。我们观察长江也会发现这个规律,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皆位于长江南岸,而长江北岸的洪湖、龙感湖、大官湖、泊湖的面积都比较小,而且与长江的水面并不直接相连。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洞庭湖,日本江户时代的文人绘制

第二:圩田和荆江大堤的形成

从长时段来看,自然界的湖泊,其实都会消失,湖泊只是地球上短暂存在的水体,地球上的绝大多数湖泊只能追溯到更新世,湖泊为什么最终会淤积成陆地呢?因为水会带来泥沙,泥沙淤积最终会使得湖泊演变为陆地。但是,自然界有一些湖泊消失了,就会有另外一些湖泊诞生,一些湖泊淤积成了陆地,就必然有一些陆地沉降为洼地,海洋上的水通过降雨的形式,落到陆地上,必然会在低洼处再次形成湖泊,这就是说湖泊其实是有生命的,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湖泊的自然过程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极大干扰,我们以圩田和荆江大堤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长江一出西陵峡,即进入到平原地带,流速十分的缓慢,在江汉平原附近形成密布的湖泊和沼泽,荆江河道淹没在湖泊和沼泽中,荆江河道在春秋战国以前分为内江和外江,今天的武汉周围,有很多的湖泊和沼泽,荆江在这个广袤的平原上静静流淌,江汉平原的水面十分宽广,唐宋以后,随着云梦泽的淤积、消失,荆江才有了统一的河床,原先的分叉型河床消失了,在唐宋以前,荆江河床流量均匀,水位变化幅度小,即使是发生洪水,周围的湖泊、沼泽也能够起到调蓄的作用,故而,唐宋以前,很少听说长江有水患。

云梦泽和荆江分叉型河床的消失,一方面是汉江、长江的泥沙淤积造成的,另一方面,人类不断在长江、汉江一带围湖造田,也加速了这一自然发展的过程。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围湖造田的方式,先修筑堤坝,然后将水排干,即可形成农田

战国后期,中国人开始在黄河沿岸筑堤,东汉时期,中国人开始在长江沿岸筑堤,长江最早的大堤出现在江陵郡,人类不断在荆江沿岸筑堤,到了唐宋时期,逐渐使得荆江形成了统一的河床,统一河床形成以后,水位变化幅度增大,水流量季节差异明显,于是,洪水就增多了,长江流域的洪水,在唐代已达到平均每18年一次,在宋代达到了平均每5年至6年一次。

南宋时期,长江中游下一带的围湖造田达到了一个高潮,人们是如何把水稻种植在江汉平原的湖泊和沼泽中间的呢?营建数公里的堤坝,形成圩田,用土石方把一个区域包围起来,不让洪水进入,这就是圩田,这样一来,圩田的海拔高度就会低于周围河流、湖沼的水面高度,平时,可以利用周围的水源灌溉农田,但是,一到洪水期,农田就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

营建圩田,修建土坝,在古代,是浩大的水利工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单个的农户是无法办到的,因此,南宋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居民,一般都居住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南宋以后,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人口数量的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活动,当然,南宋时期,圩田的营建还只是局限在长江三角洲地带,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带的开发,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中国古代的架田,南方地区特殊的农田

明清时期,我国江汉平原的围湖造田活动,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同样,长江中游的开发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的开发非常类似,大量修建河堤与圩田。明朝政府在汉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修建水利设施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明朝中后期,我国长江中游一带的自然景观,被人类彻底改造了,原先,汉江和长江的水位上涨,会溢到到周围的平原、湖沼地带,等到长江和汉江的水位降低以后,储存在湖泊、沼泽中的水又会进入长江,后来,汉江的南岸和长江的两岸都修建了大堤,大堤的形成阻止了长江和汉江与周围的湖泊、沼泽进行水体交换,而且使得长江的河床越来越高,洪水越来越频繁。

当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湖泊、沼泽被开垦成农田以后,人们进一步向更南的洞庭湖、鄱阳湖推进,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周边围湖造田,于是,洞庭湖与鄱阳湖的面积也日益萎缩,日益被堤坝包围,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洞庭湖与鄱阳湖调蓄洪水的能力。

我国的气候是明显的季风气候,长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在自然状态下,当长江发生洪水时,长江中游至入海口,都会出现洪水溢出河岸,进入周围的平原、沼泽和湖泊中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河流的自然扩张,当然,长江两岸地势较高的地方,在先秦、秦汉时期还是有一些城市和村庄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在今天南京市的秦淮河南岸筑越城,东汉三国时期,孙权在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的蛇山筑夏口城,当时,南京和武汉的城邑并不会被长江洪水所困扰,因为城邑的地势本身就高,再加上长江两岸有大量的沼泽和湖泊,洪水会进入到周围的低洼地带。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20世纪初的汉口

当人类将低洼地带的沼泽、湖泊开发成农田以后,为了防止长江洪水泛滥到两岸的农田里,就会修筑堤坝,将长江的水流紧紧束缚在堤坝内,荆江河道甚至形成了“悬河”,当河床抬高以后,人们又被迫将圩田周围的堤坝进一步修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洪水的频繁程度与酷烈程度就加剧了。

第三:南方山地与丘陵地带的开垦

水稻种植需要有水源,而且水稻对热量是有要求的,因此,在清代中期以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垦殖活动,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带。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一带,成为了重要的产粮区,先后有了“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清代中期开始,我国南方地区的山地、丘陵地带则掀起了一次开发的高潮,大量的山地和丘陵被开垦成了农田,这与美洲高产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的引进密切相关,传统的水稻、小麦在山地是不适合种植的,因为海拔高的地方,没有水源,温度低,但是,美洲高产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则可以在山地种植,耐贫瘠,对水分和养料的要求均比较低,于是一些“不宜黍稻”、“从未有耕稼者”的山地,也被开发成了农田。人们一开始进入原始森林,首先从事的经济活动,是砍伐森林,出售木材,山林地带的木材通过溪流进入到长江流域的支流,再运输到各个地区,当森林砍伐殆尽以后,会种植玉米,当玉米耗尽了土壤的肥力之后,人们再向另外一片原始森林进军。人们开发南方地区的山林,一开始获利颇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耗尽,土壤肥力耗尽,经济就会陷入贫困状态。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美洲高产作物玉米,可在山地种植

南方地区森林资源的耗尽,加剧了水土流失,这些泥沙随着溪流、山洪进入到平原地带,使得平原地带的湖泊、河流淤积严重,当湖泊的蓄水面积缩小,河流的河床抬高以后,到了雨季,就会有爆发洪水的可能。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自古黄河会泛滥,而长江很少有水患,自唐宋以后,长江洪水的频繁程度越来越高,在唐代,长江洪水平均18年一次,在宋代平均5年至6年一次,到了明清时期,增加到4年一次,这充分说明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改变了。

长江洪水是怎么来的?长江本无水患,为什么现在洪灾越来越严重?

我国南方山区的河流

大量的圩田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增加了粮食产量,养活了更多的人口,我国的人口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则增加到了4.3亿,一方面,我们要看到长江流域的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人口的增加,农田的广布,伴随着的是我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退化,因此,我们要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推进,也为退耕还林,退耕还湖提供了可能,这说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人类只要不再进一步破坏自然环境,大自然就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猜你喜欢
社会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