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对接京津215个项目落地与610家科研机构达成合作
闪电新闻 发表于:2019-07-13 17:00:12
原标题:德州对接京津 215个项目落地 与610家科研机构达成合作
一个园区,几乎聚集一整条汽车制造产业链,可能么?
位于禹城市的德州高新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红石极威新材料及松果新能源汽车项目正把这一设想变为现实。该产业集群项目由松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投资82.8亿元建设,计划整合车身、内饰、组装、物流等13个上下游产业。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24家, 2022年入园企业可达60家。
松果项目落地禹城,得益于德州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和营商环境,更得益于全市上下主动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付出的不懈努力。 2015年,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德州“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次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支持德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仅在过去两年,全市便有215个来自京津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到位资金172亿元。
向北融入,向南对接——广搭平台吸引优质资源
5月7日,山东有研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项目一期工程明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可年产8英寸硅片276万片、6英寸硅片180万片、大直径硅单晶300吨。
今年3月,总投资80亿元的有研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开工。项目瞄准我国重大战略产业短板,填补省内相关领域空白,被省政府确定为2019年“头号”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德州市东部城区建设步入崭新阶段。
2017年,市委、市政府再次作出重大决策——以生态科技城规划区域为核心区,以陵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的边临镇、赵虎镇、丁庄镇、抬头寺镇相衔接区域为延伸区,规划占地面积396平方公里的东部城区,打造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核心区和全省对接京津技术转移转化的桥头堡。
近年来,德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京津产业布局调整、链条重构,大力引进优质实体项目,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最大限度吸引科技成果到德州孵化转化。目前,全市有450名专职人员瞄准京津等地“双招双引”。依托东部城区,德州市规划建设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转化基地,基地自2018年6月投用以来,已先后有100余个北京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入驻。
同时,德州市以建设“京津冀周边城市放心农场”为目标,一手抓设施农业规模种植,提品质、塑品牌;一手抓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批“智慧农业大棚”相继建成,成为德州现代农业新名片。 2017年,德州市启动万亩大运河生态林场工程,确定的64个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106亿元,着力把运河经济开发区变为山东西北部、京津东南部生态屏障。通过生态修复, 3月份全市PM2.5浓度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位。
在深入对接京津冀的同时,德州市同样没有停下向南对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脚步。 2018年,齐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济青高铁南联络线及齐河站建成运营,与省会交通连接更加便捷,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在齐河黄河大桥不远处,由山东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0亿元建设的齐河博物馆群项目加紧建设,这一包含19个博物馆及展示区的大型文旅项目,同当地前期已经建成的泉城海洋极地世界等旅游项目成组布局,建成后将成为省会城市群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依托齐河齐鲁科技小镇等高新产业园区,齐河县先后与山东大学10个学院(部)开展合作,共建8个研发平台。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聚焦省会优势产业,一次性吸引济南40余家木工雕刻机企业组团落户。
科技人才金融联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相比市面现有的同类产品,我们研发的高端抗性糊精,不仅纯度高,而且稳定性极佳。 ”日前,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克文在谈到企业新产品研发情况时这样说。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保龄宝公司每年拿出5000余万元用于产品研发,同中科院、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2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他们同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合作的高转化率赤藓糖醇生产菌种构建项目已完成中试,仅此一项,量产后预计年可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上千万元。
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关键要发挥好科技创新、人才支撑、金融助推三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作用。
坚持以科技和人才助推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的数量已达41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增幅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连续3年举办“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共引进高端人才853人,人才政策“黄金30条”效应持续放大。“这种面对面的专题培训,对我们解决融资难很有帮助。 ”4月17日,山东巨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慧仙在参加完民营企业信贷融资专题培训会——齐河专场后这样说。
为破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今年4月,德州市组织开展民营企业信贷融资专题培训暨金融机构走进民营企业活动,推动金融系统为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把脉问诊”。目前,活动已在各县市区逐步推开,近1000家企业受益。
聚焦六大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强筋壮骨活力增
5月8日,奇瑞新能源汽车齐河生产基地总装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这里,每6分钟就有一辆崭新的“小蚂蚁”新能源电动汽车下线。
近两年,德州市突出规划引领、产业细分,加快培育六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农业等4个产业纳入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引进的奇瑞、北汽等4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获批整车生产资质。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支撑。近年来,德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这一路径,每年抓好150个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幅连年处在全省第一方阵。 2018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隐形冠军” 16家、瞪羚示范企业9家;纳税过亿元企业6家,增量为历年之最。
为推进两化融合,德州市大力实施“三个100”重点企业培植 (100家大企业、 100家高技术高成长高税收预期的“三高”型企业、 100家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坚守实业,做大做强做久。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43.57亿元,同比增长37.94%,在国内47家煤化工概念上市公司中名列首位。
着眼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德州市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打造特色经济板块,齐河、禹城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次连年上升。聚焦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德州市充分发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各县市区一批特色园区相继发力,乐陵化工产业园、临邑化工产业园入选省首批化工产业园区,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各地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趋势明显,生活性服务业朝着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健康养老、生态旅游、现代金融、“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在各地不断涌现。
正是凭借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势头,一季度德州市经济运行呈现出开局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5亿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4亿元,增长15.2%;进出口总额80.9亿元,增长39%,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