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如炒房,一位浙江种植能手在云南的另类创富经历
花果飘香 发表于:2019-07-26 07:25:16
原标题:种地如炒房,一位浙江种植能手在云南的另类创富经历
田园果业的广告牌
我到田园果业的时候,刘文豹他们刚离开,他们约定明天上午看了第二块地后再定价格。
田园果业的老板陈匡森是我的老相识,他是温岭葡萄种植的元老级人物,是当地葡萄产业的带头人,而我曾是当地水果行业的技术负责人,有过许多交集,所以每次来云南建水的时候,我都会去他那里坐坐,找他聊聊他和老乡们在建水发展葡萄的情况。
在建水葡萄种植的核心区——羊街,到处都是浙江人,耳边时不时就响起了家乡话。
陈匡森和他种植的“夏黑”(2016年)
陈匡森是2013年来建水的,2014年年初建了第一个葡萄园,面积20余亩,种“夏黑”,2015年收获之后就转让给别人,3万元/亩的建园成本,3.8万元/亩的转让价,再加30余万元的葡萄净利润,1年多点的时间就有50万元的净收入,算是初战告捷。
2014年底他又新建40亩的葡萄园,2015年搭的大棚,也种“夏黑”。这两年也是建水葡萄的发展高峰,大量浙江人涌入建水兴建葡萄园,地租涨,人工涨,建园成本一年时间就涨了1万元/亩。
“本来也想转手赚钱的,但第二年卖完葡萄之后行情就不行了,加上那块园子土质不好,没卖成;后来就一年年下跌,连1万元/亩也没人要了。”我听着有点像“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民”的感觉。
三月中旬成熟上市的“夏黑”(2016年)
由于能赶早,陈匡森在建水“夏黑”葡萄风云突变这几年还能保有微利。与此同时,他在家乡还有120亩的葡萄园,他就一直考虑能在云南脱身,回家乡好好种葡萄。
“家里投资低,这边太高了。”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在家里种‘藤稔’每亩地最多2包复合肥、1包尿素和几斤硫酸钾;在这里施一次肥料一亩地就要5公斤进口的复合肥、5公斤水溶肥、4-5公斤尿素,再加上鱼蛋白,进口的鱼蛋白一袋5公斤就要270元。从剪枝萌芽到采果每7~10天施一次肥,采果后每15~20天施一次肥,一次都不能少,每亩地的肥料成本起码要3000~4000元。我还用一点国产的肥料,像我隔壁这家没有国产的肥料,1.5万元/吨的肥料没有,全是二三万元/吨的肥料。”
果园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还有人工,”他继续算道:“像我家里120亩地,最多一天请20个工,这边我40亩地就要请40-50个工,从掰芽、绑枝、打顶、疏花、疏果……每天都是工人,所以在这里,地租、薄膜、肥料、农药、人工等所有的当年生产成本加起来一亩地最少要1.5万元,像我隔壁那家起码要2万元。在家里,一亩地 5000元的成本就足够了。你看成本差几倍?”
“也就是说这边赚也赚得多,亏也亏得多。”我答道。
“家里再怎么种不好也不怎么会亏,种得好一年能赚1万元/亩;在云南卖1.5万元/亩只是保本,甚至有人还亏了,行情好的时候赚2万元/亩也是非常好了。”考虑到云南的高投入和高风险,陈匡森一直有离开云南回家乡的愿望,直到前年家里那块葡萄园的承包期满后,被别人通过关系把他“踢”了出来。
陈匡森和他种植的阳光玫瑰
无奈之下,他把原先留在家乡管理那片葡萄园的老婆也接到建水,以每亩7000元的成本盘下原来一位老乡经营的60亩葡萄园,又以差不多的价格盘掉已成“鸡肋”的第二块葡萄园,在去年收了一季“夏黑”葡萄后,全部改接成“阳光玫瑰”,今年尚未到丰产期,平均亩产在1吨左右。刘文豹采购团队来谈的就是当季上市的“阳光玫瑰”的价格。
“开过价了吗?”我问陈匡森。
“统货价50~60元/公斤,谈过了。”从穗形上看,花果管理还没十分到位,所以价位也相对偏低,不过现在能上市的货少,抢货的多,所以也不愁卖。“四五万一亩反正有的。”他说。有意思的是,他在家乡原来那块葡萄园的新主人这两年因为天气等原因,一直在亏钱。
“亏得把你‘赶’出来了,不然你还赶不上这两年云南‘阳光玫瑰’的黄金期。”我笑着安慰他,他夫妻俩一直对这个事耿耿于怀。
“那倒是的!”他苦笑着说。
陈匡森(中)陪同阳光庄园的采购员在查看葡萄质量
“今年打算继续种下去还是转掉?”我知道他有这个思路。
“现在已经有人出到2万元/亩,如果出到2.5万元/亩以上我肯定卖掉。”
“这比炒房还挣钱啊!”我毛估估算了一下,每亩3万元的葡萄利润再加1.8万元的葡萄园增值利润,一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00%。
“这块地种下去,明年100%赚钱的;如果卖掉之后,我就回家种了。”他的返乡情节依然还在。但是相比之下,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产业前景,他的家乡,也是我的家乡,都无法与云南(建水)相提并论。
陈匡森种出来的优质“阳光玫瑰”
晚上与刘文豹碰面的时候,我跟他聊起陈匡森的想法。刘文豹的建议很明确,等这季葡萄卖完之后立即出手,等6月份“阳光玫瑰”行情发生变化之后,肯定有不少人会抛果园,到时候再买进。
“像他这样的,面积应该再小点,控制在30~50亩,只要用心做,在云南百分百挣钱的。”刘文豹说。
我曾问陈匡森,从老家过来到云南种葡萄的人中真正能挣钱的比例有多少?他说比例很少。作为其中的“幸运者”,我认为他刚好踏中了云南建水“夏黑”和“阳光玫瑰”的两次风口,并能以快进快出的类似“炒股”的方式实现高回报率。但很显然,这不是长久之计,正如他第二个果园就在风口过后迅速跌落,最后“割肉”出场。对他,及众多有经验、有技术的种植者来说,长久之计应该就像刘文豹所指的方向:静下心来,选好单品,控制规模,精细管理,做出好产品。——清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