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中国音乐创作水平的问题,不只是个人问题

新音乐产业观察  发表于:2019-07-26 15:34:52

原标题:中国音乐创作水平的问题,不只是个人问题

新仔

虽然数据上看,中国音乐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但我现在在微博上发点啥相关内容,都得三思而行。

中国音乐创作水平的问题,不只是个人问题

因为但凡帮中国音乐说点好话,一定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搞得我感觉自己就是一枚中国音乐的“无脑吹”。(如果非要给我一个标签,我比较想做“暖男”)

观察网上的言论,不好看中国音乐的观点,来来回回都是那些:抖×热歌当道啦,原创歌曲烂啦,排行榜上都是臭鱼烂虾啦,中国人不喜欢音乐啦……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尊重所有意见,在此,只是想聊聊自己的看法。

1.市场好,作品才有可能更好

数据只能部分说明市场的趋势,证明不了音乐品质的好坏。

但是,我始终认为,市场好,大环境好,消费活跃,整体上的作品质量才有提高的空间。

流行音乐从来就是一门生意,只有在一个良性运转的市场中,流行音乐才能欣欣向荣。

产值增长不一定就是“良性”的,但不增长甚至负增长,一定不是“良性”的。

对于个体来说,才华和投入未必成正比,但对于产业来说,投入和产出一定成正比:只有不断的高投入,才有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只有看到收入的机会,才会有更多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行业才会有活力,从而驱动内容生产的不断提升。

中国音乐市场,现在就处于一个上升期,一个大家看得到机会所以愿意投入的阶段,哪怕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也是发展中的问题,没准还是出海的前兆。

中国音乐创作水平的问题,不只是个人问题

2.创作水平问题,不只是个人问题

前一阵发过一篇文章,底下有朋友留言说,“底层普通创作,需要的是提高工业水准。”

我同意。

曾经有个唱片公司的朋友抱怨,他们也想做好唱片,可收上来的demo都挑不出好歌。

是这样。

也许我们的歌手或者创作者相比欧美,只能做到7分,但企宣做到7分了?经纪人做到7分了吗?录音制作做到7分了吗?公司运营做到7分了吗?艺人培训做到7分了吗?媒体传播做到7分了吗?音乐平台做到7分了吗?供歌手们挑选的demo做到7分了吗?版权保护做到7分了吗?大众审美有7分吗?

如果整个音乐工业的各个环节都做不到7分,我们却独独要求创作者做到8分,这是不公平的。

所以,我现在很少评论音乐作品。因为,跟行业接触时间越长,我越觉得,创作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我看到的是,大部分创作者,哪怕水平有限才华有限,但也是在认真搞创作的。单单揪着几个人去骂,除了打击他们的成长积极性,并没有什么好处。

在这个音乐全民创作的年代,水平层次不齐是必然,创作和传播门槛降低,海量创作型用户涌入,也必然拉低整体作品质量。(参看:独立音乐人为什么这么多?)

如果要提高创作水平,关键是行业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给想搞创作的人提供更好的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的成长。

3.中国的音乐市场,不能完全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

从小到大,关于流行音乐,我所接触到的信息,很多都是“西方视角”。人家怎么怎么样,我们不怎么怎么样,所以就不怎么样。

包括我自己,都免不了会受影响。

然而,如果完全用西方标准来要求中国音乐,沮丧是难免的:人家的节奏音乐玩出各种花样来了,我们还在唱苦情歌;人家的摇滚乐那么牛×,我们还停留在临摹阶段;人家的歌词都是各种真情实感,我们都是各种文字游戏;人家新人新秀蜂拥而出,我们都在听抖×热歌……

诚然,流行音乐本来就是舶来品,我们没有办法跳脱其原生视角去建立一个纯粹的“中国标准”。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流行音乐市场发展到今天,跟其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很多套路放在中国都是不适用的。

以美国为例。产业层面上说,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发展到今天,二战、电台和MTV功不可没,而且,黑人文化对于美国流行音乐发展根深蒂固,这些都是中国没有的。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就只会发展出一个有自己特色的音乐市场。

不只中国是这样,其他国家也一样。

举个例子。号称德国历史上第一支德语说唱组合Die Fantastischen Vier,据说他们早年去美国旅游了一趟之后,决定不学美国黑人说唱,因为他们认为德国没有黑人文化。

还有,K-Pop为什么都是偶像?因为韩国娱乐业擅长做偶像,所以他们把偶像做到极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产业。

这么说绝对不是要全盘否认欧美音乐产业的优点,该学的、能学的,比如制作水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业化,一定要学,但没必要完全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音乐市场。

4.音乐回归大众生活才是真的好

怎样算好歌?这个问题,大家似乎非常的纠结。

而且,好歌多不多,已经成为一些朋友判断市场好不好的标准。中国音乐不行,行业数据再好也不行,因为好歌太少。

在我看来,中国音乐市场内容品质判断的意义,只能是针对提高工业化水平,对于个体消费者来说,在这个时代,意义不大。

因为,如果一个人如果不拘泥于排行榜、不拘泥于曲风、不拘泥于语言、不拘泥于平台,网上可以听到的好歌、好音乐太多了。

我昨天在微博上发了五个歌单,有Billboard小编挑的、有NPR作者挑的、有Pitchfork挑的、有Metacritic上评分最高的,还有我自己挑的。

中国音乐创作水平的问题,不只是个人问题

歌单发出来之后,随即有一位朋友说,不如上Bandcamp去听Best Seller

就算喜欢听抖×热歌,也没问题,享受自己喜欢的音乐,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经观察过快车司机们播放的音乐,有人喜欢刘德华,有人喜欢张学友,有人喜欢许嵩,有人喜欢周杰伦,我大概观察了20几次,感觉挺好,大家都在听歌,都在享受音乐。

退一步讲,中国人真的不喜欢音乐,我们想要音乐产业更好,首先应该是想办法让大家更多的听歌,而不是先建构一个标准,评判怎样才是好歌。

这只能是无谓的提高门槛,让大家更望而生畏而已。

毛姆在他的书里曾这样写到:我不相信美是一个只属于少数人的领地,同时我倾向于认为,如果艺术只对于那些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才有意义的话,那么这样的艺术同它领地里所属的那少数人一样不值一提。只有当艺术可为所有人欣赏的时候,它才是伟大和有意义的,阵营性质的艺术不过是种玩物罢了。(摘自《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总之,音乐回归大众生活才是真的好。

本文为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无任何利益相关,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