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县长刘林霜带队检查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内附登革热预防方法)
安溪报 发表于:2019-07-28 17:44:21
原标题:快讯!县长刘林霜带队检查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内附登革热预防方法)
本报讯24 日下午,县长刘林霜带领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卫健局、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门负责人,调研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县领导陈剑宾、叶松景参加调研。
刘林霜一行先后到县疾控中心详细了解卫生应急物资储备、防疫预案、措施及响应机制等情况;到县医院了解传染疾病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设置情况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诊疗等情况;到凤城镇城东社区了解环境清理、清污消杀及社区健教宣传等情况。
刘林霜要求,要绷紧思想之弦,提升政治站位,齐心协力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打好传染病防卫战,守护好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要抓准抓牢工作重点,针对当前我县出现的登革热、流感、风疹等关注类传染病,重点防控,确保实效。要消杀有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降低传染病流行的风险;特别是针对当前高发的登革热疫情,要抓紧全面清除暴露垃圾和污水坑塘,切实搞好居民区、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及时、有效清除蚊媒孳生地。要应急有序,全面完善各类常见传染病的处置预案,制定各项业务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规范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全面提升传染病控制能力。县疾控中心近期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认真总结经验,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快速反应、有效处置;要引导有方,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各类疫情信息,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动远离传染病源;要重点关注易感染人群,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筑牢健康防线。
刘林霜强调,要立足长治长效,联防联控。一是监测要更加灵敏,健全完善以县疾控中心为主导,定点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平合的监测网络,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预警工作;要加强对学校、流动人口聚居地、建筑工地、重点企业、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二是队伍要更加专业,要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专业培训工作,着力提高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疫情处置、消杀等各类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控能力,确保防控工作质量;要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诊疗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三是责任要更加到位,要加快健全“政府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动员、科学防治”的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各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强化行动自觉,按照职责分工,分兵把口,密切配合,全力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记者林钦固)
蚊虫叮咬,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渠道。目前,登革热已经进入高发季节!应当如何预防,下面,让我们逐步了解!
1.什么是登革热
答: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2.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库蚊
库蚊传播乙型脑炎(发烧、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等疾病。
伊蚊
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登革热(发烧、头痛、骨骼肌肉疼痛、皮疹)等疾病。
按蚊传播疟疾(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疾病。
3.登革热的症状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注意: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4.登革热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5.登革热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预防登革热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清除积水!
第一招:清理积水
1.排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
2.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3.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4.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5.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第二招:杀灭蚊子
1.在室外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或热烟雾剂法
2.室内选用滞留喷洒;
3.蚊香、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瓶装杀虫气雾剂等。
1.安装防蚊纱窗
2.挂蚊帐
3.穿浅色长袖
4.涂好防蚊药水
5.远离积水等蚊虫孳生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其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来源:综合自安溪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