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七张面孔”火了,原作者这会儿刚好正在逛成都
成都商报客户端 发表于:2019-07-29 17:35:56
原标题:成都的“七张面孔”火了,原作者这会儿刚好正在逛成都
最近几天,一篇关于成都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屏”,叫做《成都的七张面孔》。
它首发于《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一经发出,文章立刻火了,热度延续了几天未曾减弱。
除了成都人在其中找到了共鸣,更多成都之外的读者则从中认识了一个赋有多元文化魅力的城市。万余字的诠释,它看上去仍是人们熟知的成都,却更加立体和生动。
如果不是“老成都”,还会有人如此深刻而深情地了解这座城市吗?
执笔者真就不是成都人。作者李舫,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博士,也是一位“非常喜欢成都的朋友”。
7月23日,李舫作为嘉宾在成都参加了“2019第二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并在现场分享了对成都每一张“面孔”下的不同理解和思考。
“其实我经常来成都,对这里很熟悉了”,会后,李舫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专访,对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出了许多不同维度的建议。而接下来的几天,她还打算多逛几个成都新崛起的产业园区,“实在是成都发展太快,每次来都想看看不同的变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
“神秘面孔”之下的成都
有着独特的辨识度
李舫的心目中,成都有“七张面孔”。她将每张“面孔”用文字一一诠释,成为了那篇“刷屏”的文章。
这“七张面孔”是诗歌的面孔、神秘的面孔、生态的面孔、美食的面孔、安逸的面孔、财富的面孔,以及创新的面孔。
尤其对于那幅“神秘面孔”,李舫感触颇多,也在文章中着了许多笔墨。
“曾经有科学家提出,这条30纬度线,贯穿了世界上一切不可言说的神秘”,她在文中写到,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英国的巨石阵……
位于北纬30°05~31°26′的成都,也有着独特的神秘。比如,大熊猫。
“谁能想到它竟然能走过800万年,走到今天,成为远古的使者!”李舫说,大熊猫身上集结了太多意料之外,它却能够在这片家园长久生存至今,这是礼物,这也很神奇。
金沙遗址就更神奇了,那里仍有许多今天尚且不能解释的奇妙现象。李舫在文章中提到了一个细节:“金沙遗址中,有1400多件精美的玉器,成功搭建起了金沙文明的祭祀体系其中一件重达3918克的‘玉琮王’,经考古学家证实是遥远的良渚文化的产物。”
它象征着礼仪文化,来自5000年前的浙江,却能够在跨越2000年的漫长时间,跨越千山万水,重新出现在另一种文明之中!
↑玉琮
在李舫看来,成都在其文化之中有着独特的神秘魅力,这在成都当今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道路上,无疑是鲜明的特色。
要善用资源优势
让文化的传播触及人心
成都的文化资源是丰富多元的。这也是为什么李舫心目中的成都有“七张面孔”的原因。但是若以“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来说,当前成都还没能全然具备自身的国际辨识度。
有人曾说,文化就是诗歌中无法被翻译出来的部分。当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被外文翻译之后,其文字中注入的独有意境与情感,便不易再引起原有的震撼和共鸣。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加恰当的传播方式,让文化更好的传递,并且过程之中尽可能少受‘磨损’”。其实,李舫一直从事的工作就是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她深知传播在弘扬文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她看来,成都拥有着很好的文化资源。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则需要进一步发挥特色,打造自身的国际辨识力,并找到更加质朴、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去传递自身的文化特色,讲好故事,让文化的诠释更加触及人心。
名城需要名家
孕育文化土壤 需要有旗帜性的文化名人
其实成都有着许多文人。正如李舫在《成都的七张面孔》中提到的,成都是举世闻名的“诗歌之城”,李白、杜甫、陆游等伟大的诗人,在成都创作出不朽名篇,还有许许多多震烁古今的文学家也都诞生于成都。
那么在当今时代,在成都正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当前,成都更需要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文化名人、大师,成为鲜明的旗帜。
↑陆游
如何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作品?在李舫看来,一方面,刚柔并济的政策来进行鼓励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平台的作用非常重要,需要搭建更多的平台。
其实,产业是平台,舞台是平台,甚至一出好戏,也是平台。好比要创造一部好的电影,那就需要有原创的剧本、优秀的音乐、好的演员等方方面面的参与。那么这之中就为文学的创作、音乐的创作、戏剧的创作等方方面面都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基于平台,不仅创作会有出口,氛围也会得到提升,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与碰撞,就更能够激发创意与智慧。
新城区要有文化新活力
“它可以更加时尚前卫”
数千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中心未移”的城市,也只有成都了。不过,如今的成都跨越了龙泉山的屏障,加快了东进的步伐。
↑成都“东进”效果图
其实对于大多数规划了新城、新区或城市副中心的城市而言,新城总是不比老城更有文化的意境与气味。“除非你想去考察产业”,李舫说,不然的话,没有注入文化、形成文化的新城区,或许会显得有些无趣。
成都要筑新城,必然不会忽视文化的培育与文化元素的注入。而要为新城注入文化活力,李舫认为,未必一定照搬老城的文化。
“不是以前的、古老的,才叫文化”,她说,文化是不断在发展和被创造的。新城会形成新的文化,“就看我们如何去发展它”。
在李舫看来,成都是一座创意之城。新城未来也会融入更多的创意,呈现出前卫的文化。“文化可以是面向未来的”,她说,不妨通过规划和设计,让新城有基础和空间去营造时尚的、前卫的文化氛围。这样一来,整个成都的文化也会更加丰富多元。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 陈怡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