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日报:“乡村新闻官”一场网络传播的下沉试验
清远发布 发表于:2019-07-30 07:49:38
原标题:农村日报:“乡村新闻官”一场网络传播的下沉试验
近日,《农民日报》刊播了一则有关清远“乡村新闻官”的新闻——《“乡村新闻官”:一场网络传播的下沉试验——广东省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践》。全文如下↓↓
“我们村的菜心都是喝山泉水长大的,绝对天然无公害。”
站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前,打开手机,找到直播软件,念出开场白,对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水西村村民刘逢明来说,如此操作流程如今已经轻车熟路。如此生活“常态”,源于他的另一重身份——“乡村新闻官”。
乡村新闻官刘逢明通过短视频平台,向网友推荐自己村里的蔬菜。
“乡村新闻官”,也是近两年清远乡村治理制度创新最为醒目的一张标签。所谓“乡村新闻官”,更通俗的同义词是“农村网红”。在清远,这是一群既在外面见过世面、又熟悉农村生产生活的现代“新农人”。通过手机直播等方式,他们将曾经藏于深山的家乡优质产品推介出去的同时,自己也在网络世界陡然而红。
“乡村新闻官”,是广东在推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中结出的一颗甜美果实,也是网络传播下沉乡村治理的一场生动试验。近年来,作为拥有腾讯、华为等众多互联网龙头企业的信息产业大省,广东正通过多种渠道、多元方式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和强劲动能,不仅将农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更为直接和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更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触角向广大乡村的延伸,完成了治理方式的一次跃升。
“花式吆喝”彰显新思维
2018年8月,当“乡村新闻官”这个概念横空出世的时候,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活力正在清远大地持续奔涌。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推进治理力量下沉、开办农事服务超市、先整合零碎土地再搞土地确权……“三农”领域的创新措施一项接着一项,打磨出广东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方程一把把解题钥匙。“乡村新闻官”,正是萌芽于这片农村改革的广袤热土之上。
乡村要发展,关键在于培育产业基础;而夯实产业基础,关键在于打通产销链条。虽然深谙这样的浅显道理,但对于刘逢明等“乡村新闻官”来说,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对接产销两端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走街串巷吆喝的卖菜方式,已经远远落伍了。”在他们看来,城市主流消费群体正在迅速向线上集中,特别是当“90后”“00后”也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之后,农产品营销必须完成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一场“革命”,这样才能实现供应链与消费端的无缝对接。
于是,在“乡村新闻官”的辞典里,充斥其间的是不断更新的热词、潮语,烹饪出的是更符合城市年轻人口味的传播大餐。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绿水青山所孕育的当地农产品生态附加值与以“乡村新闻官”为代表的营销创新实现了同频共振。
很快,刘逢明的努力有了回报。在网红效应的催生之下,水西村的蔬菜销量快速增长。还有很多人被村里的秀美风光所吸引,慕名前来旅游观光,更有不少粉丝与刘逢明以及他的菜地合影,作为前来“打卡”的标配之举。2019年,水西村民首次拿到了集体分红。
网络治村下活一盘棋
“乡村新闻官”是个什么官?这是这项创新概念诞生之初,很多人提出的问题。对于很多乡村新闻官来说,他们更多的职业体验不是“当官”,而是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服务员。不过,对于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支部书记陆飞红来说,先当村官,再当“新闻官”,却有别样的一番滋味。
2005年,陆飞红从部队退役之后,便回到连樟村当起了一名村官,从治保主任做起。受自然条件限制,那时的连樟村发展严重滞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大部分青壮年村民外出打工。几年前,连樟村党支部还被当地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重点整治对象。也正是在基层党建的这场手术中,年富力强、头脑灵活的陆飞红临危受命,接过了沉甸甸的“帅印”。“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是上任之初,陆飞红向村民立下的一份掷地有声的“军令状”。事实证明,陆飞红没有放空炮。短短一两年时间,一排排路灯拔地而起,一株株绿化苗木迎风摇曳,一座座扶贫车间生根开花,公共服务站、健身广场顺利落成,全村50多户贫困户集体摘帽……连樟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华美“蝶变”。在陆飞红眼中,村庄美景、生态农品不能只是养在深闺,只要让更多人知道“连樟之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盘大棋。而就在此时,一顶“乡村新闻官”的帽子,让陆飞红找到了锦上添花的点睛之笔。
2018年,伴随一条十几秒的短视频火爆网络,连樟村1万多斤红薯应声而销。小试牛刀之后,陆飞红见识到了触网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将当好“乡村新闻官”的决心。在陆飞红的眼中,除了帮助乡亲们把农产品卖出去,下一步,他还打算把支农惠农政策信息、法律法规、文明乡风等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下去、扩散开来、树立起来,从而让“乡村新闻官”成为真正的多面手。
▲4500万粉丝网红“散打哥”与陆飞红、刘逢明直播推介农产品。
“将网络工具,引入乡村治理,还需要搭建一个专业化的平台。”对于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来说,“仁里集”智能云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得心应手的乡村治理工具。
作为距离广州市中心最远的行政村,莲麻村一度默默无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迅速冒出的一座“网红村”,莲麻村已经成为广东珠三角地区以人居环境整治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座标杆。对于不少莲麻村民来说,使用“仁里集”APP,而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上面,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村务公开信息、了解村里大事小情,还能将自家的民宿、农产品放到这座“网络货架”上,将乡村旅游这门生意越做越火。而对于潘安娜来说,则可以将平时走访得来的村情民意转化为准确数据输入到“仁里集”平台,从而为科学决策、精准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钟韶彬认为,将网络手段嵌入到乡村治理中,不仅能够降低治理成本,让村民办事更加便捷、省力,让干群沟通更加直接、顺畅,更重要的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既能够打通农产品进城、市民下乡的双向渠道,让村庄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发展,还能够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探索用互联网工具传承乡愁、凝聚人心的有效路径,避免乡村特有的熟人社会和道德体系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被冲散、冲淡,从而使农耕文明能够在现代社会获得生生不息的传承。
政府角色考验大智慧
在广东,无论是活跃在清远乡间的众多“乡村新闻官”,还是像从化“仁里集”这样的乡村治理“指尖平台”,数字乡村的诸多形态,虽然都来自针对农民需求的鲜活基层创造,但在其背后,也都考验着行政力量如何因势利导的治理大智慧。而对于广东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门来说,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仍是一道需要奋笔疾书、用心答好的重要考题。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社会伴奏、村民收益”,这是在包括“乡村新闻官”等在内的制度创新中被坚持的一条原则。在没有丰厚补贴、没有可观工资的前提下,如何让“乡村新闻官”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旺盛的行动活力,清远相关部门在这方面想了不少办法。
2018年10月,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培训学院揭牌仪式暨首期“乡村新闻官”培训班举行。160多名“乡村新闻官”集中充电,学习基层宣传工作方法和正能量乡村“网红”打造技巧。为他们授课的,既有来自暨南大学的新闻传播知名学者,也有在直播平台上人气爆棚的网络农人。培训学院由清远市委宣传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定位为通过整合政府、媒体、高校及基层组织力量,挖掘和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新闻传播人才,让乡村新闻发布走进基层、走入乡村、走到寻常百姓家,让乡村信息、乡村农产品走向市场、走到城市。
很快,培训班的学员们便迎来了一场实操大考。2019年1月,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新闻官”爱心年货节在清远市区盛装开锣。虽然只有三天时间,这场农业嘉年华却让陆飞红等“乡村新闻官”过足了瘾。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与终端消费者直接面对面,还能够在一众中间采购商面前开展零距离的营销路演。年货节上,当地一家企业一下子便与连樟村签下了2万斤番薯订单,这不仅让连樟番薯拿到了“最高销量年货”的桂冠,也让陆飞红在直播平台的账号一天就涨粉5000人。活动主办方还请来省内知名网红“散打哥”直播年货节盛况,吸引超过500万人次观看,最高13万人同时在线,累积获赞超300万次。
采写:农民日报记者 付伟
编辑:桔子
校对:喵果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