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志愿服务
阳光助残志愿者 发表于:2019-07-30 09:31:28
原标题:如何有效开展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一种行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但并不意味着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是没有任何回报的。
志愿者希望通过组织机构提供的平台,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结交新朋友,锻炼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等等;组织机构希望通过志愿者的加入来解决自身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这是双方进行双向选择的结果。如果任何一方从对方身上达不到预期目标,那么合作就很难继续。
一 影响志愿服务的常见因素
1.组织机构因素
志愿服务中断是指志愿者在履行志愿服务义务的过程中主动终止的行为。志愿服务中断虽然看起来志愿者有很强的主动性,但事实上志愿者往往是被动的一方。组织机构中影响志愿者服务中断的因素有很多。
大多组织机构都有各自的志愿者管理制度,但是多流于形式化或者不适用。原因在于组织机构入驻新社区之后往往把原来的制度照搬过来,并没有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志愿者的年龄、身份、职业不同,想要通过志愿服务实现的目标也不同。
如,学生想要的是价值实现、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分享,实习证明,荣誉等;而成年人想要的可能是钱财、荣誉或者自我奉献等。
- 组织机构服务项目的开展和志愿服务内容缺乏对志愿服务内涵的提升和内容的深化
有的组织机构更多的只是注重有没有志愿服务或者只是配合政府的检查评比,这就导致志愿服务浮于表面缺乏深度。组织机构人员在带领志愿者进行服务的过程中不深入,会导致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自我价值实现和志愿服务体验差。
- 组织机构资金相对比较匮乏导致日常的志愿者团建形式单一、奖励机制难以实施
目前大多组织机构的活动资金都较紧缺,组织机构能为志愿者提供的物质奖励是非常有限的,但很多机构在招募志愿者使会夸大物质奖励吸引志愿者,但是往往兑现起来比较困难,志愿服务结束后得不到被许诺的奖励,导致志愿者有种被欺骗的体验,致使后续志愿服务中断。
组织机构招募的志愿者一般比较杂,有大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等,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擅长的领域和类型不同,如大学生可以做些需求调查、活动支持性的工作,家长比较适合青少年服务,居民经验比较丰富对社区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做些动员性、组织性的工作。
机构组织人员在进行志愿者招募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志愿服务工作寻找适合的志愿者。志愿者与志愿服务不匹配不仅会增加其对志愿服务的热忱,也会严重影响志愿者服务的自我价值感的实现。
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是在组织机构提供的平台基础之上的,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开始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因此志愿服务前期开展需要组织人员从中沟通和协调,帮助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互相信任、友好的关系。
在建立这种关系的过程中,组织人员对双方的态度决定着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二者之间以后关系的发展。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也是志愿服务中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2.志愿者个人因素
志愿服务中断本质上是志愿者主观意识的结果,一般来说志愿服务中断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事实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 事实因素。如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间与上课、工作时间冲突;学习或工作调动距离较远无法提供服务;志愿服务较专业自己不能胜任等。
- 主观因素。如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前的预期目标达不到;对志愿服务失去新鲜感;对组织机构理念不认同;觉得志愿服务中自己能力得不到提升等;志愿服务等不到服务对象的满意等。
3.志愿服务对象因素
服务对象对志愿者不尊重对志愿服务不满意。如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认知有误区,觉得志愿者是为大家提供服务的,应该不计得失、任劳任怨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因此在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之前,组织机构应事先向居民介绍志愿服务的范围。
4.社会因素
- 志愿者注册系统比较混乱,缺乏系统性的志愿者资源整合方式导致资源方和资源需求方找不到彼此
目前,每个学校都会对在校学生进行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者的联系方式、特长、愿意参加志愿服务领域,可参加服务时间等等。学生注册之后确实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志愿者信息库。
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之间,学校与组织机构,学校与政府之间并没有形成很好的资源共享,学校大量的闲置志愿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而组织机构和政府又苦于找不到足够的志愿者,系统之间彼此独立,缺乏交流,造成很大的志愿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志愿者注册制度形同虚设,已注册志愿者参与度不高、得不到归属感和荣誉感、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有关政府部门相关的志愿者奖励也不少,但是在整个年度志愿服务资金的分配上缺乏计划性。平时志愿服务奖励较少,年终需要补充志愿服务业务指标时,往往出手比较阔绰。
二促进志愿服务有效开展的技巧
组织机构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志愿者管理和注册制度。对不同类型志愿者分别建档、分类管理,以便于日后进行志愿者资源梳理和资源共享。
志愿服务是否深入往往取决于组织机构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内涵,需要组织机构人员在日常服务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服务表率作用。
组织机构应根据志愿服务内容、志愿者个人喜好和需要提供不同的培训。如向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沟通技巧、紧急情况应对等实务技巧培训;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就业情况做经验分享;向志愿者传授新知识、新技能。
根据组织机构的实际财务情况尽力给予志愿者适当的激励和荣誉表彰。组织机构在招募志愿者时应实事求是,不夸大许诺志愿服务奖励,但对于组织机构能给到的福利和资源不吝啬。
组织机构和志愿者在生活中应多沟通,多联系,了解志愿者在服务中的收获、服务中的困惑、困难并及时给与疏通和解决、了解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预期目标达成情况,帮助建立彼此信任关系。
应尊重志愿者的劳动成果,志愿服务结束后社工和服务对象及时对志愿服务进行总结反馈。志愿者尤其是刚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前期都希望得到机构和服务对象的鼓励与支持,及时的志愿服务反馈会给志愿者带来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组织机构应根据现有的志愿服务项目选择适合的志愿者,让志愿者的特长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发挥。鼓励志愿者提出自己的建议,促进志愿者和组织机构间实现双向互动;鼓励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发现居民的问题和需求、探索新的服务方式。
来源:社工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