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吃菌中毒事件频发已造成多人死亡,这些有毒的菌子要注意!
玉溪那点事 发表于:2019-07-31 10:06:19
原标题:云南吃菌中毒事件频发已造成多人死亡,这些有毒的菌子要注意!
编辑:牙膏君
综合:芒果看历史、云南交通警察、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盈江县政府新闻办公室、玉溪食药、玉溪日报记者:冯天娇 实习记者 陈悦雯
以往在网络上看见一个段子
说没有中过毒的云南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云南人
然后还描述了很多吃菌中毒的奇幻体验
@张圈圈要好好学习:我妈回到家发现我一个人在自言自语,跟看不见的小伙伴玩儿的很嗨,其实就是中毒产生幻觉了
@哎姒哎沐:我亲戚去云南出差吃蘑菇中毒说看见好多巴掌大小人在跑,一起吃的云南人就没事感觉云南人已经大多数有抗体了
@牙刷的新基地:在南宁有家云南饭店,吃过一次,好多菌类,生的,炒的,还有煲汤。最后回家发现那个欲望特别强烈…连撸三发欲望才没了(哈哈哈男同胞懂该怎么做了吗)
@hello-小林:高三那年中的毒,记得那天晚上晚自习一直犯困,趴在桌子上睡觉,就看到56个民族那种小人在对我跳舞,水花一浪一浪的
很多评论笑称想来云南尝试一次“中毒”的体验
但是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
吃菌子中毒,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今年以来,吃菌子中毒的情况就有很多起
下面来看看这组数据
勐腊一家3口中毒
近日,2岁女孩小甲刀一家人误食火炭菌中毒,致使妈妈抢救无效死亡,爸爸还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已深度昏迷的事件牵动着我们的心。而这名2岁的小女孩,目前暂时还没有脱离危险。
图片来源:云南交通警察
7名外籍务工人员吃鹅膏菌中毒
7名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务农的缅甸劳工,6月20日时因误食路边的野蘑菇,出现了中毒现象。中国当地政府得知后,为7名劳工安排了医院进行急救,尽管中国方面已经尽全力为劳工进行救治,但几名劳工中毒症状严重,毒素已蔓延全身。
图片来源:芒果看历史
一家四口因鹅膏菌致命
6月11日,盈江县支那乡庐山村下拉马靠村民小组早某某一家4口自采误食野生菌中毒,至6月27日,经各级医疗机构历时11天的全力抢救,终因中毒太深,4人先后死亡。其中两个孩子一个14岁,另一个只有4岁。
7月1日,中共盈江县委宣传部、盈江县政府新闻办公室就此事件做了通报:
鹅膏菌
86岁老人吃菌中毒
据西双版纳州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通报,6月30日,勐腊县勐腊镇龙林村委会六分场发生一起在家中混食野生菌中毒事件,造成1人死亡。死者李某洪,男,现年86岁。
据了解,6月28日李某洪儿媳熊某到山中自采大红菌、火炭菌和米汤菌,3种菌混煮20分钟后于当天20时食用,李某洪一家3口和邻居吴某兰、李某英2人共同食用,并饮用白酒。饭后,5人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但均未采取自救措施。
6月29日上午,5人先后到勐腊县人民医院就医,李某洪因抢救无效死亡,其子李某林在勐腊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急救,熊某因症状加重已转至昆明红十字会医院治疗,吴某兰和李某英已脱离危险。
51岁男子吃亚稀褶黑菇中毒急送昆
6月22日,西双版纳一男子误食毒菌入院,因为器官衰竭病情严重。
6月26日下午,这名男性患者乘坐医疗直升机转院昆明,展开一场与时间赛跑生死较量。
图片来源:都市条形码
据悉,这名51岁的男子和朋友一行6人在缅甸吃了一种与火炭菌外观相似亚稀褶黑菇野生菌。刚吃完饭不到十分钟,他就出现了呕吐的症状,同桌吃饭的人也出现了不适。
亚稀褶黑菇
当下是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
吃野生菌要谨慎,
一定要到超市或是农贸市场等正规渠道购买。
自己采摘,千万要注意。
1、不要采集或选购不认识的菌类,对自己熟悉并确定为无毒菌的,也不要混杂加工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杂炒煮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2、 烹制加工时一定要烧熟煮透,食用野生菌时尽量不要饮酒。食用野生菌后短时间内,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3、家庭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者稀盐水,然后用汤勺柄、筷子等物品刺激喉部进行催吐,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同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救治。
让中毒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液体,防止脱水导致休克;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尽量保留中毒发生时食用的野生菌样品,使专业机构检测后供医疗人员救治参考。
吃货们 可长点儿心吧
40余种野生菌含剧毒
野生菌(蘑菇)属于大型真菌,目前人类对有毒真菌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和全面,存在大片的未知领域。目前,我国已知可食用的野生菌有1000多种,有毒野生菌有400多种。云南省被誉为“真菌王国”,有900余种可食用的野生菌、200余种有毒野生菌,其中含剧毒可致人死亡的有40多种。
玉溪作为云南野生菌重要产区,野生菌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由于有毒无毒菌种外观区分特征不明显,容易混淆;野生菌生物毒素的多样性,造成中毒类型复杂等原因,市民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风险很高。特别是误食白毒伞、毒蝇伞、死亡帽、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肉褐鳞环柄菇、秋盔孢伞等剧毒野生菌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
如何避免中毒?市政府食品安全办提醒市民,目前尚无简易科学的方法鉴别野生菌是否有毒,市民不要自行上山随意采食野生菌;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菌,也不能放松警惕,注意不要购买不熟悉的野生菌,更不要轻易食用;对常见可食的野生菌,也不要多种菌种混杂加工食用,加工过程要确保炒熟煮透,每次食用不宜过量,食用野生菌时不宜饮酒。
民间“诀窍”不可靠
市政府食品安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毒野生菌与普通食用野生菌很难鉴别,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有毒野生菌。在民间流传的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是不科学、不严谨、不全面的,很容易就能找出反例来推翻,且这些方法很容易误导大家。例如:颜色鲜艳的有毒,颜色普通的没毒;野生菌和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生虫、生蛆、动物吃过的野生菌没毒;菌身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野生菌有毒等“诀窍”都是不可靠的,市民切勿依靠这些“诀窍”来鉴别野生菌是否有毒,拿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冒险。
根据以往误食剧毒野生菌中毒案例的情况,市政府食品安全办提醒广大市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坚决不采食不熟悉的野生菌;特别是不采食有菌环和菌托的野生菌,避免误食有剧毒的鹅膏菌属,该菌属包揽了90%以上毒蘑菇致死案例中的野生菌;不采食火炭菌(密褶红菇),避免误食到剧毒亚稀褶红菇,多年来,我市已有多人误食该菌中毒死亡;谨慎采食白色的野生菌,避免误食到致命的白毒伞;谨慎采食棕色的野生菌,避免误食黄丝盖伞、秋盔孢伞等很多棕色的剧毒野生菌;谨慎采食小型菌类,避免误食栗色环柄菇、秋盔孢伞等小型剧毒野生菌。
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野生菌中毒类型复杂,不同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一样,一般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等,其中以胃肠型最为普遍。
市政府食品安全办提醒市民,身体出现消化道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症状,可能是普通毒菌单纯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引起的,也可能是剧毒野生菌严重类型中毒的早期表现,例如误食剧毒菌白毒伞大约一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经过处理后,第二天这些症状会缓解,进入“假愈期”,让人误以为身体好转而耽误治疗。但第三天病情就会进入肝损害期,病人转氨酶急剧升高,严重的会出现肝衰竭,抢救成功概率非常小。因此,市民食用野生菌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不要掉以轻心,要立即催吐并及时就医,同时应保留食用的野生菌样品或者照片,就医时提供给医生,以便医生辨别中毒菌种,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千万不能有“拖一拖、缓一缓就会好”的想法,以免延误病情。
严禁群体性加工食用野生菌
市政府食品安全办要求,严禁学校食堂等各类食堂、农村自办宴席、会议等群体性用餐活动的供餐单位加工出售野生菌类菜品,避免发生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的群体性中毒事件。生产经营者在加工、售卖野生菌时,应做到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野生菌,要确保所加工、经营的野生菌中未混入有毒野生菌。同时,各餐饮单位要按规定做好野生菌类菜品的留样工作。
野生菌虽美味
采集食用一定要提高警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