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负时代选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看保定(上)
一个可以让奋斗者出彩的时代,唯乘风破浪、高歌猛进是不负时代的书写方式。
5年前,当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时,保定,2.2万平方公里成为一片无限可能的新天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年来,保定人砥砺奋进,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座城市展现出了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去接近梦想、更有能力去实现梦想的气魄。
市委书记聂瑞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用了三句话形容保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之际,沿着发展脉络聆听保定前行的足音,这自信而豪迈的话语愈发真切。
|
(一)
重要节点,标注时间的分量,也确立前行的坐标。2019年,河北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早一些。
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京津冀考察,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份特殊的关怀同5年前一样,让燕赵儿女激情澎湃。
省委书记王东峰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担当担责和拼搏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1月3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市委书记聂瑞平、市长郭建英结束慰问活动立即赴京,参加下午举行的保定与百度公司签约。这样的工作节奏,是5年来保定干部的缩影。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抢抓机遇更紧迫、更重要。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保定纳入中部核心功能区,重大机遇面前,保定人除了快节奏,还有高效率。
2014年5月8日,白沟新城与北京大红门签署合作协议。10天后,首批近千家商户进“城”,跑出项目承接的“加速度”。
由美籍华人、哈佛大学博士后杨景洲主导的项目落户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从洽谈到签约,再到确定场地、完成工商注册,仅用了一周时间。
对接争分夺秒、落地立竿见影……翻看《保定日报》,2015年至2016年两年间,保定与外界互动交流、走访座谈、洽谈签约的新闻报道多达540条,保定人这种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干事激情赢得赞誉。
发展的历史长河中,5年何其短暂,保定如何“觉醒”,又靠什么“取胜”?
从规划设计“三点两线一面”发展布局,到开展承载力研究;从拉开“六个主战场”、打开“六个突破口”,到“七个协同”“七个大见成效”;从“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五个关键词,到抓好“服务、承接、支撑”三件大事、落实一个“干”字;从“三大主体战略”到“四场攻坚硬仗”,5年来,保定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善。
签约项目抓好落地,开工项目盯紧盯死,持续谋划重大项目对接,从“浅握手”到“深合作”,从“单兵作战”到“组团协作”,保定握指成拳的发展合力愈发强劲,向着“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目标坚定迈进。
飞“阅”保定,空中俯瞰——中电科、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八一学校应约而来;白洋淀大道、曲港高速、荣乌高速、太行山高速纵横驰骋;高碑店河北新发地与北京新发地遥相呼应……目标只有一个:同享共赢。
5年前,誓言“重塑尊严、再创辉煌”的保定踏上协同发展之旅时就坚信,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将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招。
2015年5月,保定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得到国务院批复,市区面积由原来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12月28日6时41分,第一趟天津至保定的高铁列车发出,形成京津冀高铁“金三角”……“大保定”扬帆起航。
|
置身历史方位,把握时代坐标,纵轴标注着发展的大趋势,横轴标注着前进中的新挑战,每一个纵轴与横轴的交汇点,是保定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奋力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新起点。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的设立,成为全国关注、全球瞩目的焦点。
“我们坚决服从、坚决支持、坚决借势、坚决保障,加快实现与雄安新区统筹、协调、错位、融合、一体化发展。”保定市委态度鲜明,全力支持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借势实现新跨越。
冬天渐远,一个东风送暖、万物生长的春天就要到来,雄安新区也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我们相信,受惠于这一优质资源的“聚宝盆”,保定将承接更多产业、项目;受惠于这一高端产业的“新引擎”,保定将培育更强的发展新动能。看深圳之于珠三角,浦东之于长三角,就看到了未来京津冀区域、未来保定的高速发展。
(二)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双创导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鲁比亚说,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好。
为了让保定人有更多幸福感,让这座城市更有活力,2015年4月28日,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挂牌。
发展近30年,这是北京中关村首次打破固有合作模式、移植活跃创新基因的扛鼎之作。
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创新驱动是保定实现“率先”与“联动”最管用的“金钥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谋战略、定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保定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抓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打造具有保定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没有任何形式比事实更有说服力:5年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双子座大厦内,已汇聚北京碧水源、中国网库、中科网、中关村领创空间等228家创新企业和机构入驻,“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格局加快构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517家,长城、立中、巨力、晨阳、奥润顺达等创新型企业成为令保定人自豪的工业“名片”;在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阶段评估中,保定位列全国第一。
“态势有了,机遇有了,状态好了,路子明了,保定崛起的时候到了!”聂瑞平说。同时,他又指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多点支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4月,保定与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保定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保定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双创融合示范机制等6个项目。
由此看出,保定要引入的不仅是企业、产业,更是先进理念、创新思路、管理模式。
去年10月底,一次不同寻常的考察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展开。我市党政代表团实地踏访广州知名企业,学理念、学标准、学质量、学创新、学作风。几天的见闻,让代表团成员心中产生了由差距引发的咄咄逼人的紧迫感。
一点星火能燎原,一道裂缝能破冰。
5年来,中国科协、中科院、中关村、深圳像是一颗颗火种,为梦想点燃希望之光。
华讯方舟太赫兹、光启创新产业基地等创新引领型项目快速建设,保定深圳园、深安智谷、安国数字中药都、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高端创新平台高速成长,加快构成以先进制造、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五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京津疏解、保定承接”“雄安引领、保定支撑”“深圳北上、保定落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全市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步伐持续加速。
作为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保定高新区目前拥有全市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及800多家科技型企业,荣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2019年,世界著名品牌大会(WFBA)于当地时间1月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发布“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保定与北京、雄安新区等榜上有名。其中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创新活力。
山峰是用来攀登的。对于保定人来说,每份成绩单都是激励自己不断向上的动力源。
|
(三)
环境建设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保障。
5年波澜壮阔,驰而不息地改善政务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保定城市形象实现了“颜值”和“品质”的内外兼修。
“来到保定,一切搞定”这句叫得很响的话,讲出了保定人雄厚的底气。
5年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保定的党风政风发生实实在在的改变。
我们探索出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和项目服务全程代办,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由“微笑服务”升级为“高效服务”。“补办机动车驾驶证,短短几分钟新证就到手了。”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让市民庞杰感受到“马上就办、一次办好”。
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生态环境是发展之基。
这5年,保定统筹推进“绿满太行”绿化攻坚和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大力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8年,保定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改造23.9万户,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1443家,全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0.2%。整治纳污坑塘1424个、清理河道垃圾145万方、封堵非法排污口211处、实施生态补水6.5亿方,河流断面水质总体达标率90%。瀑河水库重新蓄水,南拒马河开始清水常流。
靠着义无反顾、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背水一战、涅槃重生的担当,如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保定”图景渐渐呈现。
保定客运中心站,浓缩了太多京津冀三地百姓“一家亲”的故事。“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保定形象,展示着古城风采。”站长郭娜的话,折射出保定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力量。
“一年四打”打出百姓“安全感”,“百日攻坚”筑牢稳定防线,“扫黑除恶”净化社会生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如火如荼,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新常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5年来,保定人凝铸了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创新创业精神、以李保国和西部支教群体为代表的忠诚善美精神、以旅发为代表的实干担当精神、以扶贫和大气污染防治为代表的攻坚克难精神,新时代保定精神的内涵更加充实。
千秋伟业,5年只是序章。未来,还有更多胜利等待我们去夺取,还有更大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
保定,不负时代选择,昂首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