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23分学霸感染艾滋病毒!是什么让他“赢了高考,输了人生”?
理想父母 发表于:2019-07-31 18:09:27
原标题:高考623分学霸感染艾滋病毒!是什么让他“赢了高考,输了人生”?
一周前,在华东某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工作人员登记了一名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男,19岁,第一次检测……对华东某985高校学生刘明(化名)来说,这一天可能是他人生的分水岭:藏在他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发现了。
这种可怕的病毒什么时候进入了刘明的体内?他很轻易就想了起来,那是大一上学期末。期末考试前的压力,让他和几个好友在周末去通宵网吧放松了一下,凌晨又到KTV,3罐啤酒下肚,迷离灯光下,他和一位刚认识的同性纠缠在了一起...而那天距离他结束高考,才刚刚半年。
高考时,刘明曾是父母乃至学校的骄傲。他是高中母校当年考进985大学10名考生中的一个,成绩623分。学校光荣榜里,他的照片依然在激励着学弟学妹,但现在的他却不得不作为AIDS(艾滋病)患者休学治疗。
学校名称 |
合计 |
男 |
女 |
同性传播 |
|
西*政法大学 |
19 |
19 |
|
15 |
4 |
长*大学 |
18 |
18 |
|
13 |
5 |
西*外国语大学 |
16 |
16 |
|
15 |
1 |
西*外事学院 |
15 |
15 |
|
10 |
5 |
西*工业大学 |
13 |
13 |
|
12 |
1 |
西*交通大学 |
13 |
13 |
|
12 |
1 |
西*欧*学院 |
13 |
12 |
1 |
11 |
2 |
西*学院 |
12 |
12 |
|
10 |
2 |
西*电子科技大学 |
12 |
12 |
|
12 |
0 |
西*科技大学 |
11 |
11 |
|
9 |
2 |
西*建筑科技大学 |
11 |
11 |
|
9 |
2 |
*西师范大学 |
11 |
11 |
|
10 |
2 |
*西科技大学 |
10 |
10 |
|
10 |
1 |
西*工业大学 |
10 |
10 |
|
10 |
0 |
西*大学 |
9 |
9 |
|
9 |
0 |
上面表格中的数字含义,说出来后很扎心。这是西北地区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该省累计感染HIV(艾滋病毒)人数前15所高校名单。
出现在名单中的大学,既有985名校,也有民办高校。每所大学的数字并不多,在现在动辄学生三四万人的大学里,比例不过千分之几。
“感染基数虽小,但增长速度特别显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1年起,青年学生艾滋病新发感染数以每年约30%的幅度增长,2014年的增幅更是接近60%!
再看一组细思极恐的数据——
其中,上海*济大学“表现抢眼”,不出6小时,全部卖光。
而检测结果也非常不乐观,多名学生被检测出HIV呈阳性。染病比例之高,让人不禁反思,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象牙塔”、“艾滋病”,这两个本应毫无瓜葛的词汇,如今竟被一串串急剧攀升的数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人民网之前曾发布一个新闻,《南昌高校学生艾滋病例135例》。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快速蔓延的同时,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湖南大学生艾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注:湖南省2007年报告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例,2015年累计报告536例。其中2014年138例,2015年154例)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一名妇科医生说:高考之后的8月份,是女生“堕胎潮”的小高峰。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1300万例以上,其中反复人流占比50%。全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60%的青少年接受婚前性行为,22.4%曾有性行为。有性行为女孩中21.3%怀孕过,其中4.9%多次怀孕。
高中毕业、高考结束,大概很多人已经满了18岁(或者差不多快要18岁)。从法律上讲,已经是成年人了。为了爱情或一时冲动“献身”,似乎无可置疑。但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性行为,绝对值得反思。
2015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级进行摸底调查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为,近七成大学生接受未婚同居行为。
大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令人堪忧。性知识的缺乏,加上突然到来的自由,让不安全的性行为在高校校园里如脱缰的野马。
高校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处在青春期迈向成人社会的十字路口。他们刚刚告别残酷的高考,高中期间严格的管理、无尽的考试和家长老师的约束突然没有了,在相对包容的“象牙塔”里,一些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对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是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疫情的一大特点。”原国家卫计委表示,从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学生中新报艾滋病感染数从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58.5%飙升至81.6%。
西安南郊某高校22岁男研究生小东(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感染艾滋病,“一直不敢也不想检查,总觉得距离我很遥远。”外表斯文的小东说,他在读研前就比较喜欢男性,“男友”都是经网络认识的,通过QQ聊天,等聊得投缘后就约会,“有四五个,长的交往几个月,短的就一次”,大家在一起不问名字,也不用安全套。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被哪位“男友”感染的,是否还有人因为自己而感染。
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离艾滋病很远,不会被感染。广州高校大学生防艾公益组织介绍,大学生“男男”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会采用防护措施,导致“男男”成为大学生艾滋感染最高危的群体。
调查由某情感App进行,对象为该App 3000万的用户(其中包括36%以上大学生用户)、20000份网络调查以及高校大学生的电话采访。
2018年年底,曾有个视频在微博上传疯了。
当女孩得知他有艾滋病时,第一反应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可谁知渣男却云淡风轻的说:“我骗你干嘛?我真的有艾滋。”
而男孩呢?还在边上拍下现场的“战果”视频,云淡风轻地说出丧尽天良的话。
这里绝没有歧视艾滋病患者的意思。但确有极个别艾滋病患者有非常邪恶的想法:你不让我活,那大家一块死。于是,他们疯狂出没在社交场所,主动“约”陌生人,目的只有一个:拉你垫背!
于是,在高校周边、工厂周边小旅馆糟糕的卫生条件下,艾滋病的温床迅速滋生。
可是,静下来仔细想想:在这个“约吗”盛行的年代,有多少人还诚诚恳恳,渴望着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
如果与疑似艾滋病人发生了关系,24小时内找当地疾控中心或大型医院服用“阻断药”,可以有很大几率防止感染艾滋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