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飞凌101亿美元巨资“吃鱼”背后的商业逻辑丨深度
全球汽车半导体巨头正在加速收购或合并。
北京时间6月3日,德国半导体公司英飞凌宣布与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已经签署最终协议,英飞凌将以每股23.85美元现金收购赛普拉斯,总价值为90亿欧元(约101亿美元)。此次交易预计将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完成。
对此,英飞凌方面表示,基于2018财年备考营收100亿欧元,此次交易将使英飞凌成为全球第八大芯片制造商。同时,在汽车电子市场上,基于英飞凌原本已经在功率半导体和安全控制器上的全球领先地位基础上,英飞凌更将成为汽车电子市场上首屈一指的芯片供应商。
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汽车电子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也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以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等为首的老牌汽车半导体企业,以及以近两年在汽车电子市场异常活跃的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传统老牌芯片企业,为了增强自身在汽车电子市场的竞争力,正在进行着“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虽然像特斯拉等整车厂、四维图新等科技公司,以及一些如地平线、深鉴科技等创企都在布局车载芯片市场。但相较于上述老牌半导体企业,并不为惧,甚至,一些创企还将会成为老牌企业口中的“小鱼”。
持续吃“鱼”的英飞凌
作为传统的老牌汽车半导体行业巨头,为实现规模扩张,英飞凌一直在整合行业资源。
英飞凌于1999年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主要为汽车和工业流程部门提供芯片,其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于1999年独立,2000年上市。
据了解,早在2016年7月份,英飞凌就以8.5亿美元的价格从美国LED大厂科锐公司(Cree)手中收购其Wolfspeed功率和射频业务部部门。据悉,该部门是科锐最赚钱的事业部,专注于半导体能源控制业务。
同年10月,英飞凌再次出手,收购了荷兰MEMS 设计公司Innoluce ,用于补充其为蓬勃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传感器市场的领先优势。Innoluce由飞利浦分拆而来,主要销售基于谐振MEMS反射镜和相关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的固态激光扫描模块。
2018年2月份,英飞凌还收购了Merus Audio公司,进一步巩固英飞凌科技在人机交互(HMI)领域的技术专长。
而在去年8月初,国外媒体传出重磅消息,英飞凌意欲收购意法半导体。后又在2018年的12月份,传出英飞凌收购意法半导体有了重大进展,据接近双方人士透露,此项并购或将于近期正式向大众宣布。但对于该消息,车云菌致电英飞凌相关人士,其表示该消息为市场传言,系外媒错误报道所致。
虽然收购意法半导体是传言,但在去年11月份,电装宣布持股英飞凌,加速其技术研发,助力自动驾驶等新一代车载系统。在获得电装投资后,英飞凌的先进半导体技术将与电装的车载技术及专业知识相结合,旨在加速新款及新兴移动应用方案的研发进度。
而此次收购赛普拉斯,于英飞凌而言,则可以说是其在战略地位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像文章开头所说,收购赛普拉斯,则将把英飞凌推送至全球第八大芯片制造商的位置,在汽车半导体市场上,更是会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赛普拉斯,是美国知名芯片制造商,其主要为嵌入式系统提供核心的高性能、高品质解决方案,产品应用于汽车、工业、家庭自动化和电器、消费电子以及医疗设备等领域。在USB技术和USB-C控制器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产品方面,赛普拉斯拥有包括微控制器、软件和连接组件等具差异化的产品组合,与英飞凌的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和安全解决方案可进行高度互补。
同时,通过结合双方的技术资产,也将能够为电动马达、电池供电装置和电源供应器等高增长应用领域提供更全面先进的解决方案。
另外,赛普拉斯的微控制器和NOR闪存的扩大组合将为英飞凌提供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和汽车全新电子架构上的应用日益重要。
除此之外,英飞凌的安全专长,再加上赛普拉斯的连接技术,将使英飞凌加速进入工业和消费市场的全新物联网应用领域。
研发能力和市场份额方面,赛普拉斯在半导体市场上,规模虽然不算大,但其也具备自身核心研发能力。基于此,英飞凌还可以通过赛普拉斯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在美国市场的据点,在加强为北美当地重要客户提供服务和产品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在其他重要区域的实力。如,英飞凌将在硅谷获取研发部门,并在战略重点市场日本,扩大布局和市场份额。
财务方面,从现有的消息来看,虽然英飞凌的营收较为可观,但其增速放缓仍是不争的事实。同时,面对竞争日益加大的半导体行业,英飞凌的市值也在不断缩水。截至目前,其市值为182亿欧元(约合200亿美元),其股价在过去的一年里下跌了近三分之一。
而此次收购赛普拉斯,英飞凌方面表示,预计到2022年,预期的规模经济将创造每年1.8亿欧元的成本协同效益。双方互补的产品组合将会提供更多芯片解决方案,长远带来的潜在营收协同效应可望每年超过15亿欧元。
此外,随着业务成功整合,英飞凌将相应调整其目标运营模式。届时公司设定的目标包括:全周期营收增长9%以上,营收利润率达19%,投资与销售的比率将降至13%。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赛普拉斯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卖身消息。早在2016年7月,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称,赛普拉斯或将被3家PE联合收购,其中包括中国财团武岳峰资本。
当时收购消息曝出后,就有国外分析人士认为,赛普拉斯被收购的优势在于,它有很强大的收入增长力,净收入呈现增长趋势,并且由于运营良好现金流通畅。
然而,事实上,此次收购赛普拉斯,并未使英飞凌的股价上涨,而赛普拉斯却在盘前跳涨26.99%。不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看的还是长远利益。
“花钱买时间”的半导体巨头
此前,瑞萨电子CEO吴文精曾表示,“为了在接下来5~10年于高度竞争的全球半导体市场生存,我们不能只是仰赖有机成长。同时,竞争对手的行动都是非常迅速,不会给我们太多追赶时间,而收购案,则可以看成是花钱买时间。”
现阶段,“花钱买时间”几乎已经成为巨头们的常态之举。而在汽车半导体行业中,为了实现规模扩张,巨头们也一直在加速整合行业资源,其中,有对创企的收购,也有巨头之间的兼并。
事实上,由于巨头之间兼并并不是很容易,所以现阶段大部分巨头的并购,都是针对于创企,尤其是老牌芯片企业。
2018年7月份,老牌芯片企业赛灵思宣布收购中国AI创企深鉴科技,其目的,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整合后者的汽车业务。
据了解,赛灵思一直很重视汽车市场,其产品和方案在汽车中应用非常广泛。有数据显示,到2018年,赛灵思的芯片已经被运用到29个汽车品牌,111款车型中。
而深鉴科技,其自2016年3月成立就与赛灵思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一直基于赛灵思的技术平台开发机器学习解决方案,并已经完成面向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领域的技术整合及商业布局,实现了方案落地及产品转化。
而被赛灵思收购之后,除了会进一步加强深鉴科技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综合实力之外,也会对赛灵思汽车业务得到增强。
除赛灵思之外,英特尔进军汽车电子行业的路径,也是“花钱买时间”。据了解,在2016年以来,其显瘦收购了包括意大利无人驾驶和机器人芯片公司Yogitech、俄罗斯计算机视觉公司Itseez、硅谷计算机视觉芯片公司Movidius、以色列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在内的多家企业,来增强其在汽车安全、远程控制以及视觉感知等方面的能力,将业务从PC芯片领域拓展至智能汽车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对ADAS巨头Mobileye的收购,不仅让英特尔拥有了“CPU+FPGA+EyeQ+5G”构成的强大计算平台和通信能力,还获得了近70%的ADAS市场份额,以及芯片和算法协同开发带来的低成本优势。
虽然巨头之间的兼并并不容易,但总是会有企业不“安分”。
其中,高通收购恩智浦虽然并未成功,但也是一个典型案例。高通作为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巨头,由于其在该市场的利润空间不断遭到苹果、三星、华为等竞争对手的挤压,与此同时车载芯片已经开始呈现诱人的发展前景,高通便欲通过收购当时车载芯片领域的“老大”恩智浦,进军汽车市场。
据悉,若高通收购恩智浦成功,则可以将其在汽车以及其它课连接设备上的收入从目前的8%(总收入中的占比)显著提升至29%,从而为公司带来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收购并未成功,高通还为此付出了高额代价。
此外,成功的案例,则是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以67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简称IDT),以提升其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方面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本次收购是嵌入式处理器和模拟混合信号半导体两大行业领导者的整合,双方通过各自优势产品能够优化高性能计算电子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无疑,不管是芯片企业,还是传统的汽车半导体企业,通过收购和兼并的方式,一方面为自己仅仅汽车行业铺路,另一方面,依靠强横的实力,快速建立自身核心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车云小结:
事实上,早在2015年,全球半导体巨头们就已经开始了并购潮流。
据调研机构IC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中,共计达成了约100项收购交易,这些交易的总价值超过了2450亿美元。
其中,2015年宣布的半导体收购协议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073亿美元,2016年宣布的半导体收购协议金额为998亿美元,为历史次高水平。
当然,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收购案件在半导体领域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原因在于,一是半导体领域技术门槛高,专利壁垒非常厚实;其二,则在于虽然半导体行业利润率高,但相对应的,由于研发难度大,其成本投入也非常大。
因此,这就导致即使部分企业市场份额不高,但其他半导体巨头想要进入对方的市场,也会因为具体市场的细分程度太高,无法承受自主研发的成本和时间,不得不采用收购的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半导体的集成化程度大幅提高,商业应用场景的复杂度也不断加剧,导致企业需要更大的前期投入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在车用半导体领域亦是如此。因此,虽然近年来汽车半导体行业取得了大幅的前进,但行业巨头的排名座次基本没什么变动,很大的原因在于现存的几家大型公司彼此间的不断兼并、重组,以及对创新公司的收购。
虽然行业前几名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巨头们的并购狂潮却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此,IC Insights分析师认为,越来越多的合并和收购将导致主要芯片制造商和供应商越来越少,这是供应链的一个主要变化,说明行业已经走向成熟。
此外,智能网联车在最初兴起之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企,都需要重新开始研究。因此,在最初阶段产生了大批独角兽企业。
然而,随着巨头们不断的合并与收购,行业资源开始整合,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同时,半导体行业本身具备极高的专业性,在行业资源开始集中到头部企业之后,对于后来者而言,进入门槛将变得更高。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现阶段大规模的半导体并购也变得更加困难,原因则在于各主要监管机构的审查时间较长,导致审批时间一再被推迟。这也就致使企业之间并购成本的增长。
不过,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全球半导体行业巨头都在加速布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而竞争的加剧,也将致使“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仍会出现,未来汽车半导体行业格局将会如何,仍是未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