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7.4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海底地震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19-08-03 07:24:42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8年9月28日18时2分,在印度尼西亚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
据报道,地震引发附近海域海啸高达数米,数百座房屋损坏。印尼国家灾害应急管理部门表示,地震及引发的海啸遇难人数增至832人。
这则新闻不禁让我们想起14年前,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8.7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十几个国家近30万人罹难或失踪,其中印尼遇难人数超过22万人。
面对这种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它的发生,但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掌握自救技能,将伤害减少到最小。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会以为地震都发生在陆地上。而实际上,看似平静的海底也会有地震。这次发生在印尼米纳哈沙半岛海域的地震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海底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首要致因——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全球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全长4万公里,造成的地震占全球总量的80%。这条地震带呈马蹄形,从新西兰向北,经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到中国的台湾岛、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勘察加半岛等,再向东延伸到美洲大陆的西海岸,途径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国家。
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下降运动,与周围的大陆板块产生了强烈的挤压,因此板块边缘就成为了地震多发区。这条板块边缘的地震带上,还产生了马里亚纳海沟、日本海沟、中美海沟等。这些海沟都是板块挤压造成的,是地质活动强烈的地区。
本世纪最强的地震就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福岛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至今让人谈之色变。上世纪震级最强的智利瓦尔迪维亚大地震高达9.5级,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10米高的海啸
“亲密兄弟”——火山与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还有个更正规的名字,叫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会导致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也能引起地震。目前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已知的活火山有512座,巧合的是,数量也占全球的80%。
其中印度尼西亚拥有的活火山数量最多,有129座。日本列岛的也处在地震带上,同时也拥有浅间山、岩手山、三原山等都是多次喷发的活火山。中国的台湾岛附近也有很多火山岛,如赤尾屿、钓鱼岛、澎湖岛、火烧岛等,但形成相对较晚。
潮汐作用——海底地震助力器
除了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潮汐也能为海底地震助力。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呈一条直线的时候,日月引力相加为引发大潮,能为海底地震的增强提供动力。2004年印度尼西亚的地震海啸就是与此相关的。
海底地震一般都发生在哪儿?
大洋中脊是火山活动和海底地震的高发地带:
全球有5%的地震能量是通过大洋中脊释放的。大洋中脊是世界上最大的环球性海洋山系,又称中央海岭、中洋脊,全长8万公里,横跨四大洋。
但幸运的是,通常这类地震级数都不高,地震源较浅。
大洋中脊由于自身的扩张,很多地方会出现中央裂谷,岩浆就会从中喷发形成火山。目前,大洋中脊上很多火山口附近的生物已经适应了那里的极端环境,进化出了特有的耐热体质。
海底地震有什么危害?
海底地震最大的危害,就是引发地震海啸。海啸的形成主要有气象原因(风暴)和地质原因——包括海地地震、火山活动、海底滑坡等,其中后三种都与海底地震相关。
几乎所有的大海啸都是地震原因引起的。从公元三百多年有记载开始,全球至今发生过约有5000次的大海啸。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海啸就占总量的85%,而日本列岛的地震海啸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
灾难性的海啸,通常是震源在海底地下50千米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地地震引起的。当震源位于深水区时,产生的海啸破坏力更大。由于海底变形,水体中形成巨大波动,表现在水面就形成了特殊的表面波,也就是速度达每秒100~200米,高达几十米的水墙,横扫一切。
海底地震的破坏性还不止如此。地震时从海底裂口处产生的岩浆和有害气体会大大危害海洋生物的安全。海底地震同时还会破坏海底的油田、电缆等设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
加强海洋地震研究,降低海洋地震灾害风险
日本作为地震海啸多发国,最早投放了万米深处海底地震测量仪。我国于2017年获得世界首个万米海底人工地震剖面数据。
近年,惨重的海洋地震灾害事件不断警示我们,要加大海洋地震的监测与研究工作,提高海洋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努力将灾害风险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