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读大学,“月供”多少合适?
荆门新闻网 发表于:2019-08-04 12:11:33
原标题:娃读大学,“月供”多少合适?
时下,是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投递期,这也意味着一些高中毕业生即将成为大学生。在新生们满怀憧憬地迎接大学生活之时,家长们兴奋中又夹杂着丝丝顾虑:大学生每月给多少生活费合适?多了,担心孩子乱花不节制,少了,怕孩子受委屈或掉进网贷陷阱。近日,记者采访到多所高校的师生及毕业生,不妨听听他们怎么说。
|
“勤俭自律”莉莉:1200元/月
三分之二用于饮食开支,剩余用于穿和用
正在备考研究生的荆楚理工学院大四毕业生莉莉,是个勤俭自律有规划的姑娘,因此与大多数家长按月给付生活费的方式不同,在每年开学交学费时,她的父母就把一学年的生活费都给了她,在一万元左右。
莉莉介绍,自己每个月花销不大,平均下来在1200元左右,在班里算平均水平,而且大四出去实习了,下学期的半年家里没再给生活费。
她算了算,每月生活费中有近三分之二用在了饮食方面,如吃饭、买水果和牛奶等,剩下的三分之一用在购置护肤品和服装上。
“穿和用不是每月都有需求,综合下来差不多是这个比例。在校期间我参加了学生会和社团,所以没有外出旅游这项开支。从大一到大四,每月生活费没有大的浮动,只是大四临近毕业,我和同学聚餐、外出花销可能会稍微多点。”莉莉解释道。
尽管父母给的生活费够用,莉莉在课余时间还是参加了不少社会实践,如大一的周末和节假日在超市进行方便面零售促销,经辅导员介绍做小学暑期作业的家教兼职等。同时,她还连续三年获得了校级丙等奖学金。这些额外入账,成为她一些兴趣支出的支持和保障。
她表示,在生活费这块,班上同学花得多的可能到1700元/月,少的可以只花800元/月—900元/月。结合寝室室友们的情况来看,大家一般大一、大二花销大些,因为大学前两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升学深造压力相对较小,周末或节假日有空都会外出游玩或聚餐,但到大三、大四,要准备考研、考证、找实习工作或“挽救”学位课成绩等,外出次数相对减少,支出也就少了。
寒门学子亚芳:1000元/月
不太够用,以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收入补贴生活
20岁的亚芳就读于南京一所高校的美术学系,目前大三的她也是荆门晚报“帮贫困学子圆大学梦”活动中获得资助的寒门学子之一。
2016年进入大学后,父母每月给亚芳1000元生活费。由于南京物价相对较高,学校食堂的饭菜不便宜,加之学校位置较偏,用餐形式单一,她每月在食堂吃饭要用掉700元—800元。剩下的钱交水电费、充话费、付交通费,还有买一些学习用品、画材之类后也就花得差不多了。
“对于这座城市来说,1000元不太够用。”亚芳介绍。大一进校起,她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大二在校外艺术团当老师,每月有一定收入,但后来因课业太忙就没做了。她获得过学校的课程奖,还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也有助学金,这些基本用于她外出写生和买电脑、画材等学习用品的开支,补贴生活,还有结余就存下来。
亚芳介绍,她所在的大学学风严谨,课程安排也满,作业、论文、各种考试接踵而来,同学们奔波在教室、图书馆、课外补习班,全身心投入学习,平时也没心思顾及过多的其他消费。但因兴趣和人生规划不同,大家的生活费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有的同学热爱旅游,月生活费在3000元左右,有的同学准备出国,在上语言课程等,每月2500元生活费,一般人生活费约在1800元。
“我的衣服基本都是回荆门后跟妈妈逛街买,在学校遇到喜欢的东西,一般不会跟家里说,自己省省就买了。学校在拒绝校园贷这方面的宣传做得很足,校园宣传栏随处可见警醒语、视频、图片等,辅导员也经常强调,所以大家抵制意识挺强的。”亚芳说。
作为学姐,她也给准大学生们一点建议: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节俭不攀比,大学中更为重要的事情在于自主学习,树立目标,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当在为变成更好的自己而努力时,物质的东西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支出有谱”小郑:1500元/月
钱花在刀刃上,大学不是攀比生活质量的地方
23岁的小郑去年毕业于武汉一高校,目前在武汉就职。他说,上大学时每月生活费1500元,父母每月15日会把钱转过来。
“我觉得,在武汉每月1500元完全够用了,不过也听说班里有人每月花不到1000元,也有人每月花3000元以上,这取决于个人家庭条件和消费观念吧。”小郑介绍。
男生饭量大,小郑对吃有着较高要求,比起一荤两素米饭管饱的食堂经济窗口,他更喜欢光顾小碗菜窗口,每月吃饭开支基本在900元左右。一天30元的饮食,他觉得吃得很好,饭后还可以买点水果、饮料。每月100元用于生活用度开支,100元用于通讯,剩的钱可以攒起来用在聚餐、K歌等社交及培训活动。
他表示,大学生生活费其实也没啥标准,关键要用在刀刃上,首先得保证好生活,有结余可用来参加培训、考证等。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儿,要谈对象、高消费等,可在不影响学业的基础上,通过正当途径自给自足。
“生活费不是用来攀比和炫耀的资本。我记得朋友圈有个帖子很有趣,叫《如何优雅地向父母要生活费》,大学生们为了向父母要钱又不生硬,各出奇招,口才了得。这说明大家成年了,向父母伸手有些难以启齿,只好撒娇卖萌。我只想说,要想不吃土,不这般尴尬使计,平时还是支出有谱些为好。”小郑笑道。
如何规划大学生生活开支,家长应认真斟酌
近日有新闻提到,由于孩子外出上大学,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少,母亲只好每月分多次给孩子转生活费,期待多一些交流机会,可孩子依旧不肯袒露心扉。
“离家求学不是沟通变少的理由,孩子不管多大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家长不妨让自己也变得孩子气一些,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并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帮助。大学期间要让孩子学会规划、理财,这不仅仅是学会如何花钱,更是学会一种思考方式、对事物的掌控和规划能力,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很重要。”荆楚理工学院化工与药学院辅导员袁凤丹表示。
至今袁凤丹带了三届学生,据其观察,大学生生活费差别较大,多的3000元/月,少的1000元/月,普遍为1200元/月—1500元/月,大部分学生消费比较适度、理性。大学生主要开支是吃饭和穿衣,食堂吃饭每天按25元算,一周200元足够,穿衣方面,一些家长会买好大件衣物邮寄给孩子,学生自己采购就要看家庭能力了。女生除了穿衣还有化妆品,但节俭的学生在这一块也不会花太多钱。
“当前大学生确实存在一些不良消费习惯,例如好面子,我曾经有个学生开学不到一个月,生活费花光,还把学费花了几千块,基本上都是请同学在外吃饭唱歌消费掉了。还有就是,女生过于注重打扮,过度购买衣服鞋子化妆品;男生抽烟消费,一天一两包;沉迷游戏充钱消费,一学期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等。”袁凤丹说。
她认为,如何规划大学生的生活开支,确实是一个需要家长认真斟酌的问题,毕竟最了解孩子的还是家长。经过初中、高中,孩子的消费观已基本成型,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自己的主张。
不建议一周给一次生活费,或者随找随给,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去规划大学生活开支。结合孩子大学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所学专业、兴趣方向、社交频率等因素,让孩子准备一个记账本,进校前自己罗列一份入校的开支清单,记好每一笔账。之后每个月可以让孩子做一个月初规划,预算好生活费和必需品,费用之外余下的钱可自行支配,攒下来添置喜欢的物品。在此期间,家长可进行监督和提醒,帮助能力较差的孩子学会规划。(记者 李蕾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