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斯春、蔡怀平:打造江苏“化工新时代”
找料网 发表于:2019-08-05 16:16:05
原标题:申斯春、蔡怀平:打造江苏“化工新时代”
文|江苏省委研究室 申斯春 蔡怀平
当前,化工产业自身发展的迭代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江苏开启“化工新时代”。近期江苏不仅对化工产业进行大力整治,同时也对钢铁等重工业调整采取强力举措。面对“十字路口”,地方化工产业谋求新的发展路径,既需要保持稳定与提升,更需要有“断舍离”的决心与行动,真正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从而调“优”生态布局、调“轻”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
一、形势逼人
1、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趋势看
2013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发展被确立为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国家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领导分别于2016年、2018年在重庆、武汉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沿江地区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核心是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江化工产业提出了新要求。在沿江11省市中,江苏化工产业始终占有突出地位,为保护沿江生态,江苏也一直在不断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江苏化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小化工”“大化工”“重化工”到“园区化工”等几个阶段。在上个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近3000家乡镇化工企业,占当时化工企业总数的85%以上,至今不少大型企业如盛虹仍拥有“乡镇企业”的基因。2010年,江苏化工企业数量达到4798家,占全国化工企业数量的16%。在2010至2011年期间,江苏曾一度对化工企业进行大力度行业整顿,淘汰1146家,数量减少至3652家。然而随着苏南环保整治,化工产业开始向苏北蔓延,化工企业在省内遍地开花,到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时,竟达到6300余家,目前仍有4000家左右,庞大的化工企业数量给生态环境特别是长江生态带来巨大压力。长江江苏段水质已降为三类,沿江8个城市污水排放量约占江苏全省总量的80%,沿江的103条支流约有排污口130个,对沿江地区的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
2、从江苏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看
2017年12月,江苏省委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这也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相较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江苏化工产业企业规模和技术处于较高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一些技术复杂度较高的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结构相对低端。比如,发达国家的精细化工占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比重达到60%左右,而江苏省精细化工占比不到40%,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此外,一些地方和企业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以获取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造成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偏低。尤其是工业结构以化工为主的地方,资源能源需求强劲,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负担。
从企业角度看,南化、仪征化纤等一些老牌企业,曾作出历史性贡献,如生产“的确良”,为我国纺织行业作出贡献。但发展到今天,没有很好解决产品升级问题,企业盈利差,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足,包袱太重,必须有大的创新,才能走出当前发展困境。
随着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化肥、农药的需求量逐渐减少,2018年,江苏蔬菜、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化肥用量较2016年减少两至三成。据预测,2019年江苏全省农药需求总量预计为7.2万吨,比2018年实际用量下降1个百分点,在所需农药中,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应用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这也反映,低端化工将向高端化工、绿色化工方向发展。
3、从响水等地化工安全环保事件影响看
去年央视曝光连云港市灌河口3个化工园区(燕尾港、堆沟港和陈家港)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今年“3.21”响水化工园区爆炸更是让国人震惊,化工园区的安全环保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境地。正是此次事件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特别是江苏发起了大力度全省性化工产业整治提升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化工以及其他落后产能进行清理整治,从而标志着江苏进入“化工新时代”新阶段。
“十二五”期间,尽管江苏大力推进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关闭了2000余家生产规模较小、安全与环保风险较高的化工企业,但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输、储存等方面仍然发生了一些安全、环保事故,部分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造成多起生态环境事故。
二、转型借鉴
北京的“北大门”张家口市是传统工业城市,出于自身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特别是作为“首都两区”即“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需要,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上敢动真格、下“狠招”,勇于和过去“切割”。通过采取“制定产业发展清单”和“销号式管控”等手段,十多年来共关闭各类企业约万家,使得张家口市旧貌展新姿,从而被确定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联合承办城市。张家口对落后产能“动真格”以及绿色产业的新布局,值得进入“化工新时代”的江苏谋划转型时借鉴参考。
“十一五”期间甚至是更早,张家口就开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较2005年,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耗比下降20%。2015年,矿山等四大高耗能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8.9%降至36%。截至2016年,市属钢铁产能已经全部化解,目前全市钢铁企业只剩一家。到2020年,471家矿山企业将有序退出,从而基本实现“无钢市”“无矿市”。
付出必将有回报,张家口近几年来环境状况、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态环境部去年权威发布《2018中国空气优良城市TOP50》,张家口居第16位,成为北方内陆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砍掉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的同时,张家口结合自身优势,将冰雪资源变为“热雪沸腾”,突出发展以冰雪产业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并且做得风声水起。
得益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冬奥会东风,积极规划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逐步把张家口市打造成集装备研发、生产制造、交易服务为一体的全国冬季体育用品生产交易基地。现已引进美国卡沃斯、意大利天冰等21家企业,法国MND雪道缆车和美国M3滑雪板2个项目已经投产。冬奥项目建设方面,2022年前,张家口将完成包括8个场馆在内的76个项目,现已开工67个,其中2018年开工建设奥运项目40个,奥运项目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达到352亿元。
冰雪体育+冰雪旅游是张家口一大特色,相得益彰。2017-2018年雪季承办、举办专业赛事21项,组织冰雪体验赛等各类型群众性冰雪活动30项。2019年雪季,还将有国际雪联高山滑雪积分赛、远东杯赛等国际赛事。冬奥这张“金名片”,推动了景区扩展,吸引了更多的游客。2018年,张家口A级以上旅游景点为64家,较2014年的37家增长73%。去年共接待游客达7354.8万人次,总收入859.4亿元,近5年来连续增长率分别达22%和38%。
极力塑造“崇礼论坛”的新品牌。张家口的崇礼区被誉为“中国雪都”,被称为东方的“达沃斯”,以“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崇礼论坛已于2018年12月份召开,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未来将有望形成“南有博鳌、北有崇礼”的格局。
积极打造大数据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由于地处发展云计算的“黄金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可为数据中心节约45%的降温成本,张家口积极推动与北京市共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拟投资180亿元、建设30万台服务器的云基地项目,已有8万台投入使用。此外,张家口市还是第一个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可开发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
三、路在脚下
开启“化工新时代”,推行生态经济,知易行难,必须不唯GDP是举,能够忍受阵痛,对落后产能够毅然决绝“断舍离”。近些年来,江苏一直在持续推进生态经济建设,但有些地方态度不够坚决,力度不够大,导致问题频发。此次响水爆炸事故,包括去年发生的连云港以及泰州严重污染事件,给我们再次敲响警钟,需要借鉴总结张家口以及江苏自身曾经的经验教训,对安全系数低、污染严重等落后产能的企业敢于“断舍离”,真正推行生态经济之路。
1、要“断”:废旧加工和鞭炮产业曾经也是江苏致富之路,后来砍掉了反而活得很好
高耸入云的烟囱,曾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象征,郭沫若就曾将烟囱赞颂为黑牡丹、近代文明的严母。如今,与自然环境相对抗的工业文明,正在转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矿业、钢铁、化工等曾是张家口的支柱产业,但为了“清风、碧水、蓝天”,张家口敢于把“无钢市”“无矿市”作为目标并付出行动,如今生态经济已成为其发展的新动力。
发展废旧加工、鞭炮产业曾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很多乡镇选择的致富之路,以废品加工为主的宿迁耿车模式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典型。然而,成长往往要付出惨痛代价,耿车镇后来异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垃圾镇”,方圆几十里路农田见不到一只青蛙;“花炮之乡”的盐城建湖县则在上个世纪末发生花炮厂特大爆炸事故,伤亡惨重。“断”了前路必然付出代价,破茧成蝶才能成就新生。2001年,江苏关闭了所有的鞭炮厂,开启了新一轮产业升级之路。建湖县虽然失去了一张“旧名片”,但却赢得了叫得响全国的“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两张新名片。2010年以来,耿车镇彻底放弃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靠网上销售家具逆袭成为知名电商“淘宝镇”,“田里有了青蛙,水里有了鱼,夏天有了知了叫”。
江苏此次关闭部分化工园区,展现出对化工落后产能“断舍离”的决心,但如何尽早尽快去除其他产业的落后产能,是构建未来生态经济的关键。只有对落后产能的大“破”,才能有生态经济的大“立”。
2、要舍:不舍不得,善于“无中生有”,闯出一条绿色产业替代之路
江苏一直善于“无中生有”,发展生态经济尤需发挥创造力。江苏“无中生有”发展生态经济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如常州恐龙园、无锡“拈花湾”等旅游产业以及徐州沙集电商、宿迁沭阳花木等特色产业。未来,建议结合去化工,在沿海发展更多的海岛游等旅游项目,打造江苏黄金旅游海岸。
就“北方特产”冰雪产业而言,随着人工造雪技术的进步,作为南方地区,同样大有发展前景。中央领导提出要通过筹办2022年冬奥会带动中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拓展。当前,上海、浙江等南方省市均在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厦门、武汉分别于2016年、2018年举办国际滑冰赛事。“火炉”重庆则在打造6万平方米的滑雪场。2018年全国10家人气冰雪乐园中,9家在南方城市,常州南极岛冰雪乐园位列第八位。目前徐州、淮安、镇江等地的一些冰雪项目开始落地,前景看好。可见,江苏发展冰雪产业具有广阔空间,建议在冰雪运动进校园、冰雪旅游等方面加快推进,并推动南京申办国际滑冰赛事。
3、要“离”,鼓励“离土也离乡”,让“藤蔓经济”成为江苏发展新模式
中央领导在《之江新语》中曾以“地瓜理论”鼓励“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大力引进各种要素的同时打到省外去、国外去,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实现更大的发展”。如今,浙商每年在省外创造的财富,已经相当于浙江全年的GDP,400万浙商异地打造了一个无形的新浙江。
与浙商相比,江苏企业素来安土重迁,往往“离土不离乡”,然而要拓展生态经济,则需要鼓励江苏的优势饱和产能象“藤蔓”一样“走四方”,既推动当地发展,同时也将养分传送回“块茎”,不断壮大江苏的GNP。“一带一路”给了江苏许多走出国门发展的机遇,比如中江集团以阿联酋“中阿产能合作产业园”为基础,在中东扎下了根;徐工集团布局“五大洲”,在海外拥有多个制造基地,成为中国唯一进入世界行业前10的企业。在国内,同样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目前我省正在持续开展的援藏、援疆、援青以及与陕西、辽宁的省际协作等工作,以及与新疆、贵州等地进行干部交流,这些为江苏在国内开展产业合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此次张家口与北京承办冬奥会并积极发展冰雪产业,项目多、投资大,也为江苏企业提供了参与合作发展的巨大商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