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飞地经济的深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创新

泛华集团  发表于:2019-08-06 08:06:59

原标题:飞地经济的深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创新

在产业的大量流入下,深圳东面的一片热土——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即将迎来人口大爆发。

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深汕合作区提出,到2021年,城市人口达25万左右。这意味着,3年内人口至少增加2倍。

这不是个小目标,但在当地多位观察人士看来,该目标并不难实现。深圳全面主导后,深汕合作区大开发、大建设进程加快,知名企业为抢得头啖汤,纷纷去当地布局。随之而去的是大量的产业人口。目前,这个势头还在持续。

飞地经济的深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创新

深汕合作区是深圳的一块飞地。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全国其他飞地更多的是指产业园区,一般由输入地划出一块地,由输出的城市来主导,但是主导的通常只是产业布局和发展。但深汕合作区将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而且从产业布局到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都由输出地深圳来主导。

从这个意义上说,深汕合作区开辟了国内的先河,首创全国飞地治理模式。通过它的人口增长路径可以窥见其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对于全国的其他飞地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

目标:三年人口将增2倍多

深汕合作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西接惠州,东连汕尾,距离深圳60公里,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下辖鹅埠、赤石、小漠、鲘门四镇。

2011年2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成立合作区。深汕合作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圈接合部,是珠三角通往粤东的桥头堡,以及深港向东拓展辐射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今年3月25日,深汕合作区发布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其中提出到2021年,城市人口达25万左右,常住人口实现全部城镇化。

目前深汕合作区户籍人口为7.65万,实现上述目标,意味着合作区人口至少要增加2倍以上。

这不是个小目标。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人口的增长一定要有支撑。短时间内这么大数量的增长,肯定需要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当地可以搞房地产建设,吸引周边居民过去买房,以改善居住条件,但这个占比不会很高,最主要的还是靠就业的吸引力。就业人口的容纳量要看当地投资的体量和企业的数量。

他补充道:“3年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如果有大量的企业转移过去,就会带去大量的就业人群。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人口增长的目标完全有可能实现。他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三年以后人口增加到25万,平均每年大约要增长6万人口,实现起来问题不大。因为现在合作区无论是在投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在产业的导入上,体量都非常大,而且未来几年会越来越大,大量的产业人口会涌入。

这种快速的发展要追溯到四五年前。2015年7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汕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合作区的运作有了“基本法”。此后,深汕合作区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进入2016年后,深汕合作区内各项建设进程步伐更是加快。企业闻风而动,迅速布局。2016年10月27日,深汕合作区正式为腾讯数码(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有限公司核发营业执照,该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迁入深汕合作区的外资企业。

2017年以后,深汕合作区很少举办专门的投资环境推介会,但仍有大量企业密集奔赴当地考察,寻求合作空间。目前已经签约合作的企业名单中大腕云集,并且大多是深圳企业,比如:华为、华润、腾讯、深业集团、深圳特区建发集团、深圳振业集团、深圳赛格、深圳天健、盐田港、中交城投、中城建、中广核和恒大等。

探索深汕合作区飞地经济模式,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

“飞地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比较优势,发达地区跟后发地区,打破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开发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合作模式。但是飞地经济不是简单的相邻城市之间进行投资、产业转移和共同管理,不是单纯地打破行政、经济、空间三大壁垒,不是空洞的合作区的空间载体建设。如何用新技术、新模式打破行政边界,突破传统的城市物理空间,探索更广阔的要素流动市场、构建更均衡的区域发展生态,让“飞地经济”“飞”出新高度?

泛华认为,跨区域飞地经济合作的重点是发现并利用城市之间真正的合作点、互利点,以此促进城市“握手”并“携手”共建共赢的问题。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新经济思维,找出适合城市发展的科学路径,推进区域合作以创新模式为旗帜,以项目孵化器为抓手,以构建生态发展联盟为平台,以产业为支点,以创新金融手段为翅膀,以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分工、业务合作、重构区域的商业生态圈和价值链。

基于此理念及发展模型,在深汕合作之初,泛华提出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方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深圳市的大力支持,并编制《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战略规划》,包括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谋划深港产业新城,打造中国跨区域合作与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飞地经济的深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创新

那么,发展差距巨大的两地应如何发展?

泛华大胆构想:用深圳概念,跨区域合作进行体制创新,采用双方共建、产业导入、共同运营管理模式,收益及税收双方互利共赢,建设两个城市的体制创新示范区。

战略思维——挖掘城市新价值、新角色、新形象、新定位

飞地经济的发展要站在全局层面研究城市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站在新背景、新形势、新要求下,挖掘城市在跨区域合作中的新价值、新角色、新形象,对城市重新进行发展定位研究,通过上级“价值层面”的支持,首先实现顶层设计,进而指导“制度层面”的制度、体制创新,最后到达“技术层面”的实践操作,以此应对跨区域合作为城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明晰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指导城市在跨区域合作中的发展路径。

深圳和汕尾是体现广东省“平衡之忧、升级之艰、资源之困”的典型区域,深汕合作不仅是解决深圳、汕尾的发展问题,是深汕两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坚实载体,尽管如此,二者之间的合作不能是简单的撮合和产业转型,要是找到真正的合作点、互利点,对合作区进行科学的定位。

首先,深汕合作区实现高端定位、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区域角色的转换和价值的创新,在于充分挖掘深汕合作区建设的“新价值”。

为此,必须以国际的视野把握区域发展的宏观环境与政策走势,站在国家战略、广东战略的高度思考合作区发展的政治意义与示范价值,从大珠三角的区域发展格局寻找自身的示范价值、区域价值、产业价值,将深圳的城市发展需求作为自身价值创新的基点,将产业机会与自身资源相结合,与区域发展规律、产业转移规律相结合,制定兼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先进性、可行性的发展规划。

深汕特别合作区港口条件优良、海洋资源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与深圳海岸线相邻、与珠海对称的分布在珠三角的“穗深港”主轴两侧,是珠三角产业外溢第一圈层,深港产业转移第一腹地;享有老区扶持政策、沿海开放政策、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及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合作政策等政策叠加优势,后发优势明显,具有承接深港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拓展城市功能的空间必然性。

飞地经济的深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创新

飞地经济的深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创新

基于此,泛华提出明确对深汕合作区发展定位为:深汕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并强化自身的三大战略角色,即“汕尾融入珠三角的战略支点”,“深汕全面合作的先导区、示范区”,以及“深港产业延伸及功能拓展新空间”;以“助力深圳、联动港汕、撬动粤东、策应大珠三角”为发展使命,立足于“创新发展、先行先试”,依托自身的资源、环境特色,抢抓“新兴产业机会、深港产业转移及城市功能拓展机会”,接轨国际产业链、聚合港澳粤资源,将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成为集“深港产业拓展区、科技创新转化区、体制改革试验区、现代滨海生活区、区域合作及产业转移示范区”——“五区一体”的深•港产业新城。

系统思维——跳出区域寻找合作点,寻找新模式

飞地经济的跨区域合作不应局限于城市自身的形势背景、资源禀赋、机遇挑战等研究,应跳出城市谈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角度研究城市。既要研究区域要素资源情况,从区域的供给端分析能为城市提供什么助力、多少助力;还要研究城市需要聚集的要素资源是什么,从城市的需求端明晰城市需要从区域要素资源中借什么势、借多少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供给-需求匹配分析,使城市能够最大限度聚集区域要素资源为己所用,科学地规划发展路径和合作模式,实现区域增长极的目标。

为此,应该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在要素资源方面存在的优势互补,找到合作方的兴趣所在和需求所在,匹配得到真正的合作点、互利点,以此打动合作方。基于该合作点、互利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合作方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发生“竞争——竞合——联动”变化,发挥城市之间的比较优势,促进城市之间的互惠互补、分工协作,通过跨区域合作最终达到多方共赢、区域增长、功能优化。

新经济思维——打造飞地经济的升级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有形的界限,飞地经济完全可以新技术、新业态依托自身优势的、有限的、关键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发展“虚拟总部经济”,将外部经营资源与内部资源最大效率地结合起来,通过虚拟结算、虚拟管理、虚拟服务、虚拟开发、虚拟销售的总部,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新经济思维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构建区域合作的共享平台,做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飞地经济的深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路径创新

未来,飞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将不断创新发展。深汕合作区的飞地经济模式,可以作为路径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实践。尤其是通过创新合作发展模式,在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探索,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推动区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将为飞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以市场导向,优势互补,集约化发展,利益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