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莫大中国留学生会  发表于:2019-08-06 20:11:09

原标题: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我们的部门 | 科技创新部,简称科创部,聚焦前沿科技与学术交流领域。

我们的职责 | 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等: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莫大组织方与培训者:关注莫大学子实习就业,高科技企业招聘联络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提到: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先后派出了近千名学生赴莫斯科大学学习,涉及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地质、地理、生物等领域。回国后的他们大多成为了各条战线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某些学科的开创者,其中有28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荣誉学部委员。

上一期科技创新部为大家盘点了莫大数学与力学系毕业的8位校友院士期我们将盘点莫大物理系和生物系毕业并入选中国两院院士的11位校友。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管惟炎,男,1928年8月生,江苏如东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任校长。1985年4月至1987年1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任校长。1957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同年拨推荐为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研究生。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固体物理卷主编,《低温物理》杂志主编等职。

1953年,通过考试,他被派往前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期间,由于成绩突出,被选送到著名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后来获诺贝尔物理奖)领导的物理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他以构思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反向卡皮察热阻”。1958年,在全苏低温物理大会上宣读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语惊四座。他提前毕业,被学校推荐并由苏联物理问题研究所彼得·卡皮查所长挑选为物理问题研究所的研究生,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对于固体与超流氦之间界面上温度不连续性的研究》,该文成为此课题研究中的经典之作。1960年,管惟炎毕业,获苏联副博士学位。毕业后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历任研究员、所长。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郝柏林(1934年6月26日—2018年3月7日),理论物理学家,出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1961年至1963年在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和前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攻读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曾任中国计算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快报》主编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理论物理、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13种。与合作者在套介质天线振子理论计算、三维Ising模型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混沌理论方面作了一系列研究,其著作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与合作者在实用符号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钱皋韵,1927年 3月14日 生于上海市。核燃料工程、同位素分离专家,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3-1955年作为莫斯科大学研究生进修两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研究员,曾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和中国核学会第四届理事长。先后在中子物理、聚变物理和铀同位素分离的科学研究及其组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60年代初组织并参加了气体扩散机中核心元件-分离膜研制的协作工程,取得了出色成绩,是我国分离膜研制的创始人之一。

在我国铀浓缩技术向离心法过渡的决策中,曾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主持并参与包括离心机和辅助系统研制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离心机研制体系的建立,并及时组织了几种离心机的扩大试验和筹建了离心机小批量生产线,为促进科研成果迅速向工业化转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四项,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赵柏林,1929年4月16日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和遥感学家。赵柏林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1957—1959年,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和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所进修,以“云中的电荷”为题开展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赵柏林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和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所进修时,以“云中的电荷”为题开展研究。他与领航员等4人携带仪器乘气球飞至1000—3500米高空,进入云中进行云中电荷的测量。他们两次从莫斯科至乌拉尔行程约1000公里、20小时的飞行取得一批云滴电荷资料。他以此撰写成论文在苏联科学院学报上发表,并被作为苏联科学成就的一部分,刊载在世界气象组织公报上,受到苏联和国际上的重视。

赵柏林研制多频微波辐射计系列,建成大气遥感站,用以监测天气变化研制雷达与微波辐射计测雨系统;研究遥感水面油污和土壤湿度,用于环境遥感;建立光学遥感气溶胶和二氧化氮的新方法,利用卫星遥感得出东亚大气尘暴的分布和总量,建成低空大气遥感系统在海洋进行观测。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郭爱克,1940年生于辽宁沈阳,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5年郭爱克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79年获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外表平和,内心坚强。”这是郭爱克在总结近七十年的人生时,对自己作出的八字评价。

1960年夏天,根据国家安排,郭爱克进入莫斯科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学习。生物物理学在当时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但若干年后,在这个领域里的涉足,却奠定了中国生命科学家的国际地位。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匡廷云,女,1934年12月29日出生,四川资中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宣学术委员会主任。

匡延云院士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1987年被选为国际光合作用研究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工作,特别在光合膜、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匡廷云院士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有些论文被国外有关学者广泛引用;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及自然科学奖等奖项。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庞雄飞, 广东佛山人,1929年8月1日出生,我国著名昆虫学家、生态学家、高等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华南农学院大学本科毕业,1959年获莫斯科大学副博士学位。1983年至1989年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曾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庞雄飞对害虫生态控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长期研究工作。在该领域中,改进和发展生命表方法,提出种群控制指数作为定量研究各类因子作用的“算子”,建立害虫天敌及其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建立适应于种群控制研究的状态空间方程,打下了种群生态控制研究方法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天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系统整理中国的瓢虫科,描述瓢虫、赤眼蜂和缨小蜂100多个新种,对其中的重要天敌的利用进行了研究。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孙儒泳,1927年生,浙江宁波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现任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虫鼠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师范院校科技教育顾问。

1949年-195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学习,1951年毕业。1954年保送到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研究生,1958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独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评审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十六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六项奖励,并于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辛德惠(1931-1999),辽宁开原人,著名土壤学家,农业科学家,教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1958年赴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攻读研究生,1962年获莫斯科大学生物科学土壤部门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0年代初提出了“浅井—深沟体系”,对改良河北省黑龙港地区乃至整个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具有理论及实践上的意义,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被曲周人民誉为“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功臣。80年代后,创立了“泛生态学”—一普适性工程生态设计及理论。较早地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考虑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为生产—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方法。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杨福愉,1927年10月30日出生于浙江镇海,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60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生物膜研究。发现Mg2+对线粒体H+-ATP酶重建于脂质体具有关键作用,提出Mg2+通过改变膜脂流动性影响H+-ATP酶构象与活性模型进而提出跨膜Ca2+梯差对膜蛋白构象与活性的调节有重要的影响发现神经苷脂GM1与GM3(前者较后者多两个已糖残基)对肌浆网Ca2+泵(Ca2+-ATP酶)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发现微量元素Se对人红细胞膜骨架有直接的稳定作用提出“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的观点首先用“匀浆互补法”代替“线粒体互补法”来预测谷子等农作物的杂种优势获理想结果,对谷子、玉米、棉花杂优的测试准确率达80-85%。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章申(1933.10-2002.9),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化学地理学创始人之一,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学者,195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学副博士学位。

60年代首次揭示珠穆朗玛峰地区冰、雪、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含量、分布和分馏规律。在国内率先开展环境中元素分布与克山病等地方病的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研究,他与同事提出了生物地球化学质、量、比营养概念及我国生物地球化学省的划分方案。70年代系统揭示了蓟运河、湘江等河湖重金属污染规律,取得防治成效。近年全面揭示长江水系5800余个水、泥、生物样中约30种微量元素背景值、空间分布、形态分配,在湖泊沉积物中历史演变规律,在环境保护实践基础上提出环境问题形成的源、流、场、效应链式机制和防治对策。

他在莫斯科大学研究生学习期间,为及时了解学科研究的进展和科学的发展,疯狂收集和购买新出版的,以及过去出版的有关书刊,就成为他学习的重要部分。他几乎每天在中午休息时间去逛莫斯科大学的几个书摊,每2~3个星期就要跑遍莫斯科的新书店和旧书店,寻找所需的书籍和刊物,可以说购买书刊已经成了他的癖嗜。当时的助学金,除了生活费用外,几乎全部花在购买书籍上。回想当时购买到一本好书总是兴奋至极,如获至宝,以至学成归国时,书籍有几大箱之多。这些书籍不仅在他研究生期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直到今天,不少书刊仍在发挥作用。

(注:更多校友故事,请持续关注莫大科技创新部的第3、4期内容)

习近平2017年12月30日在给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回信写到:

“60年前,毛主席在你们学校接见中国留学生时曾深情地说,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希望你们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70年风雨历程,两国关系历久弥坚,达到了两国历史上最高水平。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进入更高水平、更快发展的新时代,莫斯科大学留俄学子也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我们成立科技创新部的目的,便是希望建立高校交流平台,帮助莫大留俄学子更好地把握时代机遇、聚焦前沿领域、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在新的时代获得更大的成长与成功。

我们是莫大科技创新部,我们就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第2期 | 莫大校友录:28位中国两院院士,7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END▪

图文:莫大科创部

编辑:田雅倩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