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追忆】我的军校生活(四)

天下黄埔  发表于:2019-08-07 09:34:43

原标题:【追忆】我的军校生活(四)

考试

野营回来,听说要提前毕业。事实上各学科的进度都在加快,术科在进行中不断加上个人测试——单杠:挂腿上、翻身上、挂肘上、立臂上、曲身上;跳马:开腿跳、并腿跳;手榴弹35米投准;天桥跃下以及轻兵器实弹射击,等等。至于学科,10月5日开始集中考试。由于这次考试也是践行“反欺伪运动”的重要部分,亦称“荣誉考试”。

大操场上整齐地摆放桌椅,横竖间隔约1米,桌上放着试卷。同学们鱼贯而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近千人的考场,不见监考官,不闻人声。肃静得令人感觉这次考试是神圣的,不可亵渎。

我坐在贴着名号的座位上,感受着肃穆的氛围。自小学、初中、高中以至军校入学,我已经历过许多次考试,算得上是“身经百战”。我总结了一套应对考试的办法:首先准备充分,建立信心;其次,临场沉稳,不慌不乱,先将试卷从头至尾看一遍,估计有几成把握,做到心中有底,再按题目难易,先易后难解答,遇到障碍跳过去,不耗费时间;第三,不忙着交卷,答完题一定要检查,有时间反复查,一时不会做的题,常常在此时能想出解决的思路,一挥而就。若是时间充裕,不仅要答对、做对,还要答得有文采,做得有创见。不到用完考试时间不离开座位,因为每一次考试都是你的一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最后一场考试也将近收场。下午4点过后,夕阳从西南城墙上照过来,抚慰全场考生,亲切而又温暖。我审视答完的卷子,与其说是检查,不如说是在欣赏。春种秋收,在队职官和各门专业教官的教导下,我们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也得到许多收获。西南边的城墙就在大操场的边上,平时早操练口令,值星官一声令下,我们就冲上城墙,对着空旷的郊野,大声喊口令。我想若在城墙上暗设监考官,用望远镜监视考场,那是一览无遗。学校有没有这样做,我不知道,而考场上参加考试的同学无一人犯规,我是知道的。

君子独处,亦如广庭之下,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反欺伪”的“荣誉考试”,不仅考校了我们的学业,更检验了我们的品格。校训“亲爱精诚”是说关系亲近、感情真实、纯洁无私、信守无伪。因此这次考试也反映出同学们遵守校训,自觉地铸造自己成为合格的军校学生。

毕业

“提前毕业”由小道消息变成事实。队长派我去联系照相馆,为本队同学照毕业像。象征副值星官身份的天蓝色绶带,轮流佩在同学身上,区队长甚至邀请我们几个同学到他家做客。各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军校学生生活即将结束。即将成为军官,但大家却兴奋不起来,原因是战况很糟,形势不妙。我们虽然不能每天看到报纸,但天天轮换出去“采买”的时候,总能从老百姓的街谈巷议中带回一些真实的消息。

1949年2月12日,22期1总队举行毕业典礼。此前,各队都进行准备,主要是着装军容上。我们一个个打扮得十分整齐,穿上最好的一套制服,帽徽、领章、马靴闪着光泽。西校场炮、骑、工、通各大队学生徒步去北校场参加毕业典礼。出发前,区队长悄悄告诉我:“你是第三名,叫到名字,出列受奖。”队伍行进在蓉城大街上,雄赳赳的战士,威武的军容,一队又一队,接连不断。佩戴鲜艳的红、蓝绶带的值星官在队伍左侧,偶尔用口令调整一下步伐。百姓们驻足观望,惊讶、感叹、欣慰,似乎从我们身上看到了希望。队伍在离北校场大校门30米处,换成正步。“刷、刷”、“刷、刷”,军容整肃,军威雄壮,我们要把军校学生的气质、队列训练的成果全都展现出来。

各大队集合在中正堂前台阶下,既没有阅兵式,也没有分列式,会场肃静。毕业典礼开始,唱国歌,行礼如仪。接着,宣读各队获奖学生名单。我心里有底——“第三”。当宣布工兵大队第一名,我的下首李振宏应声答到出列。“第二名,姚德垚”,没有人应,区队附推了我一把,我便稀里糊涂上台领奖。说来也巧,第三名是我的上首陈祥发。同一个中队、一个区队、一个班,紧挨着的三名同学居然是工科前三名。这在军校历史上实为少见。

毕业典礼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麟征校长讲话。他讲到激动处,解开上衣,露出布满伤痕的胸膛。那是1931年他26岁任25师师长,在古北口率部抗击日寇侵略时留下的创伤。他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作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要牢记使命,谨守校训,忠勇报国。大丈夫笑卧沙场,马革裹尸。他的一身豪气,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低落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我知道古北口一战,关师长名载史册。此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交锋,在长城上下,我军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灭日寇气焰展中华儿女威风。他的同窗战友、时任2师师长黄杰赠诗云:“长城歼虏去,联辔人雄图。血肉飞天堑,烽烟混太虚。关东方失险,古北又成墟。都说君无敌,投艰我不如。”

举行毕业典礼回到西校场后,开始分发。盼望已久的同学录印好了却很少有人领。因为每本重两三公斤,背着上路,增加负担,队上通知我原分发地南京已去不成了,改派去驻川北达县15兵团110军。去吧,离开学校就应该到部队去,报到后得知军长向敏思是4期学长,抗日名将。他对来110军的22期6名同学很爱护,把我们安置在司令部或军直单位任职,留下我们的人,也留下我们的心。

【追忆】我的军校生活(四)

姚德垚

我被任命为军司令部参谋处第三科少尉见习参谋。不久,我要求下直属工兵连当排长。过了半年多,直接升任上尉连长。1949年12月24日,向敏思军长率部起义(第二天成都解放)。起义后,全军调往浙江余杭,经10个月学习,我被派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9兵团22军66师197团8连副连长。后调往华北装甲兵,其间,任副连长,工兵教员,军事、文化教员。195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1师司令部作训科军训参谋位上转业到北京市教育局,分派到北京市第43中学任语文教师。(完)

来源:《黄埔》杂志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