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72岁老人亲述赴美抗癌路,值得所有赴美就医者借鉴
出国看病攻略 发表于:2019-08-09 08:13:17
原标题:杭州72岁老人亲述赴美抗癌路,值得所有赴美就医者借鉴
最近,一位72岁杭州老人病逝的消息,在网上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热议。2017年10月初,老人因连续咳嗽,在杭州初诊患癌,10月19日,飞赴美国确诊为腺性非小细胞肺癌,随即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赴美就医之路。
2018年9月,在接受美国肺癌新药Blu-667精准靶向治疗临床试验后,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赴美就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就在前些天,传来悲伤的消息:因病情反复,2019年2月15日,老人在美国病逝。
从患病到离世的16个月,老人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病情会突然急转直下,不到半年时间就病逝了?他的赴美就医经历对其他癌症患者有何借鉴意义?老人在患病期间曾写下25000字长文--《我在美国治肺癌》,细述了他在美国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经过和体会。汉鼎好医友为您梳理如下:
2017年上半年,喉咙开始不适,咳嗽、咳痰;
2017年10月,CT显示左肺积液增加,肺门阴影扩大,癌胚抗原(CEA)高达正常的6倍多;
2017年10月19日,飞往美国治疗(老人儿子在美国一家医院当心脏科医生),确诊为非小细胞肺腺癌;
2017年11月2日,前往MD安德森癌症中心,做Guardant360检测,查出RET变异;
2017年11月9日,接受免疫疗法帕博利珠单抗(K药)治疗;
2018年1月15日,医生告知K药引发间质性肺炎,只能活三个月;
2018年1月26日,申请加入新药LOXO-292临床试验,接受精准靶向治疗失败;
2018年2月,接受卡博替尼靶向治疗;
2018年2月11日,70岁生日开始写遗言;
2018年3月28日,接受Blu-667精准靶向治疗临床试验;
2018年4月,病情反复;
2018年5月,咳出肿瘤组织;
2018年6月,CEA,降至正常范围;
2018年7月,CT显示肿瘤缩小一半;
2018年8月,心包积液和心包开窗手术;
2018年9月,体能渐趋正常,俯卧撑能一口气做到5个;
2018年11月,CT显示肿瘤增大,医生建议再观察两个月;
2019年1月,肿瘤继续增大近一倍,产生耐药性,停药退出临床试验,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2019年1月,开始卧床不起,癌细胞出现脑转移,之后又进行了三次放疗;
2019年2月15日,在美国病逝。
老人赴美就医16个月,参加了多个新药临床试验,正是这些新药延续了老人的生命。而众多的新药临床试验正是赴美就医的一大优势,为许多本已陷入绝境的晚期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曙光。对于赴美就医的癌症患者而言,能参加新药试验,总体来说利大于弊:首先,患者可以免费获得最新药物,这些药物是花钱都买不到的;其次,临床试验对整个过程的管理极其严格,参加试验的患者可以得到全程、全方位的管理。即使是进入到对照组,医生也会采用目前标准治疗方案,而且会严密监测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
不过,患者要注意:新药临床试验对受试者的要求比较严格,对患者的体力状态评分、年龄、是否有可测量病灶等都有要求,如果不符合相应的标准,就不能入组该临床试验。
赴美就医请慎重 做足准备再出发
众所周知,美国在癌症领域全球领先,各种靶向疗法、免疫疗法层出不穷。同时,美国多学科协作(MDT)制度成熟,多学科专家会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这些都是吸引赴美就医患者的重要因素。但同时,赴美就医的费用也很惊人,特别是癌症治疗,动辄百万打底。此外,抗癌治疗个漫长过程,特别是赴美抗癌,其中的艰辛、孤独,是未经历过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因此,汉鼎好医友提醒:赴美就医一定要综合多方因素慎重决定。如果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与美国权威医生会诊,熟悉亲切的环境里,家人朋友相伴在侧,岂不更好?事实上,很多治疗手段上,国内大医院与美国差距并不大,关键在于美国专家的治疗方案。国际远程会诊,是赴美就医的一种极具价值且现实可行的替代方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