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入场,相互宝、水滴互助、点滴相互群雄逐鹿
一见财经 发表于:2019-08-09 16:17:10
原标题:巨头入场,相互宝、水滴互助、点滴相互群雄逐鹿
对于新兴平台来说,网络互助行业存在的机会可能所剩无几了。
随着蚂蚁金服、京东金融、滴滴金融三家巨头先后进入互助领域,打破了水滴互助、e互助、夸克联盟等老玩家在行业内坚守多年的格局,行业破局重构。
笔者长期关注网络互助这一行业,虽然之前业内不乏资本追捧,也有一些平台做到了绝对头部,但像今年这样,巨头密集进入还是首次。
2016年被称为网络互助元年,在这之前抗癌公社、e互助、夸克联盟和壁虎互助已经成立并开始运营,也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但直到2016年随着多个平台用户突破百万,上千万资本入场之后,网络互助整个赛道才全面爆发。
2016年轻松互助和水滴互助先后上线,后者自带干粮5000万天使轮融资,跑步入场。两者在一年的时间里跃居网络互助第一梯队,其他平台融资信息也频繁曝出,行业热度UP。
但,火热的场景维持了短短一年时间后,进入2017年,接连有多家互助平台宣布停运,让业内热度还没冲至高点便开始沉淀。水滴互助、轻松互助、e互助、爱康公社这几家较大的互助平台在行业中坚守深耕并最终获得了一席之地,在用户数不断增长的同时,保障案例以及互助金额也在稳步增长。
行业沉淀一年之后,2018年末,网络互助赛道的“鲶鱼”来了。
2018年10月16日,蚂蚁保险和信美人寿联合推出“相互保”,后因监管问题更名为“相互宝”。
2018年11月13日,京东金融推出京东互保,仅一天下架,上线无期。
2019年1月2日,滴滴金融服务频道上线点滴相互,进军网络互助行业。
巨头的入场,正在搅动行业格局,网络互助这艘航船一下从平静的湖泊汇入大江激流之中。赛道拓宽,重量级玩家加入,未来还可能有更多躁动的资本追击,这场游戏到底怎么玩?
01 水滴互助第一,相互宝追赶,点滴相互生不逢时
网络互助赛道的体量目前到底有多大?笔者根据目前各平台上可以找到的公开数据,简单做了一个整理:
可以看到,水滴互助和轻松互助稳居第一梯队,水滴互助以7000万用户规模排名第一,领跑行业。据水滴互助网站公开信息显示,水滴互助已经为2562个家庭划拨互助金3.57亿人民币,成为行业中业务最成熟的互助平台之一。相互宝以3700万排名第三,值得注意的是,相互宝上线仅仅3个多月的时间,这样的增速令其他平台难望其项背。
我们先来看下,水滴互助为什么能做到行业第一?
首先,一定是生态的力量。水滴互助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基于用户第一的理念衍生出“水滴筹”业务,水滴筹是大病筹款平台,水滴互助和后来上线的水滴保做好事前保障,水滴筹是事后救助,这样就在一个大体系内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基于社交关系的水滴筹进行大病筹款的场景教育,水滴互助承接筹业务中有需求保障的这部分用户,这部分互助用户又有一大部分将会转化为水滴保的用户,购买保险产品。
其次,还与水滴互助创始人沈鹏有关。沈鹏是美团外卖的一员悍将,在美团的传说中离不开两个字“铁军”,有O2O行业开疆拓土经历的人,他的打法一定是接地气的,有个例子可以侧面印证这个事情,笔者一个来自十八线小城的朋友在老家看望病人的时候发现医院墙壁上贴着水滴筹的海报,而且如果病人看不起病,医生会主动给病人推荐可以去水滴筹上做筹款。能做到如此的“下沉”程度,从侧面印证了,水滴公司整个体系延续了沈鹏在美团时期的打法,一城一池,寸土必争。
那么,相互宝又是怎样在3个月之内做到3700万用户的呢?
必然也是生态的力量。相互宝基于蚂蚁金服的整个金融体系,不管是流量倾斜还是运营资源支撑都丰厚无比,如果说水滴互助们是自力更生的富一代,那么相互宝一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
据了解,春节期间,相互宝的用户增速达到了100多万人/天,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今年年初支付宝公布了自己的用户数量已超过10亿,相互宝出生在一个全球“球民APP”上,想不增长都难。
来自滴滴同样依托金融体系的“点滴相互”就没有相互宝这么幸运了,诚然滴滴的用户群体也相当庞大,但是点滴相互的用户增长极其缓慢,究其原因,笔者也整理了两点:
首先,是体系的(反面)力量,滴滴金融本身就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它诞生在互联网寒冬,成为滴滴的非重要版块,加上程维宣布2019年滴滴对非主要业务关停并转,显然滴滴金融并非滴滴主业。很多朋友已经写过类似的内容,在这里不做过多赘述,总之,点滴相互没有赶上好时候,是“生不逢时”。
其次,还是体系的(反面)力量,滴滴是一个出行软件,滴滴金融并没有形成像支付宝这样独立的“阈”,依附在滴滴出行上的滴滴金融显然不能脱离出行软件这一属性,很难与金融业务发生关系,这就决定了,滴滴最近几波负面的冲击,势必影响到用户对滴滴金融的印象,品牌管理上有一句话,用户认知度决定是否作出购买动作,显然滴滴金融给到用户的RTB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足够。
02 体系之争,谁略胜一筹
其实,说到底,网络互助,最终将是模式和体系的竞争。到底是依托于社交体系的水滴互助模式更长久?还是依托于金融体系的相互宝模式更拉风?笔者在这里仅抛出问题做下探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回到互助的本质,到底什么是互助?
引用网上一则小故事:最早的“互助”雏形可以追溯到14世纪,源起自海边渔村。那时,渔民多是靠出海打鱼维生,然而常常出去十艘船,回来六艘船。他们的家人既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面对无法继续生活的困境。后来,村里老者提议:所有出海的人在每次出海前,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凑到一起,如果有人没有回来,就用这些钱去帮助抚养去世渔民的妻儿,保障他们未来的生活。所有渔民共同承担风险,大家通过契约关系,完成“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约定。这就是最早的“互助”。
网络互助不是公益,而是“共”益,这是一种理念,一群有这种理念的人为了同样的目的聚集到一起,形成了网络互助平台。
基于对“互助”的认识,可以看出,互助有着较强社群属性的印记,因此,依托于社交体系发展起来的互助平台在DNA上与互助的本质天然契合。
以水滴互助为例,它不仅依托于微信社交体系,而且建立了完善的生态闭环,用户从水滴筹、水滴互助到水滴保三层阶梯式漏斗,体验路径顺畅,转化率高,并最终由水滴保实现商业价值。
依托于金融生态的互助平台,大生态既是铠甲,又是软肋。
我们刚才提到,相互宝在春节期间的增速达到了100多万人/天,这得益于支付宝在春节期间大规模的引流和导量,但据笔者近几天的观察,相互宝现在的增速已明显放缓,回落至行业平均增速,而且还是在0元即可加入保障的强力诱惑之下。
此外,网络互助是一个对风控要求极高的行业,撑起千万用户保障的背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和运营团队,这些高门槛高要求显然需要专业的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厚积薄发,大公司心血来潮推出一个小业务版块显然有些过于随意了。
像“京东互保”出师未捷,就已“身先死”了,但到现在也迟迟未去保险化推出互助产品,而相互宝更像是“相互保”无法继续做下去而退而求其次的一个无奈选择。毕竟互助产品并不是巨头的盈利增长点,如果想用互助版块在金融体系场景中做保险教育,也并不是最短的实现路径。
当然,巨头入场,给行业带来的信息是正面的。
不仅肯定了行业的价值,而且困扰行业多年的“合规”问题也貌似乐观起来。巨头之所以是巨头,在感受风向上还是相当敏感的。高举普惠医疗、精准扶贫大旗的网络互助,在进入2019年的时候,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