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年李小龙钦点那个15岁少年,如今已是港片武术宗师,经典无数
今年暑期档已拉开帷幕,若论最「来势汹汹」的,当属袁锦麟执导的《素人特工》。
几年前,袁锦麟当导演的《风暴》「将香港变成战场」,「轰炸中环」的经典一幕让人印象深刻,正是出自这位文质彬彬的香港新晋导演之手。
△说是「新导演」,其实袁锦麟资历匪浅,他是动作片编剧出身,作品有《双雄》、《宝贝计划》、《捉妖记》等
这一次,袁锦麟玩得更大,他拍了部大场面的「特工片」。
看预告,上天入地不在话下,从极限运动到街头飞车,从拳脚动作到火爆枪战,再从香港闹市打到东欧布达佩斯,似乎很久没有这种跨度这么大的港片了。
这次片子阵容,不仅有久违的米拉·乔沃维奇,还有我们熟悉的王大陆、张榕容、许魏洲、刘美彤、肖战...
《素人特工》是一部目标明确的「青春特工片」,对准年轻观众。
《素人特工》作为一套动作片,幕后还有个猛人,他就是董玮。
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在手;十度入围金马奖,并以《紫雨风暴》《七剑》两度获奖,是众多经典港产动作片的幕后英雄。
△董玮2000年凭《紫雨风暴》第二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
董玮最著名的传奇就是,1973年,年仅15岁的他,就参与武术巨星李小龙的《龙争虎斗》,里面扮演一个向李小龙请教功夫的少年,留下了那段著名的功夫哲学不世名言:
反应要快,就像是直觉地把手指向月亮,
如果慢了,就不能看到月亮的光华。
△李小龙旁边这个少年,就是15岁的董玮
两代功夫大师之间的哲学传承,就在此刻悄然完成。
香港武林,辈分分明,董玮跟洪金宝、成龙、元彪等著名的「七小福」是同一辈成长的,他也是林正英和尊龙等人的「师兄」,因为年龄虽没有他们大,但比他们更早进入师门。
学戏期间,董玮功底尤其出色,能连续倒立一小时不下来。
1985年「台视」春节晚会,董玮表演了一个高空跟斗翻下,却保持手中橙汁不洒的功夫,技惊四座:
△董玮表演真功夫
1997年,一身好功夫的董玮,担任了《神偷谍影》的动作导演。
董玮的动作设计思路与同行有点不一样,他别出心机:为了紧扣《神偷谍影》的「青春」气质,董玮专门设计了一套打斗风格:「一群靓仔靓女靓衣服,一转身跳上桌子,滑过去,开两三枪,扮型男,拿枪又要横着,很酷。」
戏里主角开枪,都是反手拿:
金城武跟敌人交手的动作设计,极其干脆利落:
陈小春也突破「山鸡」的混混形象,化身高空极限运动高手:
董玮凭这部《神偷谍影》首度获得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
那几年,郑伊健凭《古惑仔》在香港爆红,乘着这股气势,他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片种。
在董玮的调教之下,「陈浩南」从只会拿刀砍人的社团兄弟变成了功夫高手,真是毫无PS痕迹,董玮就有这种本领,把素人变成高手。
对当时的年轻观众来说,这些动作身手与形式,除了过往未曾见过,更认同这是最让他们有代入感的打法——「如果我会武功,就应该是这样的。」
毕竟90年代后期,成龙、洪金宝等已都年过四十,李连杰又偏向「武侠」套路,其他动作演员则基本半红不紫。
那怎么办?当然需要又帅气又青春的演员,交出一些精彩的动作场面,才能同时满足「审美」与「视听」需求。
彼时董玮,正是这条新路子的代表人物。更重要是,他从未停止探索和突破,所以1999年又有了一部代表作《紫雨风暴》。
吴彦祖刚在《玻璃之城》等文艺片中崭露头角,《紫雨风暴》对于他和董玮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身为动作导演,董玮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按「氛围」去设计打戏。
到了1998年,董玮又担任了《幻影特攻》的动作导演。
《紫雨风暴》也是有年轻化一点的,用节奏明快一点,不拖泥带水的方向去处理动作,也是希望有点「压迫」的感觉;
只要环境的「气氛」足够,无论灯光也好,场景也好,只要有气氛,两三下动作就帮到很多。
直至今年这部《素人特工》,董玮也没忘记,要把年轻人的武打场面拍好,就需要这股「气氛」。
当然除了动作,「特工」的气氛也要展现出来。
所以从《神偷谍影》到《紫雨风暴》,故事背景已从商业间谍,变成恐怖危机。
这次《素人特工》里,香港也同样卷入了国际恐怖危机。
后97的港产动作片,从《神偷谍影》、《幻影特攻》再到《紫雨风暴》,董玮成功地维持了华语动作电影的「高水准」。董玮更凭《紫雨风暴》拿到演艺生涯中首个金像金马双料「最佳动作设计」。
董玮这一系列的「青春特工三部曲」,也塑造了20世纪末那一轮动作片的底色。
人称「香港迈克尔贝」的陈木胜,1999年,他拍出更「年轻人」的警匪动作片《特警新人类》。
什么叫青春?看这一幕就能感受到:
主演里,「年长」的冯德伦、李灿森、吴彦祖等都不过24~25岁,「年幼」的谢霆锋和叶佩雯才19岁。其实,这才是近20年来,香港第一部真正属于年轻人的华语动作电影。
年轻人做年轻事。《特警新人类》里,极限运动更少不了:
三个小伙子同时出手跟反派对打,热血沸腾:
何谓「特警」,就是「特工」。靠年轻人「打倒恐怖分子,化解香港危机」,演员演得爽,导演拍得爽,观众看得也爽。
总结起来,1999年,正是以「世纪末」背景,象征新一代以「特工」本领和胆识,踏入另一个时代。
但任何时代,年轻人都不免「年少轻狂」,电影里当然也要表现他们遭受打击的时刻,才能成长。
袁锦麟在《素人特工》里,就有让年轻人「付出代价」。当年陈木胜在《特警新人类2》里,给年轻人这样「浇冷水」:
可偏偏陈木胜遇到了袁锦麟,年轻人却更加「嚣张」。
《新警察故事》就此诞生。
无论重看多少次,最震撼还是这群年轻人,明明家境富裕,却连「败家子」都不想做,宁愿抢劫甚至做恐怖分子。当时担任此片编剧的袁锦麟,先让他们用「极限垂降」张扬出场:
又在害死整队警察时,表现他们张狂却冷血的一面。虽然最后当然都付出了代价,但袁锦麟写年轻人心态的狠劲,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但年轻人也未必像电影里那样疯狂。
戏里让人恨到牙痒,是因为演技好;戏外亲身上阵不用替身,就是敬业。
所以,《新警察故事》里谢霆锋这一幕,是真正意义上的玩命:
吴彦祖也凭演大boss,拿到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可以说,这部戏是一次「年轻人」的胜利。
但更不能忘记,从《特警新人类》到《紫雨风暴》再到《新警察故事》等,年轻人能靠动作片展示热血与high劲,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名字:成龙。
上世纪90年代末,香港电影市道跌落谷底。对于这种大投资制作,却找年轻新人来主演的「青春特工电影」,投资方基本都退避三舍。
唯独成龙,当时已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却还是回到香港,做老板捧起这群新人,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在电影圈立足,甚至凭香港动作片的声势,走向海外市场。
但成龙为什么想到投资「青春特工片」?因为在这之前,他还在演「中年特工片」:以41和43岁「高龄」,主演了《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和《我是谁》。
看这样的画面,你能相信这不是「特工」所为吗?
但年纪毕竟是大了,当然想着要让位给年轻人。
所以从《特警新人类》、《紫雨风暴》到《新警察故事》,他的「青春特工片」大计,也算是实现了。好在直到今天,袁锦麟也用《素人特工》,将「青春特工片」延续下来了。
既然自己帮了很多人,也希望别人帮帮自己。2001年的《特务迷城》,董玮也担任了动作导演。
也得益于董玮的加盟,《特务迷城》高潮的飞车戏,令成龙再次上演「特工」本色。毕竟这样去狂飙撞毁一辆油罐车,现在华语片也不是说拍就能拍的:
不负所望,《特务迷城》让董玮再度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
20世纪末的「青春特工片」能成风潮,跟世界影坛的潮流也有很大关系。
1995年,《007:黄金眼》重新带起了「詹姆斯邦德电影」的热潮,毕竟1989年的《007:杀人执照》后,由于著作权和演员问题,已长达6年没有续作诞生。
到1996年,首部《碟中谍》问世,就更是进一步掀起了「特工片」的热潮。
高科技结合跨国枪战飞车动作的模式,自此重新席卷全球。到1998年的《007:明日帝国》,除了巩固皮尔斯·布鲁斯南的新「007」形象,还首次加入了东方女特工的形象。
角色最终花落杨紫琼。
杨紫琼能参演「007」,多少也跟先前她凭与成龙合作的《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打入好莱坞有关(北美票房1627万美元)。
从这部戏的身手和搏命,其实已满足了好莱坞眼里「东方女特工」的特质。可以说,杨紫琼的好莱坞征程,就是从「特工」开始的;而华人明星的银幕「特工」史,也早已不分男女。
但为什么从2005年开始,不管「007」还是「碟中谍」都在继续拍,而香港的「特工」电影却偃旗息鼓?
因为再也捧不出新人了。所以很多人都说,谢霆锋吴彦祖冯德伦等,是香港的「最后一批偶像」。
而且,能在银幕上拼命的后辈越来越少,毕竟作为「偶像」,已经能通过越来越多(出专辑、拍电视剧、参加综艺、商演活动)方式赚钱,又何必承担受伤的风险呢?更何况一拍动作戏不慎受伤,有时可是「断手断脚」的程度,这就意味可能有大半年时间不能参加其他工作,岂不是「得不偿失」?
再说前辈们都渐渐开始「打不动」的时候,连谢霆锋都去当厨子了,他这代或后辈演员,又有什么「动力」再去「出生入死」拍动作片呢?
连拳脚都逐渐衰落,何况还需要高科技、跨国取景、飞车爆破的「青春特工片」?就此没落十来年,可谓毫不稀奇。
但幸运的是,动作片从来都没有「死」。
这次《素人特工》登场,再以「靓男靓女靓衫」,配合各种高大上的商业元素,尤其在「特警新人类」变成「特警中年人」,连《新警察故事》的后辈们都晋升「资深」之时,难能可贵。
它的野心很大,不仅旨在突破华语类型片的风貌格局,也是试图延续一个曾沉寂了十几年的华语片类型。
这部动作爽片《素人特工》,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