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潭城乡郑冬芳:1.4米撑起的自强天地
永丰网 发表于:2019-08-12 20:12:33
原标题:【人物风采】 潭城乡郑冬芳:1.4米撑起的自强天地
编辑:欣晴(415835366)法律顾问:戴启旺 律师
来源:井冈山报/邹永宗
在永丰县潭城乡圩上,只要有人提起“记面”,人们就无不竖起大拇指。他用顽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学并精通各种电器维修,用精湛的技术帮用户修理电器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成了十里八乡人见人尊、口耳相传的师傅。
天生残疾 自强不息
“记面”师傅名叫郑冬芳,家住潭城乡富山村圩上组,今年56岁。他自打母亲肚子里出来就是这个模样,他佝偻的身高只有1.4米左右,起步就得依靠双拐,而且右脸全被胎记覆盖,是一名人见人怕的二级残疾人。身为残疾的他与同龄人相比,深知自己的不幸,但他不卑不亢,从小就树立了雄心壮志,中学时他就憧憬着未来:毕业后去打摩的,去维修电器……盘算着一切可能想做的事。
郑冬芳17岁走出中学大门后,毅然买来补鞋机,来到圩上补鞋。那时农民穷,一双鞋补了又补舍不得丢,每个当圩日都有补不完的鞋。几年来不但能养活自己,还有一定的积蓄。从此,他一边补鞋,一边把家中的座钟、闹钟、收音机找来一一拆开,组装,又拆开,再组装。并买来不少修理电器的书籍自学,每晚痴迷于电器拆装。由于他头脑灵活,肯钻研、爱学习,不多久就能免费帮人修钟表。慢慢地,座钟、手表、电风扇及电视都会修,修出来的东西经久耐用。上世纪80年代末,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老表们买座钟、闹钟、收音机、电视的多了起来,修理的东西也迎来了高潮。从此,维修钟表、电器的收入成了他的经济来源。
天赐良缘 树脱贫志
成年后,父母托人给郑冬芳找过不少对象,所有女孩都因为他残疾矮小、脸黑而被拒绝。在他迷茫多年后的1992年春,该乡村前村一位眉目清秀,肢体完美,比他小9岁的花季姑娘便主动托人传纸条,说愿意嫁给他为妻,这姑娘就是现年47岁的妻子曾冬英。
郑冬芳说:“真是苍天赐缘,当年不少姑娘,甚至也有残疾的女孩见了我这样的男人连躲都来不及,曾冬英却主动找上门来与我许愿。求爱暴露后,她顶着父母的反对、纠缠、哥嫂的误解和旁人的唾骂,嫁给了我,她用一颗善良的心拯救了一个残疾人的爱,建起了一个残疾人的家……”
喜结连理后,郑冬芳满腔热血,树立脱贫之志。他想加倍努力扛起这个家,可一家人的吃喝和两个小孩的读书问题,使得他手忙脚乱,步入困境。他每天起早贪黑坐在地上修理东西挣的钱,加上残疾补助,还是养活不了一家人,从此,生活一天不如一天。2004年潭城圩市场整治,为了有个遮风避雨的场所,为了生存,郑冬芳不顾生活穷困、债台高筑,毅然在农贸市场内买下100平方米地皮借了16万元建起了一栋楼房。
产业脱贫 如虎添翼
2013年,扶贫干部了解到郑冬芳家的实际情况后,把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鼓励郑冬芳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头脑灵活的妻子曾冬英经过反复思考后,除用房子右门入口处给郑冬芳修理电器外,左边一间和后厅场面宽敞,在里面摆上8张方桌成个茶馆,做起了泡茶卖的行当。同时,回到娘家向哥嫂请教酿酒技术,在后厅设计一个酿酒小作坊,做起了酿糯米酒卖的小产业,店中时常准备着几坛水酒。从此在自己的房子里形成三道产业一起经营的阵势。现每个逢圩日,前来集圩的农民不是提着电器来修,就是拧着酒壶来打酒,或者干脆来到店里歇歇脚,喜欢茶的喝喝茶,喜欢酒的喝上几碗口味丰富的水酒。有时店里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有了妻子的产业帮忙,脱贫致富如虎添翼,郑冬芳也舒心多了。近年来,每个当圩日包括郑冬芳修电器,每天有200多元纯收入。没几年就把当年建新房的欠款全部还清。
郑冬芳身残不失斗志,凭着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战胜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成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让人羡慕不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