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登陆深圳

中国海洋在线  发表于:2019-08-13 08:13:59

原标题:《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登陆深圳

  编者按:近日,“故宫里的海洋世界——《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在深圳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登陆深圳

《海错图》是故宫总藏画谱116件中唯一一部由民间画师所绘的图谱,据说乾隆皇帝也是它的忠实“粉丝”。这次展览就以《海错图》为蓝本,在充分考证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字科技,复活古人所认知的奇幻海洋世界。展览还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游戏与科普活动,带领观众了解海洋生物习性、认识海洋文明,感受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秘有趣的中国古代海洋世界吧。

乾隆皇帝的“枕边书”

“海错”是中国古代对种类繁多的海产品的统称。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聂璜走访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生物,探访海客、渔民,将他看到、听闻的海洋生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终于于1698年完成了一部记载了371种生物的《海错图》册页。全书共4册,前三册藏于北京故宫,第四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登陆深圳

聂璜在书中描绘了各类光怪陆离、口耳相传或亲眼所见的海洋动物,它们或威风凛凛,或憨态可掬,如凶猛食人的海蜘蛛、头生双角的潜牛、鳖身人首的海和尚……这些生物神采奕奕、跃然纸上。作者不但用画笔记录了海洋生物的外形特征,还会附上小诗一首,描述发现的经过以及传说典故,并附带介绍海味的烹饪方法。此外,书中还有“黄鱼化鸭”“刺豚变豪猪”“麻雀化花蛤”“虎鲨变虎”等奇幻故事,讲述古人关于生命演化的奇思妙想。

《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登陆深圳

1726年(雍正四年),这部书由太监苏培盛带入宫中,深受乾隆、嘉庆等皇帝青睐。乾隆更是下令将它编入《石渠宝笈》续篇,专门让人把这套画册重新修补、装裱,放在居室里。

2014年,故宫出版社出版了《清宫海错图》,这部沉寂数百年的旷世奇书终于得以“走出宫墙”,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古代海底世界。

海底版的“清明上河图”

据悉,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指导,邀请专业博物馆策展人、生物科学家团队共同合作,前后耗时数月,对《海错图》中300多种生物进行了科学考证,并将书中文言翻译成白话,复活“故宫里的海洋世界”。同时,主办方还对清代服饰、地理、饮食文化、宫廷传统风俗等展开了大量背景研究考证,以确保展览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教育性。

《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登陆深圳

“故宫里的海洋世界”以奇幻、玩乐、探索为主要概念,以聂璜的考察路线为脉络,运用数字科技、多媒体方式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信步海滨,走访渔市,探究渔民口中、旅人笔下的谜之生物。观众可以见古人之所见,闻古人之所闻,思古人之所想,体味隐匿于《海错图》图文之下的中国古代海洋世界观,与中国古人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登陆深圳

展览入口处使用了8米长的巨幅投影,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海错图》长卷,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古代的海洋奇幻世界当中。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不断地映入眼帘,犹如上演着一幕海底版的“清明上河图”。

3D+互动,领略海洋之美

展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科普知识点融汇进互动游戏中,赋予古代图谱更鲜活的可能性。例如,通过数字沙盘结合裸眼3D技术,就可以像立体百科全书般呈现潮间带的可爱生物。展览中还融入了物联网、图像识别技术和传感器的应用,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全方位结合,可谓其乐无穷。

观众在观展前,可以领取一张海怪通缉令,在展览里面去寻找各种海怪印章,集齐后还可以兑换小礼物。参观后,还可以参加手工坊活动,亲手制作钱串鱼风铃,了解康熙和乾隆年间的铜钱式样等。

主办方还精心设计了10个和《海错图》紧密相关的游戏,观众可以一起疯狂撒盐抓蛏,玩海洋生物版的“跳房子”等。海洋生物,古今交错,在这个尽显聂璜笔下妙趣横生、纷繁复杂的“海底世界”中,相信每个来看展览的大人、小朋友,都能在感受夏日清凉之外,真切地领略海洋之美。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