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院士的踪迹 ——施立明院士生平若干考证
今日柳市 发表于:2019-08-13 09:37:58
原标题:寻找院士的踪迹 ——施立明院士生平若干考证
2019年3月13日,接张艺宝先生来电,说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施立明先生诞辰80周年,施立明故乡——柳市镇蟾东村计划建纪念室和院士亭,特邀我参与策划工作。施立明先生是中国杰出的细胞遗传学家,建纪念室意义非凡,我欣然应允。
在选址的过程中,我开始了资料搜集工作,包括《施立明文集》《温州市志》内有关施立明的资料、网络上有关施立明的资料等。
4月4日晚上,经商定选址蟾河公园内的建筑体二楼。4月6日,施立明妹夫倪胜忠将施立明生前的50余张照片及20多份荣誉证书复印件通过施中旦先生转交给我,这是第一批较有价值的素材。4月10日,我将整理好的《施立明纪念室布展初步思路》向相关人员发出征求意见。与此同时,就新的选址开始了装修布展效果图设计。
资料收集与整理
施立明在实验室进行显微照相。
考虑到施立明院士生前长期在云南工作,且他的夫人及女儿都定居在昆明,受柳市镇党委政府委托,我去昆明实地访问。4月27日、28日,我分别联系上施立明院士的大女儿施海晶女士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综合办公室主任黄加元先生,并和他们约定了会面时间。
5月6日,我只身前往昆明。当天15时我抵达事先约好的MANGOSIX茶座,与施立明夫人周桂娥及其大女儿施海晶会面,她们带来了《施立明论著总目》等5份纸质材料和手提包、铝饭盒、搪瓷碗、便签盒等4种施立明先生生前使用的物品。访谈持续到17时30分左右,我收下了全部纸质材料及便签盒,其他的拍了照片还给施夫人。访谈中,施夫人说施立明先生在读大学之前曾有一段教书的经历,但具体在什么学校教书,教了多长时间都已经不记得了,让我回去考究一下。
5月7日上午,我来到位于五华区教场东路32号的昆明动物研究所,该所综合办公室主任黄加元先生和党务主管张刚强先生下楼迎接我。我把柳市镇人民政府开具的介绍信交给他们,并大致介绍了我的来意及需要查找的资料。黄主任特别热情,当即交代综合办公室文书与档案管理岗的张微女士一起协助我找资料。张女士引我到小型会议室,并拿来了1959年建所以来至2000年的档案目录,我们对照目录,逐一翻阅认为可能涉及施立明先生生前资料的档案。施立明先生是1964年到昆明动物所工作,直至1994年去世,这30年之间的材料是我们查阅的重点。简单吃了中饭,回到会议室,云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曹政也来一起帮忙查阅、复印和扫描资料。14时左右,施立明先生的老同事、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原常务副所长熊江研究员也专程赶来。熊先生身体健朗,精神矍铄,若不是他自己亲口说他比施立明先生仅小1岁,还真看不出他今年已80岁高龄了。熊先生浏览了我先前搜集的一些照片和文字材料,进行了人物辨认和事件回忆,证实了许多关键性问题。顺便还讲述了他和施立明先生到丽江考察的一件趣事,那天,他们在一个饭店吃饭,隔壁桌有几个人在聊天,却听不懂是什么语言,也不像是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也许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习惯使然,施先生就让熊先生去问问他们是哪里人。熊先生问了回来后,哈哈大笑:“老乡还听不懂老乡的话,他们说自己是乐清人。”我估计那几名乐清人是大荆一带的,乐清语言之丰富,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涉及的历史资料时间跨度长,工作量比预想的要大很多,我们夜以继日不停地工作,每天晚上加班到22时左右,至5月9日中午,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整理并拷贝。中饭后,趁去机场之前,我在张微女士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昆明动物研究所旁边的昆明动物博物馆,在这里找了施立明院士曾研究的赤麂和小麂标本。昆明访问之旅唯一的遗憾是没来得及去施立明先生原来工作的昆明动物所花红洞所区。
昆明回来后,我独自在办公室里整理搜集到的全部资料,基本足不出户,排除一切杂务,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工作,直到夜里十一二点。由于施立明先生的资料涉及很多生物学等专业性的内容,我花了六天时间对搜集来的近500份材料,包括100余张照片和2000来页文字稿进行了消化和梳理,形成初步的思路和纲目。
5月16日开始,根据施立明院士纪念室布展格局的需要,对相关素材进行分类、归纳,撰写文稿和配图。当天下午,我就施立明先生读书时期的经历咨询了他的小学同学施希觉先生(温州医学院退休教师),明确了施立明先生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的时间点。高中之后去教书了,但在哪里教、教多长时间,施希觉先生也记不太清楚。次日,我又通过施立明先生的妹夫倪星忠先生,找到了施立明教书时期的学生陈尧新先生(曾任万家乡党委书记、北白象镇常务副镇长等职)及施贻伦先生(蟾东村人)。陈尧新先生记忆力非常好,回忆当年史实较为完整。当天下午,我和他们两位一起去了金丝河村。相隔50余年,村庄的变化很大,两位老先生边回忆边向当地的村民打听,终于找到原来的教学楼以及食堂、学生宿舍等三处旧址。学校是六间二层的小洋楼,稍有翻修,但格局完整如初,操场已经建了民房;食堂在永庆桥北首的普济庙里,建筑全新;学生宿舍还是老房子,但岌岌可危,唯有门台尚好。两位老先生确定施立明先生教书的时间是1958年9月至1959年7月,学校名称为柳市公社初级中学,这和施立明先生于1984年2月亲自填写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工作简历一栏中的“1958年9月-1959年7月 浙江乐清柳市公社初中”完全吻合。
至5月24日,形成完整的布展文案。此后几天又根据设计版面,对文字和图片进行了适当的增加或删减。5月28日,在柳市镇政府十楼会议室召开了施立明院士纪念室文案评审会。5月29日,根据评审意见及昆明动物所、家属反馈的信息,进行了最后的修订。至6月2日,完成了施立明院士纪念室的全部布展工作。
资料考证与核实
施立明曾执教的柳市公社初级中学旧址。
许多人都知道施立明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但关于他生平具体的经历和成就,了解的人并不是很多。一方面,从读大学开始,他长期生活工作在温州以外的地方,在家乡留下的历史痕迹极少;另一方面,他生性低调不张扬,也不太喜欢拍照,而且长期从事科研工作,部分研究成果还要保密,所以关于他的公开资料甚少。在这次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有幸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亲属、同事、同学、学生的采访记录以及昆明动物研究所珍藏的档案资料,对核实历史事实,真实再现施立明先生生平经历有着重要的意义。
施立明先生读书时间的考证。1998年出版的《温州市志》卷十三·人物传略(第780页)记载施立明“1953年毕业于温州中学,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施立明小学在蟾河堡小学(施立明入学时称茗安乡小学,后多次更改校名,为便于叙述,统一采用蟾河堡小学),当时小学6年制,他初中和高中均在温州中学(施立明初中入学时称浙江省立温州中学,后改名为浙江省温州第一中学,为便于叙述,统一采用温州中学)就读,且各读3年,文中称“1953年毕业于温州中学”,并没有明确指出是高中毕业还是初中毕业。如果1953年是高中毕业,倒推回来,他只有3岁(2周岁)开始上小学,这不符合常理;其次他1964年大学毕业,大学读了5年,也就是1959年考上大学,读大学的时间是明确且没有争议的,那么1953年下半年至1959年上半年的六年时间,他又在做什么?如果1953年是初中毕业,他6岁(5周岁)上小学,1956年高中毕业,前文已经提到他于1958年至1959年在教书,那么1956年至1958年他又在做什么?于是我又查阅了《蟾河堡小学百年校庆纪念册》,其第105页记载施立明“1954年毕业于本校(即蟾河堡小学)”,按此推算,施立明10岁才上小学。各种资料,记载不一,疑点重重。于是我试着倒推回来,施立明是1959年下半年考上大学,1958年下半年至1959年上半年在教书;那么高中阶段3年,即1955年下半年至1958年上半年;初中阶段3年,即1952年下半年至1955年上半年;小学阶段6年,即1946年下半年至1952年上半年。我将推算的结果发给施立明先生的小学同班同学施希觉先生,经他核实,施立明是1946年9月进入小学读书的。
施立明先生职务的考证。1998年出版的《温州市志》卷十三·人物传略(第780页)记载施立明“历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方网站显示:“历任昆明动物所第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昆明动物所副所长、所长”。这里有几处疑点,他是担任研究室主任还是副主任?或者是先任副主任再任主任?是第几研究室的副主任或者主任?根据施立明先生的老同事熊江先生的回忆,第一研究室成立于昆明动物所创办初期(1959年),施立明于1964年才到昆明动物所工作,属于较晚来该所工作的一批科研人员,所以应该是在第二研究室,而不是第一研究室,其次,他1978年担任第二研究室副主任,1980年就出国进修了,1982年回国不久直接升为副所长了,没有担任研究室主任。1994年5月24日,即施立明先生去世后的第三天发布的《施立明同志生平》中记载的“1978年4月-1982年6月,任昆明动物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和1984年2月施立明亲自填写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工作简历一栏中的“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佐证了熊江先生的说法。1983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发文(〔83〕科发干字0259号)任命施立明为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12月5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发文(〔83〕科发党字429号)任命施立明为昆明动物研究所代理所长。1984年4月23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发文(〔84〕科发党字180号)任命施立明为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由此可见施立明分别于1978年4月、1983年3月、1983年12月、1984年4月开始,先后任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代理所长、所长。
施立明先生职称的考证。研究岗位的职称从低到高分别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4年5月24日发布的《施立明同志生平》记载“1978年4月-1982年6月,任昆明动物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1986年3月,晋升为研究员”。查阅档案资料发现,1978年4月2日,中共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印发《关于授予冯耀宗等九名同志技术职称的决定》(〔78〕云科党字第020号),文件记载:“施立明同志由研究实习员晋升为副研究员。” 1986年6月2日,中国科学院印发《关于我院聘任443人研究员职务的通知》(〔86〕科发干字0551号),聘任施立明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同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紧接着印发《施立明等三同志聘任研究员通知》(〔86〕科昆动人字第79号)。由此可见,施立明先生,于1978年4月2日由研究实习员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1986年6月2日晋升为研究员,而不是1986年3月。
施立明先生到美国进修时间的考证。百度百科上记载:“他(指施立明)于1980年6月至1982年9月,在徐教授的实验室工作了20个月。”这句话有一个明显的错误,从1980年6月至1982年9月,是27个月,而不是20个月。那么施立明究竟何时出国,何时返回?1981年1月23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徐道觉教授写给昆明动物所潘清华所长的信中说 “施先生是80年秋来本室”,证明施立明先生到美国的时间是秋天,而不是6月份,但具体没说哪个月。我找到1982年10月21日施立明自己写的文章《在美国进修小结》,文中记载:“由中国科学院派遣我于1980年9月抵美,在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逊医院细胞生物系进修……1982年5月回国,在美工作时间共1年8个月。”施立明先生在美国进修的时间才最终明确。
施立明先生论著数量的考证。《施立明文集》在“施立明生平简介”中介绍:“他在国内外发表科学论文110余篇。”而1998年版《温州市志》卷十三·人物传略(第780页)记载施立明“先后发表学术论文94篇,其中有关染色体进化的论文30多篇”。根据施立明先生的二女儿施海燕整理的《施立明论著总目》,罗列了204篇论著,均有发表的出处和时间等要素,较为可靠。
野生动物细胞库创建时间的核实。1998年版《温州市志》卷十三·人物传略(第780页)记载施立明“倡导和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细胞库”。《施立明文集》记载:“开创性地建立了具有我国资源特色的、以冷冻动物园著称的野生动物细胞库。”许多其他与施立明有关的公开资料也有类似的表述,但基本没有提及创建的时间。根据施立明1989年亲自写的论文《动物细胞株的建立、应用和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冷冻动物园的介绍》记载:“我们实验室自1979年以来,在动物细胞株的建立、保存、特征化及其应用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可见,野生动物细胞库从1979年开始创建。
考证核实的资料远不止于此,但限于篇幅,只能择其要点进行叙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核实历史信息,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很艰难的过程,并非文字所能完全描述,“道可道,非常道”,也并非一找到资料就可以下定结论,对于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时间点,我都要查阅大量不同来源的资料,访问相关的知情人或当事人,经多次比较、核对后才予以确定下来。
来源:乐清日报全媒体
作者:张良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