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的笔墨情怀 ——专访张掖市祁连画院副院长王自刚
甘肃风驰传媒 发表于:2019-08-13 14:15:49
原标题:祁连山下的笔墨情怀 ——专访张掖市祁连画院副院长王自刚
祁连山下的笔墨情怀
——专访张掖市祁连画院副院长王自刚
中国张掖网讯 这是一封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80年托秘书写给挚友王自刚先生的信。当时,供职于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的王自刚,围绕艾黎在山丹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传承进行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与艾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11年,退休后的王自刚先生在整理过往资料时又看到了这封信,在勾起了过往回忆的同时更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
2011年9月,古稀之年的王自刚先生在身体抱恙的状态下毅然投入到了《西风烈》的创作中,他反复翻阅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河西走廊的资料、然后构思刻画,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了这幅高1.8米、长72米的人物组图——《西风烈》。
《西风烈》一出炉即得到美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作品是气贯长虹的“美术精神长卷”,宣示了一种永不倒下的辉煌精神和永恒信念。画作所具有的丰富性、生动性、深邃性在艺术构成上达到了图画人物的美学高峰,而他对人物线条刻画的基础也源自于小时候对寺庙壁画的临摹。
虽然那个年代生活条件艰苦,但王自刚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绘画爱好,生活中只要有好的画他都去临摹学习。从张掖师范毕业后他成为山丹一中的一位美术教师,原本平淡的教书生活却因为领导的一句“讽刺”激发了他再次学习、奋斗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处女作版画《劳动归来》在《甘肃日报》刊发后,他的创作激情就此打开,版画作品在各类美术刊物刊登,尤其是他刻的毛主席像章深受大家的好评,不失“知白守黑”和“黑白精神的刻画与守望”。几十年来,随着阅历的拉长,“画什么,为什么画”成为王自刚每搞创作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坚持深入生活、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反映生活和刻画时代精神成了他一直坚守的原则。
张掖北合黎南祁连,拥有雪山、草原、戈壁、丹霞等地貌,又有无数径流的黑河干流构成我们家乡的壮丽,是艺术家向往和追摹的艺术圣地。退休后的王自刚,沉醉于家乡美景的同时也萌发了他对艺术的再次攀登,从版画创作转型到他从未涉足过的山水画中。
活到老学到老,是王自刚对自己的艺术坚持,以本土山水画家为师,大胆并坚决的去闯自己前面没走过的艺术之路。于是,2001年以他牵头组织联络了我市画家唐鸿发、孙仁武、巨潮,沿黑河源头一路考察直至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海,用4年时间完成了一幅高2米,长120多米的中国画长卷《永远的黑河》,以此来宣传保护生态,保护家乡的母亲河。紧接着,他又组织了《裕固千秋》的创作,为了表现裕固族民族的历史,他带领创作组不辞辛苦行程4000多公里,去考察裕固族的渊源,寻找创作灵感,历时3年终于完成高1.8米,长72米的又一长卷《裕固千秋》。
近年来,中国画坛出现了一个新概念词叫“西部山水”。所谓“西部山水”是指表现西部地域的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可以说找不到西部山水画的基本的表现技法。于是,王自刚便与志同道合的画友们一起成立了祁连画院,致力于打造“祁连画派”,坚守本土,表现家乡的地域特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耄耋之年的王自刚先生,是一个为了艺术永不知疲倦的人,他以自己的文化之旅和艺术之旅为他深爱的故乡致以艺术的柔情与眷顾,未来,他的艺术之路还将继续前行。(张掖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王晓 崔梦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