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士说园林|“蟾宫折桂”——月亮神话对园林的影响(上)
浙派园林 发表于:2019-08-13 18:55:16
原标题:陈博士说园林|“蟾宫折桂”——月亮神话对园林的影响(上)
先秦园林那些事儿09
【园林趣谈】
4、“蟾宫折桂”——月亮神话对园林的影响(上)
“月亮神话”是中国文化中流传较为久远,并且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此后便不断发生演变,并且对园林产生影响,如园林中月洞门、赏月楼(台)的建立,还有大量以“月亮神话”为题材的建筑装饰等。
(1)月亮神话的演变
提到月亮神话,就不能不提嫦娥,嫦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月神。
嫦娥为月中神女的传说,大约源于母系社会,女酋长常以月为名,死后被认为是到月宫中当神仙。将月作为图腾的部族,相信祖先出自月并归于月,对月倍加崇拜,因而创造了种种月亮神话。
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是现存最早记录嫦娥奔月神话的文献。书中说:嫦娥的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了不死仙药,但却被嫦娥给偷吃了,她随后飞到了月亮之上。羿为此惆怅若失,惋惜再也无法得到长生药了。
▲ 嫦娥奔月
这是嫦娥奔月神话的原型,里面没有提到嫦娥吞药的动机,后人主要从这方面加以发挥,并流传下来很多不同的版本,常见的有三种:
其一,羿和嫦娥是夫妻。羿向西王母求到了不死之药,但没有立刻服用。一天,羿的徒弟逢蒙趁师父外出时,跑到羿的家里,想抢走不死药。嫦娥被逼无奈,情急之下只得自己吞下不死药。
于是,她便成了仙,身体不由自主向上飘去,一直飞到了月亮中。就这样,从前恩爱的夫妻自此天人永隔。
其二,羿和嫦娥是夫妻。羿向西王母求到了不死之药,但没有立刻服用。一天,趁羿外出时,成仙心切的嫦娥偷偷地把羿藏起来的不死药拿出来,一个人吞了下去。
于是,嫦娥成了仙,随即飞往了月亮之上。然而,悲催的事情发生了,抵达月亮上后,玉帝怪她背叛丈夫,将她变成了一只癞蛤蟆,并让她捣药赎罪。所以,月宫也叫蟾宫。
其三,羿和嫦娥是夫妻。羿向西王母求到了不死之药,但没有服用。羿这个人风流倜傥,到处沾花惹草。一天,他遇到了河伯的妻子洛神,一时惊为天人。而洛神也对羿一见钟情。两个人于是勾搭起来。
河伯得知后,非常恼火,变成龙身与羿搏斗。岂料,被羿一箭射瞎了眼睛,只得灰溜溜地逃跑了。羿与洛神鬼混的消息也传到了嫦娥的耳中,她伤心、难过极了,绝望之下的嫦娥一心只想逃离这个家庭。
这时,她想到了那颗不死药,便把它吞了下去。于是,嫦娥成了仙,身体飞到了月亮之中,成了月神。
▲ 洛神
这三个不同的版本,故事的主题各不相同。第一个讲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第二个讲的是妻子背叛丈夫后,遭到惩罚的故事;第三个讲的则是丈夫背叛妻子后,妻子勇敢弃夫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神话流传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成员——玉兔。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们不再对妇女存有偏见,反而对嫦娥抱着深深的同情,于是将她与蟾蜍分开来,成为两个人物,一个在月宫从事高雅活动,一个从事苦力。再后来,原为西王母神话中的玉兔,取代了蟾蜍捣药的工作。
到了唐代,“嫦娥奔月”神话的外延再次被扩大,人们又在月宫里加上了吴刚和桂树两个成员。与此同时,当时的文人们在歌咏嫦娥的时候总是抱着同情怜惜的感情和态度。
▲ 吴刚伐桂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流传到元明清时代,又有了新的特色。
第一,神话故事进一步被仙化,染上了浓重的道教色彩,嫦娥本人也变成了一个或一群仙女,而不是一个女神。这个特色具体地表现在明清的一些关于嫦娥的小说中,其中以《西游记》最具有代表性。通过第八回、十九回和九十五回的叙述,我们可获得这样一种理解:
月宫原不止嫦娥一个人,并且嫦娥不是一个人的独称,而是一群人的统称,可以把她们看做月宫里的服务员。
在月宫中,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人,她才是月宫真正的领导——太阴星君。
从原著可以看出,猪八戒调戏的,不是86版《西游记》中的月宫女神,而是一个服务员而已,月宫服务员统称为霓裳仙子或恒娥,也叫嫦娥。
而这太阴星君呢,可就厉害了!在中国道教神话中,她被称为月神,俗称太阴娘娘。她不仅在中国道教中很厉害,在大乘佛教中也很厉害,名为月光菩萨。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在她面前也是毕恭毕敬。
▲ 天蓬戏嫦娥
第二,人们在普遍接受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把它和民俗相结合。使得“奔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味,成为“月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就是从嫦娥奔月的故事衍生出来的。嫦娥由最初的独居月宫,到后来与后羿夫妻团圆,可见故事变化之大。其实,这一传说,只是体现了人们对嫦娥寄予的美好愿望而己。
“嫦娥奔月”的神话能与民俗紧密结合,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意识密切相关,而嫦娥本来就是月中仙子。古代天子有“拜月”“夜明祭月”的仪式,民间每年八月十五就是祭拜月亮的日子,并逐渐发展成中秋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