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樊会涛:砺箭三十载 空天筑长城
光明网 发表于:2019-08-17 11:30:39
原标题:正在阅读: 樊会涛:砺箭三十载 空天筑长城
【光明访名家】
光明日报记者 崔志坚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锐鑫
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执着地仰望天空,无怨无悔地恪守沉默,用坚强信念筑起了空天长城,用奉献与坚守书写出中国航空史上的奇迹。中国工程院院士、空空导弹专家樊会涛,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位领军者。
樊会涛和他的团队,填补了我国空空导弹发展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成功实现了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他们在三十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处处彰显爱国之情、诠释报国之志,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动人篇章。
樊会涛在工作中。资料照片
临危受命,潜心铸箭壮国威
时间的指针拨回上世纪末。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震惊世界,打破了当地人民宁静的生活,改变了地区格局。让热爱和平的人们印象深刻的是,制空权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意义在这些战争中得到了重新定义。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祖国的蓝天需要空天长城。樊会涛刚刚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时,我国第二代改进型空空导弹与第三代空空导弹正在研制,岁月如梭,在一个又一个型号的研发中,他由一个青涩的小伙子一步步成长为干练稳重的中流砥柱。
2000年6月30日清晨,长期超负荷工作的总设计师董秉印突然心脏病发作,訇然倒下,再也没有醒来。2001年1月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曾以《化作霹雳壮国威》为题报道。千斤重担压到了樊会涛肩上——接任该型号总设计师,研发按计划推进。这一年,樊会涛还不满38岁。
空空导弹包括8大组件,8000多个元器件,牵涉100多个学科领域。新型空空导弹,一个跨越就是十几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十几年的课补过来,难!
“科学是六亲不认的,唯有精益求精,实事求是,集思广益,做到一次成功,方能求得生存与开拓。”这是樊会涛归纳出来的科学态度。
他带领大家共同实行“712”工作制,心脏与数据、曲线一起跳动。在试验成功那天,当樊会涛在大屏幕上看到导弹遇靶信息时,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来,大喊一声:“成功了!”只见靶机剧烈一颤,像礼花一样凌空爆炸,耀眼火光过后拖着浓烟一头扎向大漠。
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樊会涛和他的团队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该型号的设计定型,实现了我国空空导弹的重大跨越。
大胆创新,敢上九天缚苍龙
更远、更快、更准,始终是新技术追逐的方向。
重任又一次落在了以樊会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铸箭人肩上。围绕四大关键技术,他们大胆创新,决定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方案,首次将新技术应用在空空导弹上,极大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实力。然而,该方案在国际上尚无应用先例,究竟创新是否可行,一切都是未知。
面对竞标的压力和重重质疑,樊会涛没有退缩,带领研制人员,通过反复计算、比对与思考,坚信采用新的技术方案,在技术和工艺上是可行的,唯一需要的就是吃透原理,吃透技术,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证明自己。
樊会涛带领研制团队埋头苦干,背水一战,一干就是三年。无数次的“白加黑”,从原理设计到实际验证,先后两次大规模更改,经历不计其数的细微改进,还和大家一起在茫茫戈壁战黄沙、斗冰雪,进行试验。
千辛万苦没有白费。经过多年拼搏,樊会涛团队终于打通了技术原理,创造了“一次成功,个个成功”的优异赛绩,以远超对手的创新设计和过硬的技术、质量实力一举中魁。
樊会涛常说:“如果你了解我们跋涉泥泞的艰辛,就会理解我们为什么对鲜花如此珍爱!”追寻强国强军的梦想,凭借不屈不挠的意志,他引领着中国空空导弹事业实现了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为捍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的战鹰配上了“空中利剑”。
总结传承,日积跬步守蓝天
追逐梦想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近些年,樊会涛与他的战友们已经在考虑更新一代产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新品研发实践的是“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发展思想,规划了未来二十年的发展路线图,把眼光瞄准了世界领先的未来。
未来的道路应该如何走稳走好?如何让风险最小化?对此,樊会涛有自己的心得,他一直在总结和探索研发工作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探索出规律,总结传承,我们的事业还会走弯路,踩老坑。”作为技术带头人,樊会涛常说,“我有义务和责任,带领大家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让大家共享成果”。
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樊会涛担任总编主持编制了一套专业丛书。该套丛书共十二个分册,300多万字,是我国第一套系统阐述空空导弹设计与工程研制知识的专著。为了更好地消化理论,掌握知识,樊会涛带领团队,先后总结出一系列准则、一批简明扼要的理念,成为科研人员案头必备资料和全科教科书。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坦途可走,只有在崎岖的小路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是悬挂在樊会涛办公室的一幅书法中堂,伴随了他多年,这样的信念也将伴着他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