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 历史微纪录

华广传媒  发表于:2019-08-24 13:30:31

原标题:“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 历史微纪录

利玛窦初到北京时,住在专门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中,随后获准在城内择民房长住,并可以进行传教活动。利玛窦选中了宣武门内的一块土地,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教堂,这就是著名的南堂——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利玛窦建立南堂之后,在教堂里举办西方图书和科学仪器的展览,吸引了大批官员和儒士前来参观,从而扩大了天主教在士大夫中的影响。

“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 历史微纪录

利玛窦在北京交游于士林,结识众多名流,其中不乏朝廷高官,如内阁首辅沈一贯、吏部尚书李戴、礼部尚书冯琦、刑部尚书萧大亨等人。但对利玛窦传教事业帮助最大的,当属“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 历史微纪录

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府(今上海)人,曾在南京与利玛窦会面,之后入天主教。利玛窦在北京期间,徐光启正供职于翰林院,他与利玛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协力翻译了《几何原本》和《测量法义》等著作。李之藻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时任太仆寺少卿。他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之后也加入了天主教。他与利玛窦合作编译了《同文指算》等书籍。杨廷筠是李之藻的同乡,在北京担任监察御史。杨廷钧早年是虔诚的佛教徒,后在利玛窦和李之藻等人的感召下受洗入教。“圣教三柱石”身体力行实践教义,他们劝说家人、朋友入教,为传教士提供经费,并且在天主教遭受教难之时上疏抗辩,极力保护传教士。

“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 历史微纪录

通过利玛窦的不懈努力,天主教在中国得以传播。利玛窦留居北京之后,全国教徒人数骤增,涵盖了平民、士大夫、皇亲国戚等各个阶层。与此同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伴随天主教传入中国,中国的文化也由传教士们带到西方。

“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 历史微纪录

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去世,终年59岁。按照当时惯例,西方传教士死后本应移葬澳门。但在内阁首辅叶向高等人的斡旋下,万历皇帝破例准许利玛窦葬于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使其成为首位葬于北京的西方传教士。400年过去了,如今的利玛窦墓依然静卧于松柏之间,诉说着这位文化使者与北京的不解之缘。

“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 历史微纪录

责编:冯韶婧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