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高手啊,“离家出走”30年,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军事科技前沿微平台  发表于:2019-08-27 12:05:10

原标题:高手啊,“离家出走”30年,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编者按

今天(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等联合推出《小川谈大师》系列新媒体科普作品,其中包括黄旭华、朱英富、吴有生、潘镜芙等21位院士,以及杨葆和、宋学斌、俞宝均等32位船舶设计大师的人生故事。

↓↓

高手啊,“离家出走”30年,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旭华院士资料照(黄旭华提供)

“只要祖国需要,血可以一次流光,也可以一滴一滴地流淌”。

——黄旭华院士

↓↓↓

十载鋳剑惊寰宇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刚刚从战火纷飞的硝烟中站起来,深谙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主席坚信“落后就要挨打”,振臂挥手说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就这样,年仅32岁的黄旭华被组织安排从事核潜艇的设计,从那天起,他把对父母的孝敬化作对祖国的忠诚,消失在家人的视线长达30年。

高手啊,“离家出走”30年,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旭华院士青年时照片(黄旭华提供)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能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水滴型”,美国为此曾经谨慎地走了“三步”才成功。年轻的总师黄旭华认为,既然已有成功案例,我国研制工作应该三步并作一步走。为了确定艇型,黄总师带领大家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提出了5个方案,其中2个为水滴型;紧接着黄总师率大家一头扎进了刚刚建成的上海交通大学深水试验室,在取得了数万个数据后,毅然决定:中国核动力潜艇为“水滴型”。

确定了艇型,仅仅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如何精确求得艇的排水量和设备的重量,确保重心稳定和艇的稳性呢?黄总师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大小设备件件如此,“斤斤计较”才使得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难掩内心的欣喜,从来流血流汗不流泪的他,一任幸福的泪水长流、长流!

高手啊,“离家出走”30年,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旭华院士早期工作照(黄旭华提供)

↓↓↓

身蹈险地一痴翁

核潜艇交付部队是否具有战斗力,极限深潜是关键。试验那天天公作美,100米、200米、250米、260米……接近极限深度时,艇开始1米1米地下潜,庞大的核潜艇载着黄总师和100多名参试人员,载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希望不断下潜,全艇渐渐归于寂静,只有巨大的海水压力压迫艇体发出的响声。这时,黄旭华依然镇定自若,在听取了测试的报告后,果断决定:继续下潜!终于,试验成功了,一个划时代的核潜艇的新纪录诞生了!黄旭华,这位世界上首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总师,在全艇参试人员热泪盈眶的欢呼声中,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只要祖国需要,血可以一次流光,也可以一滴一滴地流淌。”

高手啊,“离家出走”30年,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旭华院士亲切与田小川合影留念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刚刚从战火纷飞的硝烟中站起来,深谙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主席坚信“落后就要挨打”,振臂挥手说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就这样,年仅32岁的黄旭华被组织安排从事核潜艇的设计,从那天起,他把对父母的孝敬化作对祖国的忠诚,消失在家人的视线长达30年。

监制:林宪东 金向军

制片:刘蕾

策划:小川 金赫

编辑:小川 纯清 金赫

音频编辑:金赫

科学顾问:刘军青

出品单位: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科普中国 军事科技前沿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Military2016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