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增两处世界遗产
和美风景旅研 发表于:2019-08-28 12:04:38
原标题:中国新增两处世界遗产
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5日,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6日,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该区域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和5种易危物种。
该项目的成功列入,展示了我国积极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全球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担当和具体行动,也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迁徙候鸟保护及湿地保育界的共同期盼 。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
因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空间分布主要为环太湖流域,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有发达的犁耕稻作农业和以精美玉器、漆器等为代表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手工业。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此外,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编辑整理 | 新华社 | 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王珏
图片来源 | 网络媒体,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