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甘肃平凉“扶贫牛”走向国际:科技助“红牛”育良种产好肉

中国新闻网  发表于:2019-09-07 14:02:40

原标题:甘肃平凉“扶贫牛”走向国际:科技助“红牛”育良种产好肉

中新网甘肃平凉9月7日电 (记者 魏建军)近年来,甘肃平凉把发展“红牛”产业确定为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以及俄罗斯、日韩、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扶贫牛”真正走上了国际舞台。

6日,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开幕,来自全国牛业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该地,围绕“育良种、产好肉、强科技、助脱贫”主题开展系列论坛研讨、现场观摩交流和项目洽谈签约活动,共商中国牛业发展大计,加快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平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曾有“农民唯养牛”的历史记载,当地民众养牛饲养方式非常精细,加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平凉红牛”这一优质肉牛种质资源,是原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肉牛优势生产区和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基地。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平凉市委书记郭承录表示,近几年,平凉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繁育、饲料、防疫、流通加工、技术服务、质量品牌六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种、养、加、贸一体化发展格局,牛饲养量已达到70多万头。

2019年,平凉与中国农科院携手合作,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启动了中国“平凉红牛”育种计划,努力将“平凉红牛”打造成中国自主品牌大动物第一品种,将“平凉红牛”品牌打造成为国内第一肉牛品牌,将平凉建设成为国家种牛繁育基地和国家级育种核心区。

甘肃平凉“扶贫牛”走向国际:科技助“红牛”育良种产好肉

图为“平凉红牛”泾川高端肉牛育肥场。 魏建军 摄

截至目前,平凉市牛饲养量近70万头,牛肉产量3万多吨,牛产业总产值72亿元,重点养殖区域农民人均养牛收入3000多元,贫困村饲养肉牛12.03万头,实现了有意愿的贫困户养牛全覆盖。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分析称,中国肉类消费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目前牛肉在肉类消费中排名第三,该发展趋势意味着牛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在面对市场大量的需求时,牛产业不仅仅要扩大规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优良种牛的培育,吸纳先进科学合理的管理和饲养方式。

他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他们愿意与参会嘉宾和“牛界同仁”通力合作,共同为中国牛产业长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据官方统计,科技对平凉牛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5%左右。当地先后制定了平凉红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8个地方标准,并坚持引进与改良结合、示范与推广结合,建成市、县、乡三级科技服务站110个,肉牛冻配改良点129个,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

“平凉红牛”坚持高端定位,注册牛肉类商标68件,成为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优质高档牛肉被国内外权威专家鉴定达到日本A5级标准,取得了直供国家运动员的“入场券”,建成了供港肉牛养殖基地。

“‘平凉红牛’本身就是中国的‘贵族牛’。”平凉红牛集团董事长程强说,要把遗传基因如此好的牛养好,他们通过前往世界各地学习先进技术,结合当地传统养殖模式,探索出了给牛“听音乐、做按摩、喝热水”的科学养牛新模式。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说,当前,中国牛业活牛出栏价格和牛肉市场价格创历史新高,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了很好机会,也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平凉红牛”正在走向广大消费市场,这些都对于引导全国牛业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甘肃省副省长常正国表示,牛产业已成为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成为农业产业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前景的优势产业之一,以“平凉红牛”为代表的甘肃牛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外,牛产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投资牛产业的商机也越来越好。(完)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